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拉美国家历史上,土生白人上层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阶级,既是殖民地社会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又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阶级",更是独立后拉美各共和国的统治阶级。本文通过对土生白人与拉美独立运动之间互动关系的考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拉美"土生白人独立派"是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因为土生白人中既有独立派,也有观望派和保王派,而独立派中也有激进与保守之分;拉美独立运动是"一场没有社会革命的政治革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当时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革命的政策主张,而且也采取了一些落实措施,只不过因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与反对而最终成效甚微;拉美独立运动的胜利并未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而在更大程度上,土生白人统治阶级把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继续作为阶级与种族压迫的工具,把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与实现民族解放对立起来,使殖民地时期的许多前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延续下来,从而既无助于民族国家的建设,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同其他各洲一样 ,拉丁美洲同样存在着民族关系问题。但是 ,拉美的民族关系问题不及其他各洲那么严重。究其原因 ,这与社会的移民特征有很大关系。在长期共处中 ,各民族互相依赖、互相制约 ;互相混血或同化 ;各民族文化互相吸收、互相影响 ,并产生共同性。拉美民族关系问题主要包括印第安人问题、黑人问题、后至移民及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除与社会的移民特征有关以外 ,还与历史、经济和国际等因素有关。拉美民族关系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3.
因古巴革命而流亡欧洲的福尔内特—贝当古在"历史被宣告终结"之际为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辩护,其辩护的方式是梳理1861—1991年期间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发展的历史,指出这段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拉美本色化的历史。具体而言,拉美马克思主义最初通过移居拉美的希腊人罗达卡纳蒂与拉美根基深厚的基督教传统联结在一起,之后则通过胡斯托和因赫涅罗斯与风行拉美的实证主义深入对话,产生了实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拉美文化传统相交融所产生的理论高峰则是秘鲁共产党创始人马里亚特吉所倡导的印第安美洲社会主义,形成了使马克思主义拉美化的"马里亚特吉纲领"。此后马克思主义本色化事业受挫,但1959年古巴革命之后"马里亚特吉纲领"得以复兴。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拉美的传播一直受到拉美本土文化传统的某种校正,因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讲不是外来人的事业,而是拉美人自己的事业,不会因为外部事件而终结。  相似文献   

4.
蓬勃发展的社会运动是当代拉关左翼政治的重要内容,其表现形式包括印第安人运动、农民运动、失业工人运动、公共部门抗议活动等.拉美社会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以反对新自由主义和争取真正民主为主要诉求;以族群认同为基础形成新的参与主体;采取参与制民主组织和管理模式;一般不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标;土著印第安人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拉美社会运动是当代拉美左翼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左翼政党、左翼政权共同构成了拉美左派的三大主体,对拉美各国的政治进程产生首重要影响.但同时,拉美社会运动,也面临如何处理与左派政党和政权的关系以及内部分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拉美左派已东山再起,其原因远不那么简单,不仅涉及拉美经济,而且与拉美社会的历史和政治密切相关.拉美左派领导人之间的内政外交主张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对拉美左派的定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无论如何,拉美左派崛起对拉美地区乃至美洲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拉美左派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业已掌权的左派如能采取符合本国实际和当前全球化趋势的措施,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发展,正确处理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其发展前景将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际关系》1994,(2):34-43
拉美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研讨会发言摘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去年10月举办了拉美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研讨会,在京的拉美问题专家、学者30多人出席了会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社会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拉美国家在这方面尤其有经验和教训,值得我...  相似文献   

7.
拉美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研讨会发言摘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去年10月举办了拉美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研讨会,在京的拉美问题专家、学者30多人出席了会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社会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拉美国家在这方面尤其有经验和教训,值得我...  相似文献   

8.
社会凝聚是近几年拉美地区公共议程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增强社会凝聚已作为一个崭新的政策理念进入拉美国家决策者的视野,正在逐渐转化为一些拉美国家政府的政治意愿和自觉实践.社会凝聚理念在拉美的传播,与国际组织在对拉美政策中取得的共识和共同努力密切相关.拉美学界和政界对社会凝聚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特别是对社会凝聚理念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在其核心含义或现实目标上已有共识.拉美社会凝聚理念本身需要一个不断调整、修正、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其间,对话、交流、争论和磋商,是不可或缺的;其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为拉美国家接受并真正转化为政策实践,有待时间的检验.社会凝聚理念之所以能在拉美得到广泛传播,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拉美之所以会出现对作为政策理念的社会凝聚的质疑之声,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拉美人对西方国家推行的理论或理念存有戒心.经历过深刻反思的拉美民众和决策者,在面对新的外来政策理念时,能够更加从容地思考自己的需要和国情,而不是重蹈旧辙.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拉美左派的出现打破了右派长期执政的局面,是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过渡的开始,在拉美的政治光谱上从此出现了"左"和"右"两种政治倾向的分野。从20世纪至今,拉美国家已经出现了三个左派执政周期,每个周期的开始都有对前一周期的政策进行调整的过程,拉美政治发展由此形成"左""右"周期轮流执政的钟摆式变化。拉美政治格局"时左时右"的政治钟摆现象本质上是拉美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调控机制。因此,不管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其本质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控与发展。当前,拉美右派取得了地区政治的主导权,但拉美左派存在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政治条件以及阶级基础都仍然存在,本轮左派执政周期也并未结束。未来拉美政治格局的前景有两种较大的可能性:一种是政治和经济上全面右转,另一种是政治上左派执政但经济上向右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3):34-49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与执政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也更为广泛与深切。本文通过对20多位拉美共产党人的专题采访,结合其他拉美共产党人的著述,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现了拉美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伟大贡献和重要经验的思考与感悟。古巴共产党、巴西共产党、阿根廷共产党、智利共产党、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委内瑞拉共产党、哥伦比亚共产党等拉美共产党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成就,多角度探析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以拉美视角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拉美共产党人聚焦当代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评价中国新时代取得的突出成就及其国际贡献和世界意义。拉美共产党人一致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经过三四百年前仆后继的抗争,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大都挣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先后建立了20个独立国家.可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紧接着又备受美、英、法等列强入侵后的剥削与压迫.拉美人民不屈不挠,持续斗争,再接再厉,节节胜利.20世纪60~80年代,拉美又诞生13个独立国家.至此,拉美独立国家已达到33个.当今拉美已独立国家和尚未独立地区的广大人民,仍然在坚持反对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斗争.同时拉美社会内部还存在封建主义势力.因此,拉美国家几百年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本国人民大众同外国殖民者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的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拉美各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民族解放运动,实现民族民主革命,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将来他们再使本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拉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其问题刘沅社会保障制度发轫于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它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伴而生,并随之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拉丁美洲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晚于欧洲国家,早于美国,这与拉美的历史情况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世纪转换之际,当西欧大多数国家先...  相似文献   

13.
印第安人运动是拉美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和发展与左派政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拉美左派政党在农村的广泛动员推动了印第安人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为实现运动的诉求,印第安人运动经常与左派政党结盟。左派政党的兴衰也影响到印第安人运动的发展。长期以来,这两种政治力量存在分歧与矛盾,政治认同的差异是其重要原因。当前,在拉美"左转"的形势下,印第安人运动与左派政党仍应理顺关系。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拉美地区的工会运动在各国的经济、政治生活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80年代民主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包括工会运动在内的各种群众运动重新高涨。但是,拉美各工会组织的不平衡发展及其内部的分裂状况,仍是目前拉美工会运动面临的严重问题。同时,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紧缩政策,削弱了工会组织的力量,使工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及其拥护者的数量下降,在与雇主和政府的相互关系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但拉美各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仍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范蕾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3):15-19,30,80
印第安人问题是拉美国家的普遍问题。随着拉美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逐渐增强。在以新制宪主义为理论根据的拉美宪法改革中,对印第安人的权利保障是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印第安人权利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因而是解决印第安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两个美洲──拉美反殖思想传统的历史渊源刘承军一条布拉沃河将美国与幅员辽阔的拉丁美洲分割开来,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广一义上的南、北美洲之分.在这两个美洲之间不仅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别,而且还有着更深刻的差异.尽管印第安人的社会问题在拉美远远没有解决,但拉美...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2 0 0 0年 6月 2 2日 ,拉美所社会文化研究室邀请所内专家学者 ,就如何加强拉美社会文化学科建设进行座谈。拉美社会文化研究是 1995年新建学科 ,与其他学科相比 ,它基础较弱 ,研究人员数量不足 ,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近年来 ,社会文化研究室和所内其他同志重点研究了拉美的收入分配与社会贫困、失业与就业、社会改革、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等问题 ,并发表了一些相关成果 ,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座谈会上 ,专家学者们就拉美社会文化研究的意义、学科地位、未来研究的重点、研究课题的设计、提高理论素养、学科资料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拉丁美洲近现代史上,近半个多世纪是该地区政治进程中更为波澜壮阔的时期。在此期间,拉美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群雄角逐,此起彼伏;而拉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代表新生产方式的新兴阶级力量,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同其他各社会阶级,特别是同代表旧生产方式的封建阶级经过反复较量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又成功地领导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基本上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七十年代末,由拉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化运动更进一步发展成为广大群众参加的人民民主运动,在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完全改变了拉美地区政治地图的颜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国家形象意识日益增强。相对于其他地区,拉美距离中国更遥远,文化更复杂,受西方价值理念影响更深,从而给中国在该地区的形象构建带来了特别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态度调查和"拉美晴雨表"公司有关拉美对华认知的连续调查进行比较性分析,发现中国在拉美的形象虽好于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但远逊于在非洲的形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于四点:中国对拉美的认知反过来影响了拉美对华认知;拉美的历史和文化形成过程导致拉美人对一切外来者采取怀疑和忧虑态度;在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中形成的拉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西方文化占主导的混合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由此成为中拉认知偏差的核心根源;西方媒体对拉美媒体的主导性影响和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相对滞后,导致中国在拉美的形象构建尤其困难。作者认为,鉴于国家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亟须采取综合措施提升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属于民族心理学派的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认为:“一种文化就如一个人,是一种或多或少一贯的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各种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性目的。它们并不必然为其他类型的社会所共有。……我们只有首先理解一个社会在情感上和理智上的主导潮流,才得以理解这些行动所取的形式。”笔者赞同这一立论。本文试图从拉丁美洲知识分子传统的浪漫气质与拉美当代小说成功的关系中引出如下结论:造成拉美当代小说轰动效应的因素不仅来自当代,来自变革,而且也来自传统,来自稳定;两者结合的机缘和方式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