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福建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省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案件成倍增长,多发于公共娱乐场所,且具有群体性。吸食人员以青少年为主,无业、低文化层次者居多;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主体以台湾人以及本地人勾结外地人为主。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原因主要有: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宣传不够;法律法规滞后;娱乐场所业主受利益驱动,放任、纵容吸贩新型毒品;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毒贩铤而走险;禁毒队伍量少质弱,与禁毒斗争形势不相适应。因此,应坚持预防为本,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坚持从严打击,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强化管理,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堵源截流,加大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2.
新型毒品“K“粉的蔓延原因及遏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毒品“K”粉的发展蔓延不仅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遏制新型毒品的蔓延刻不容缓。当前,吸食“K”粉案件不断蔓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特点是以群体吸食为主、低龄化趋势明显、无正当职业居多、隐蔽性强和“K”粉来源地较复杂等。遏制“K”粉蔓延必须完善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在堵源截流、坚决铲除娱乐场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禁毒宣传力度和禁毒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浅谈当前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打击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是压缩吸贩毒空间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蔓延速度快、毒品种类新型化、毒品来源多样化、吸毒人员以青少年为主、容留场所具备高度组织性和反侦查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给公安机关打击容留吸毒犯罪带来很大困难,结合深圳市近年来的实践做法,以"重典治乱"为中心思想,在不断完善立法工作,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创新打击手段,广泛开展宣传,以解决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毒品犯罪与社会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现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毒品犯罪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在治理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新型毒品的预防教育;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控。消除毒品泛滥的渠道;加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狠抓禁吸强戒工作;加大打击力度,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铲除境外毒源,与周边各国协作,共同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毒品犯罪的战略对策,是在研究武汉市社会发展与毒品犯罪发展蔓延之间的关系和毒品犯罪的固有规律及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趋势基础上,从禁毒工作的全局出发,制定出的能在较长时期内起宏观指导作用的基本方略。主要有:(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禁毒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加大禁毒投入,健全和完善禁毒立法。(三)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全面提高缉毒专业队伍;(四)明确以禁吸强戒为重点的禁毒工作新思路,全面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五)强化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禁毒意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苯丙胺类毒品犯罪呈现的特点有:1.制造、贩卖苯丙胺类毒品的犯罪活动十分猖獗;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大规模生产不断增多,小作坊式制作和现代化大生产两种方式并存;3.多点协同,蛙跳式运作;4.犯罪地域由偏远地区向城镇闹市转移;5.犯罪集团化、职业化、智能化、组织化程度高;6.境内外黑恶势力勾结,犯罪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7.隐蔽性强,反侦查能量大;8.暴力对抗性强;9.销售渠道内外并重。打击措施包括: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厉行禁毒;2.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禁毒法规,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行为;3.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缉毒主力军的作用,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确保打击力量;4.强化禁毒综合治理;5.加强娱乐场所管理,切断毒品销售渠道;6.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管紧管好易制毒化学品;7.加强禁毒宣传教育,遏制对毒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要搞好21世纪的禁毒工作,必须重新审视国际国内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重新构想21世纪禁毒工作的战略。一、21世纪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一)毒品犯罪全球化趋势日益严重;(二)毒品犯罪总量居高不下,仍处于高蜂期;(三)毒品犯罪格局发生变化;(四)毒品犯罪方式手段更加高智能化。二、21世纪禁毒战略构想:(一)禁毒战略指导思想;(二)禁毒战略策略原则;(三)禁毒战略计划框架。  相似文献   

8.
娱乐场所已经成为侦查机关查缉涉毒案件的重要场所。娱乐场所涉毒案件具有以聚众吸毒为主、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的特点。侦查机关在查缉娱乐场所涉毒案件时需要对贩卖毒品、吸食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做到深挖毒品情报、打击毒品犯罪,遏制娱乐场所涉毒案件的滋生。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的毒品问题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毒品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与此同时,以化学合成兴奋剂、致幻剂类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却迅猛增长,对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构成巨大威胁,成为我国打击毒品犯罪的新重点。河北省新型毒品主要有四个特点:贩毒活动多发高发,吸毒人群不断扩大,非法种植屡禁不止等。禁毒工作预防是基础,应从加大预防宣传力度、增强民警工作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方面治理我省毒情,为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治安形势。  相似文献   

10.
闽台毒品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台毒品犯罪的现状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对闽台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闽台毒品市场所涉毒品种类趋于多元,闽台毒贩相勾结的现状日趋复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力度加大后闽台毒贩将向外转移。打击闽台毒品犯罪的对策:闽台两地要加快建立禁毒情报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刑事司法方面的联系与协作;坚持“两手抓”;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警务合作。  相似文献   

11.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14.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等的分析与论证 ,对我国现有的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完善制度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出台适用这项制度的具体规定就显得十分紧迫。从司法实务层面,分析了应当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后归责原则与责任承担、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举证责任、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主体和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刑罚目的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的核心,对刑罚目的的选择直接影响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目的所体现的法的价值理念应与国家所追求的法的价值理念相适应。预防论的刑罚目的理论因其固有缺陷并不符合我国国情,而报应论的刑罚目的理论体现了对正义、公平、保障人权的价值理念的追求,符合我国的法的价值追求,适合我国国情,应当作为我国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党风建设制度化,是党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行。制度化关键在“化”,即在制度化条件下,制度是最高权威,一般来说它不因任何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任何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风建设制度化应在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规范体系、制度程序、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并且要与加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一度成为传媒的热点 ,也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校方处分学生的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诉讼标的 ?本文作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