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5年12月我们从病牦牛的眼、鼻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有致细胞病变能力的病毒,经血清学鉴定,初步认定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并定名为85-Y毒株。为明确IBR病毒85-Y毒株对牦牛的致病性,进行了回归本动物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 按常规方法制备犊牛肾(BK)继代细胞供种毒传代、毒价测定、病毒回收与鉴定。 (二)种毒 取85-Y毒株第6代冻干毒(-20℃下保存150天,毒价10~5TCID_(50)/ml)按常规方法在BK细胞上连续传4代作为种毒,经-20℃~37℃冻融3次后用于接种牦牛,同  相似文献   

2.
蚀斑单位(PFU)与细胞管半数感染量(TCID_(50))的滴定法,是使用组培细胞代替动物和鸡胚作为检定病毒滴度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原材料少,操作容易,准确度高,故为病毒滴定所广泛应用。我们从1976年开始,在检定鸡新城疫Ⅰ系弱毒冻干疫苗时,应用了PFU、TCID_(50)的测定法与ELD_(50)(鸡胚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法进行了实验性的比较,经多次实验证明PFU法和TCID_(50)法的效果良好,准确度高,与ELD_(50)的滴定法相比,基本平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可在猪睾丸传代细胞(ST)、胎猪或新生猪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肾细胞(ESK)、睾丸细胞(EST)等上繁殖。但我们尚未见到用猪肾传代细胞(IBRS_2)繁殖TGEV而提高其毒价的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1.种毒:Purdue毒株,1985年从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兽医诊断室引进,后用EST细胞繁殖,1987年3月测定毒价为10~2 TCID_(50)/0.05ml。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快速简便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PRRSVORF7基因序列和PCV2 ORF1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RRSV和PCV2的双重荧光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不与其他常见猪病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检测PRRSV和PCV2的灵敏度分别可达1.05 TCID_(50)/100L和6.30 TCID_(50)/100μL,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对PRRSV和PCV2进行快速诊断,适合现场检测,为这两种疫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的方法,用浓缩提纯的狂犬病病毒CVS11株作为胶体金标记抗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为检测线上的捕获抗原,制备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检测试纸条。应用该试纸条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以稀释后的犬全血或血清作为检测样品,试纸条检测的灵敏度为0.002U/mL,特异性试验证明该试纸条与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2型犬科疾病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证明该试纸条在室温下保存的有效期为12个月,检测结果与快速荧光抑制试验的符合率为95.12%。证实该狂犬病病毒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可以方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可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通用的核酸检测技术,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多株PRRSV ORF6(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PRRSV通检的微芯片荧光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多种常见的猪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通检性好,可以检出包括美洲型、欧洲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以及NADC30-like等多种基因型PRRSV毒株;灵敏性好,检测下限为1×10~1TCID_(50)/mL,与常规荧光RT-PCR方法一致;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4%;且成本低,模板用量少,反应快速,全程仅需61 min;对8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常规荧光RT-PCR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微芯片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为PRRSV的快速、通用型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本研究以纯化的家兔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多隆抗体为捕获抗体,以小鼠抗猪流行性腹泻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HRP标记,由此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检测法,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为浓度为0.75ug/m L。当D450≥0.233且P/N≥2时判定为阳性。该方法特异性强,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量为3.125×10~3TCID_(50)/m L。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间和批内重复率均小于10%,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方法比较,符合率为90.5%。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对猪粪样中PEDV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将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列为必检的一种进口动物病。但目前对本病尚无统一的检测方法。作者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对由广州口岸入境的来自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的7批奶牛中的部分牛只进行了BEF血清学检测。 (一)材料和方法 1.种毒:牛流行热标准毒株BB7721(由澳大利亚农业部兽医研究所ATTWOOD实验室提供),在本所经Vero传代细胞系(美国8703)连续传代两次,常规方法测毒后,用Karber法计算其毒价作为10~(4.1)TCID_(50)/0.05ml,保存于-70℃。以100TCID_(50)作为本次试验用抗原。细胞培养用的生长液为Eagle’sMEM(美国CAT NO 410—1500),其中加5~10%经56℃灭活30分钟的犊牛血清,并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单位/ml配制而成(pH7.2±0.1);维持液除减少血清用量(加1~2%)外,其余均同生长培养液。  相似文献   

9.
用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病毒研究室研制的猪伪狂犬病(PR)油乳剂灭活疫苗中试产品(9701、9702、9703、9704批)免疫1月龄断奶仔猪,免疫后42 d中和抗体指数到达高峰,180 d后中和抗体效价仍为阳性;于第1次免疫后56 d加强免疫,出现较高的中和抗体并持续至270 d.疫苗置20~25℃3个月、4~8℃18个月,物理性状保持不变,效力试验仍能获得较高抗体水平,对伪狂犬病病毒(PRV)鄂A株强毒的保护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与pH指示剂结合的方式建立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较高,检测限达 10~(0.5) TCID_(50),与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一致。对52 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出30份阳性样品,LAMP检测出27份阳性样品,二者的符合率为94.2%。结果表明,PRV野毒株新型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判别明显、检测成本低,可预期应用于PRV带毒猪的快速筛查,这对于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MDV gB重组痘苗病毒RVV gB、HVT冻干疫苗、痘苗病毒WR株分别按试验程序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检测试验中的 1日龄SPF鸡进行免疫接种 ,并于 15日龄时对试验各组鸡用GA株强毒攻击 ,经IFA抗体检测 ,及以PHA为有丝分裂原的淋巴细胞转化检测 ,结果表明 ,重组病毒和HVT冻干疫苗免疫鸡均获得了较高保护 ,体液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 ;细胞免疫效果在攻毒前差异不显著 ,但攻毒后第 2d开始 ,RVV gB免疫组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HVT冻干疫苗免疫组鸡。  相似文献   

12.
从南宁某宠物医院疑似感染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猫鼻咽拭子中,利用F81细胞分离1株FCV后,RT-PCR和电镜鉴定,测定TCID_(50)和理化性质。同时利用RT-PCR分段扩增病毒全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CV GX2019分离株的TCID_(50)为1×10~(-8.67)/0.1 mL,基因组全长为7 687 bp,与FCV CH-JL4(长春株)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5.3%,属于同一分支。氨基酸分析表明,与国内FCV疫苗株255、国外FCV疫苗株F9、FCV跛行综合征株2280及FCV GX01分离株氨基酸变异率分别为46.7%、26.7%、53.3%、40.0%,其中B细胞抗原识别表位中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定量检测牛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从牛轮状病毒NCDV株DNA中扩增的VP6基因片段(211 bp)并克隆于pMD19-T载体(p MD19-T-VP6)作为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了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VP6片段长211 bp,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用该质粒测得real-time PCR的最低检测量为15.39 copies/L。用该方法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牛细小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及伪狂犬病病毒的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批内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3%,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VP6基因的牛轮状病毒q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特点,可用于牛轮状病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gD、gE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及其对应的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浓度的优化,建立了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和减毒活疫苗株荧光定量PCR检测鉴别方法,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博卡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均无扩增曲线。野毒株均出现gD和gE基因扩增曲线,而疫苗株只出现了gD基因扩增曲线,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建立的gD和gE基因标准曲线Ct值和模板终浓度在1×108~1×10 copies/μ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均可达1×10 copies/μL。对39份猪组织样品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检出5份样品猪伪狂犬病病毒gD、gE阳性,表明这5份猪组织样品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常规PCR检出5份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经测序为野毒感染,2种方法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从南宁某宠物医院疑似感染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猫鼻咽拭子中,利用F81细胞分离1株FCV后,RT-PCR和电镜鉴定,测定TCID_(50)和理化性质。同时利用RT-PCR分段扩增病毒全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CV GX2019分离株的TCID_(50)为1×10~(-8.67)/0.1mL,基因组全长为7687 bp,与FCV CH-JL4(长春株)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5.3%,属于同一分支。氨基酸分析表明,与国内FCV疫苗株255、国外FCV疫苗株F9、FCV跛行综合征株2280及FCV GX01分离株氨基酸变异率分别为46.7%、26.7%、53.3%、40.0%,其中B细胞抗原识别表位中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犬用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Flury LEP株)在我国生产已有10年历史,生产该苗的厂有7家(1987年)。1988年中监所对5个厂的狂犬病疫苗样品进行效检。抽检样品效检全部合格的有2个厂,抽检的10个样品中,效检合格的仅有6个,效检合格率为60%。说明当前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最大的威胁依然是疫苗的效力。本文就我们采用的消化液、病毒复制条件、配苗工艺及测毒条件等不同于常规操作的几个做法,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为分离、鉴定猪盖他病毒(GETV)并对其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对猪腹泻病样品进行了二代测序,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并进行了qRT-PCR和IFA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在猪体进行了免疫抗体水平测定和免疫攻毒保护研究。结果显示,二代测序检测出腹泻样品中存在GETV;经细胞分离、qRT-PCR和IFA鉴定证实,成功分离到一株猪源GETV,将其命名为GETV JS18株;该分离株与我国其他猪源分离株同属于基因Ⅲ型,与我国2017年分离株AH9192株的亲缘性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7%。GETV JS18株以0.005 MOI接种Vero细胞48 h毒价最高,达7.6±0.2 Log_(10)TCID_(50)/m L;该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仔猪,可有效阻止GET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平均日增重(ADWG)下降,降低GETV感染引起的病毒血症并阻止排毒和组织带毒,对攻毒保护率为100%;疫苗免疫后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9.8±0.8 Log2,且持续较高水平至少7个月。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了一株猪源基因Ⅲ型GETV JS18株,其油佐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和免疫持续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伪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基因组缺失的3.5kb片段,设计3套引物和探针,并用标准的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毒株进行测试,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鉴别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极限可达10copies/μL,并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等不存在交叉反应现象,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0%±1.07%和2.22%±1.02%,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对临床20份样品的检测时,该荧光定量PCR的阳性率为60%,普通PCR的阳性率仅为40%。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快速诊断技术,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19.
用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IBDV)和新城疫病毒 (NDV)接种同一鸡胚收取种毒 ,试制IBDV、NDV二联弱毒冻干疫苗 ,安全性和效力检验均达到这 2种单苗《规程》规定的标准 ,证明 2种病毒在鸡体内产生互不干扰抗体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抗原,采用RT-PCR方法从狂犬病病毒ERA株中扩增了RV核蛋白基因,分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表达的核蛋白再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结果显示,核蛋白在pET-32a(+)中的表达量(30.4%)高于在pET-28a(+)中的表达量(19.4%),培养物中的高纯度核蛋白产量分别为13.6和8.45 mg/L。经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载体表达的核蛋白均可被兔抗RV多克隆抗体特异识别,表明核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