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群众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但由于种种原因 ,群众监督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为切实加强群众监督 ,遏制权力腐败 ,必须做到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普法教育 ,使人民群众自觉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为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监督权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确保群众实施监督所需要的知情权、质询权等。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个人依照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对党和国家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监督。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必须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青海人大》2009,(1):54-55
(接上期) 7.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年度计划应如何向社会公布?如何发挥公布的效果?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划向社会公布.是人大常委会实行公开监督原则的具体体现。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将年度计划公开,就是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各项议题的意见,根据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监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干群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实现干群关系的和谐,一方面,人民群众要树立“权利本位”的观念,增强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干部要树立“义务本位”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为了保证人民权利的实现、促进干部切实履行应尽业务,当代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是在构建和谐辽宁过程中,必须如终坚持的理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辽宁的主导与核心.要在实践中做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辽宁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是监督的主体 ,党历来重视群众监督在廉政建设上的作用。为此 ,要做到 :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监督同党的领导的关系 ;政务公开 ,群众享有“知情权”;重视信访工作 ,引导群众行使“举报权”;扩大民主 ,发挥群众“议政权”;加强人大作用 ,保障群众“批评弹劾权”。  相似文献   

8.
党的群众路线所说的,要依靠的群众,就是占人1:290%以上的人民大众;对待群众的正确态度就是始终确立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历史地位;群众广泛分布在现实世界或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或网络世界中;群众路线简洁地说就是,两个“一切”、并要有一个“来”和一个“去”,两个“结合”、并要有一个“集中”和一个“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为民、务实、清廉;实行群众路线,要深入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贯彻执行群众路线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腐败;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要把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大力气下在建章立制、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上。  相似文献   

9.
苏共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党外缺乏制约,党内监督乏力;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而且其地位偏低;监督机构权限狭窄,监督对象部分错位。综观苏共权力监督制约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引出以下几点教训和启示:第一,必须充分认识执政党党内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第二,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0.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第二,正确认识权力的性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公共权力,要树立廉政为民的观念;第三,正确认识权力的作用,权力是用来做事的,要树立勤政为民的观念;第四,正确认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是权力规范运作的必要条件,要树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袁巨涛 《工会论坛》2002,8(6):25-26
深化厂务公开 ,党政纪工必须明晰职责 ,细化责任 ,合力推进 ;必须坚持制度监督与自我约束相结合 ,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 ,结果监督与过程监督相结合 ,解决随意性问题 ;必须向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延伸 ,促进企业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要实行法治、建设法治和发展法治,除了要研究和解决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外,还必须研究和解决实现法治的对策问题.我国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法治对策重点课题有五:执政党如何依法执政;人民如何有效监督政府;公权力如何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如何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创新与法治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服务型政府与有限政府、法治政府的关系.要对这些课题进行真正科学的研究,找出切合实际的答案,必须遵循正确的进路与方法,特别是要在法治对策研究要不要进行价值判断;法治对策研究应不应该从制定法出发;法治对策研究应如何平衡法的安定性、稳定性与改革、发展的变动性的关系;法治对策研究应如何处理激情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上作出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群众监督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责无旁贷。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不是局外人。党员干部“赶考”,人民群众是“考官”。优秀合格的“考卷”,既有赖于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又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群众敢尽主人之责、善行监督之权,才能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个内外夹攻,增强“治病”之疗效。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作风建设分两批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转变干部作风、防止腐败蔓延、密切党群关系和净化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构建群众监督、党内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制度机制建设,强化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监督,强化普通党员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监督,并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播媒体,强化对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恰逢巴黎公社革命140周年,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形,为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基础。马克思非常关注巴黎公社所实行的“人民公仆”原则,并进行了理论总结。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所实行的“人民公仆”原则包括实行普选制和撤销制,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原则;实行低薪制度并缩减政府开支,建设廉价政府的原则;实行监督干部并有效制约公职人员权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确立了共青团是执政党党风监督主体的地位,这是对党团关系的一种新定位,党和团的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团不仅接受党的领导,也对党施行监督。这种监督是与接受和拥护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是共青团作为创造性的助手、作为坚定性的后备军的生动体现;这种监督可以大大增强群众监督的有序性和理性化,巩固执政党的群众基础;这种监督既可以摒弃来自执政党内部监督难以避免的局限,也可以摒弃来自执政党外部监督易于出现的偏狭。党团关系的这一新定位对于共青团发挥在社会政治架构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问题主要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坚持人民利益第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既是讲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方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三讲”为主题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中,应把大力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选拔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党内监督,他认为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如何抓好党内监督,江泽民同志认为应该首先突出党内监督的重点,重视党的监督制度建设,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在群众工作中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机关干部下基层、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切实做一些群众关心的事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他认为执政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决定的;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并且他就如何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一系列思想,他强调要从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方针政策;执政党要真正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给人民广泛的知情权,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他的这方面思想在中国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