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新审视,是从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开始的。把握传统社会主义优越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优越观之间的本质差别,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以“发展生产,共同致富”为核心的新的社会主义优越观传统社会主义优越观,往往只注意社会制度的差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较,其优越性就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他确立了以“生产力观”“改革观”“人民观”为核心的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唯物史观体系。 一、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首先,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作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出发点。他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探索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围绕着这个主题,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这些命题构成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在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指明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此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预计在二十世纪末就要突出地提出和着力解决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尤其是他关于“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对于我们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夥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景明 《探索》2004,3(4):8-10
20世纪80年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基本特征。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就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的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 ,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本文主要从苏联兴衰的历史轨迹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崛起道路的比较研究 ,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讨论的新进展孔圣根路惠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且作了明确回答。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一直是理论界关心、...  相似文献   

6.
由西南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黄蓉生教授、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李国安副教授主编的《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研究》一书,在十六大召开前夕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较之以往的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研究的论著,在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科学界定、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研究的科学体系构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在实践中的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对于进一步拓宽和深化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研究,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树立新的社会主义观,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所谓经验社会主义,是以实践经验为基本依据的社会主义。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经验社会主义,他们又是以“实践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的。列宁和邓小平的经验社会主义模式极大地发展、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他的著作中,他明确地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最根本任务的著名论断,深刻阐明了坚持生产力根本标准的系列问题;明确地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手段。他的这三个基本观点即“根本任务观”、“根本标准观”和“根本途径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行政伦理观,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总结行政伦理经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形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行政伦理观。其主要内容包括共产主义的道德观、“领导就是服务”的领导观等,它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列宁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探索都建丘在以实践为基石的科学认识之上。列宁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现从全盘接受到推陈出新,邓小平对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从继承发展到不断升华的过程说明,在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的探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它启示我们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认识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政治参与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对邓小平政治参与观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存在的思想混乱,邓小平明确提出: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在不断深入反思历史教训、总结改革开放新鲜经验、吸收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邓小平逐步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观,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人民民主思想的新视角 邓小平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民主思想之精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主观,形成了邓小平人民民主思想的若干原则和要求。 1.人民民主建设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民主是手段,还是目的,或者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针对以往我国在民主建设问题上的失误,邓小平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论断。把民主同社会主义制度、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特别是1982年宪法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下来。这是我党对民主本质认识的飞跃和发展。邓小平还把解放思想的基点放在民主原则上,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条件”,廓清了人民民主实践中的是非,纠正了以往把民主只作为手段的理论错误。 2.人民民主建设必须真正有助于实现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以“个人所有制”为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要义,也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民主观。自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以来,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指导下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破天荒第一次科学实践,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根本性与科学性,并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坚实、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搞清两者之间继承、纠正、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有帮助的。本文论述毛泽东、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及他们之间的异同;论述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和认识及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论述毛泽东、邓小平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及纠正和发展的关系;指出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发展途径等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局年之际,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对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不仅是对这位世纪伟人的纪念,更是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陈湘舸 《求实》2002,2(9):20-23
“优越性社会主义观” ,是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观。它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科教观是邓小平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邓小平发展战略主体框架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石和关键,是解读邓小平发展战略的重要视角。把科技、人才放在挽救和振兴社会主义中国,放在赢得和资本主义相比较优势,放在国强民富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考察,实现科教和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统一的科学对接,是继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统一的科学对接之外,邓小平同志的又一伟大贡献,也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价值的最大亮点之一。学习邓小平科教观,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内涵。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科教观,对于加快科技高品质、教育高水准的人才大国和创新大国的实现,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党施政治国本领,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20.
一、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究竟是对社会主义一般本质的揭示,还是只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者只是对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①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现实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而理论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②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第一,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根本途径。第二,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第一方面而言,它深刻地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