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易善武 《长白学刊》2011,(4):135-138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历史的必然,但其在融入城市的进程中出现身份、文化、制度、心理等多方面的认同危机,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不满、社会隔离、未来速茫、整体挫折感等不良社会后果.因此,常要从社会发展理念、社会支持系统和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等多角度来破解认同危机.化解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为调查对象,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基本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进行流动前后的对比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原始背景、城市社会交往状况、城市社会的接纳程度及自我身份认同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重要社会成因。这些社会成因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芳芳 《前沿》2014,(5):151-154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进城务工年限不一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到其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身份认同较为模糊,从而产生身份认同危机。本文从一个双向的视角,一方面探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的各种宏微观因素,另一方面,以此作为切入点,反思现存的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了基于社区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分别从个案辅导及朋辈支持层面、社区层面和政策倡导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危机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同发展、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制度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城市社区这一组织化的载体,超越户籍制度的障碍,重建认同机制。在社区场域内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主要的技巧是善于发现、创造并放大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和社区居民进行交往互动的各种"诱因",让他们加入到社区活动当中来,由浅入深经历从相互了解,到彼此熟悉,再到相互信任,最后实现社会认同的建构。社区认知、社区服务、社区参与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三个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为研究区域,以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研究了沿海较发达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以及社会组织对其城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大多从事制造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日常生活中善于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休闲娱乐,同时也有着强烈的面对面社会交往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起点较高,且群体认同朝多元化发展,与其相关的社会组织也呈现出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公开、以趣缘组织为主和微公益模式兴起等特点。社会组织因其自发性和组织性,在营造公共空间、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催化作用。参加社会组织及其活动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户籍身份融入和重塑社会资本网络的有效前提,也是他们实现自组织和参与地方治理的重要途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社会组织,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最终得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8城市社会融合和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嵌入情况,代表经济性嵌入的职业层次、地位变动,代表社会性嵌入的组织、活动参与,代表文化性嵌入的方言掌握、使用,均有利于其城市认同的建构;而反映结构压力的社会保障、社会歧视和文化差异则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此外,务工时间、务工城市与务工距离等流动特征也是重要的影响变量。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认同的形塑虽囿于制度结构,但也表现出很强的主体能动性。建议在倡导和建立开放、包容、尊重、共享的现代城市之际,新生代农民工也应加强自我赋能,以进一步提升城市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秀华 《求索》2010,(8):71-73
本文通过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基本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社会认同、主观体验等心态差异。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和诉求,探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诸如制度、经济、社会及自身素质和心理等深层次障碍,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对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访谈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维权保障在政治认同中的作用。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分野,使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定位上、权益保障上、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上遭遇众多尴尬、困惑和迷茫。为此,应高度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维权的保障,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法律制度建设和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入手,不断创新维权保障路径,增强安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融入城市诉求。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的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媒体形象、媒体表达、媒体消费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认同抗拒、主体缺席、选择有限等问题。媒体可以从加强正面宣传、媒介素养培育、信息平台建设、网络传媒赋能等方面着力,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有财 《学习与实践》2009,(12):102-107
从“生产工具”到“消费主体”是围绕农民工研究的重要转向。农民工消费研究大致有农民工不倾向在城市消费和农民工积极在城市消费两种观点,不同的观点反映的是农民工对于城乡的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本文基于2009年的调查数据,发观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呈现典型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努力在城市消费以实现身份认同并融入城市;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尽可能储蓄以汇钱回家。这种矛盾性还体现在他们对城乡态度的矛盾性,他们愿意定居城市,但也不排斥返回农村。这表明,上述两种观点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都只有部分的解释力。本文最后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消费策略是与现有制度和政策实践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煤炭行业担当着支撑国家能源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煤炭行业新生代的奋斗和奉献.对黑龙江四大矿区青工调查发现,采掘一线青工劳动强度大,压力指数高,生存发展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值得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Survey shows new trends in rural workers' immigration When Li Bingjian went to work in Fujian, he was struck by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astal province. He was from Sichuan, a mountainous province where the rural areas were still underdeveloped, and for years he had worked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s an unskilled laborer without much success. So after stint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at a salt factory, he went to Fujian to work on a chicken farm.  相似文献   

13.
家庭化的乡城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和重要特征。大量农民工家庭举家流入城市,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稳定都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国际上关于流动与性别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夫妻家庭性别关系满意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详细探讨了流动对夫妻性别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家庭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Our story goes back to late April 2006, just before May Day. In Beijing, a local newspaper reported that at a construction site, migrant workers from poor rural villages across China were often given leftovers to eat as their employer tried by every possible means to reduce the cost. The news report instantly aroused public indignation, and Cui Ruilan, a local union leader, felt uneasy about what had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的形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而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通过户籍改革,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随迁子女人园状况对其母亲参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约四成学龄前流动儿童没有入园,而随迁子女难以进入幼儿园对流动女性就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限制了流动女性参与和成功就业。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学龄前随迁子女人园状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性流动人口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当前全国女性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7385万人,占据全国流动人口的半壁江山。本文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及流动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为更好的服务女性流动人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IT’S 7pm, and knocking-off time for laborers on a building site in southwest Beijing. Clearly ex hausted, they chat companion ably on the road home. Two o them, Hu Bing and Yan Chenghai, are from the same town in Hebei province Hu is 25 years old, and regards Yan three years his junior, as his didi, o younger brother. The previous evening they spent three hours playing pool Yan, to his shame, lost every game. Hav ing agreed that the loser should pay fo a RMB 0 mutton barbecue, Hu bough…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数量庞大的务工人员作为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流动人口聚居区作为大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定居方式,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多年了。流动人口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组织是自身满足社交需求的重要方式。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对于公安机关的治安维持和人口管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安机关应该重视对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薄茹 《北京观察》2005,(6):36-38
2005年5月中旬,一份《关于进一步维护和保障来京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调研报告》将在北京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进行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