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奠定了传统文化转型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共性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内容,使其通过转型而获得了新的生存形式和生命活力,同时,通过中国化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和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与中国文化熔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现实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离不开传统文化与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秀的、积极的内容和成果,又有糟粕。因此,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保留优秀的的部分,去除糟粕,而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结合的有效性,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继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相结合 ,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特殊贡献。毛泽东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中吸取的内容 ,主要包括来自中国广大下层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质朴本色、反抗精神和均平思想。在毛泽东看来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相结合 ,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从而在革命年代夺取政权 ,在革命胜利后保持政权。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9,(25):269-270
新形势下,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国际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以及思想方面的变化发展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对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科学准确认识,同时还要结合社会主义应用思想做出正确的管理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思想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内容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自身的社会主义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基于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融通展开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19,(7):271-273
当代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对于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调整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努力的按照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完成,尤其是对法律进行良好的融入。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密切关系,应坚持在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上不断完善,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可靠性、可行性。文章针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世界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民族文化整合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新世纪整合与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博采世界优秀文化之长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是整合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五年多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仍然有很多宝贵的文化内容值得被后世传承和发扬,重新焕发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就传统文化中的法学思想来看,先贤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法律方面的文化内容和思想观念,其中很多法治思想和关键至今都还具备一定的现实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重要精华部分,分析相关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个人和集体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人权象征着人类价值的永恒。人类文明的基本精神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权的概念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人权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是平等,因而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民族国家,由于地域的不同、社会发展历史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对人权观念的理解和解决人权问题的轻重缓急就有所不同,因而又存在着“差异”、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是国人文化延承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时下社会总体发展要求的时政刚要.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发展观之问,有一种贯穿而相似的文化溯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本人提倡不仅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继承传统文化精华部分,共同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语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文化进路的视域看,先是从器物层面对西学科技文化先进性的肯定,接着是从制度层面对西学制度文化先进性的肯定,再到从观念层面对西学观念文化先进性的肯定,最后由于马克思主义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融性,而且能够破解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失落和失序这两大难题,因而为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14.
15.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崇尚和平,主张“和而不同”、与邻为善的思想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定。根据此规定,中国力主与周边国家实施睦邻友好政策。对此,本文分别就中国实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政策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中国实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国奉行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中国人素以“贵和”而著称,“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冤家宜解不宜结”等格言,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部分。今天,在全球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着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和“人和”精神,对于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推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进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恢复生机,在全世界展示中国自信。对于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研究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出发,合理认识创新发展的特点,掌握创新方法,促进未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道德伦理分为个人与国家两个层面。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对国家利益的影响与关联也不一样。国家伦理除个人伦理道德外,还有在国际法基础上形成的行为准则,有在对外交往中形成的基本准则,有各国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准则。中国是一个有着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历  相似文献   

18.
19.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法律制度的完善与人们的法律意识建设,可以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尤其是民法的内容与应用状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能够有效地制约个人行为,处理纠纷.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民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民法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约定俗成习惯的影响,这种社会习俗中,就包含着明显的文化意识.因此,为了使得良法美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