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法学"诊所式"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能力培养,严重脱离法律实践.诊所式模式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弥补我国传统法学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更多实践机会,教与学的互动更加明显.但作为一种舶来品,法律诊所教育在我国仍面临种种发展障碍,本文在分析这些障碍的基础上探讨了诊所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的对接途径,主张兼采法学传统教育与诊所教育两者之长推动高等法学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日益突出,促使我国学者对以传统理论讲授教学法为主的法学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批判地借鉴了普通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的优点,逐步形成了案例教学法。但由于国内人们经常混淆判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因此,有必要通过比较分析判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异同,以推动在我国现有法学教育传统下对案例教学法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理论性和经验性是法学教育的固有属性之一。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传统不同,因而导致了不同的抉择路径,形成了当今世界主要的两种教育模式即理论性法学教育和经验性的法学教育。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亦应在尊重法律传统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4.
教授法是我国占主流的法学教育模式,该模式存在着忽视法学的实践性的缺点。统一司法考试中的刑法试题在总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以司法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育不是新的传统应试教育,司法考试应该成为法学素质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5.
廖焕国  杨瑞兰 《法制与社会》2010,(15):233-234,237
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学本科教育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司法考试的实行改善了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状况,却又给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带来冲击。法学本科教育模式亟需革新,以促进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6.
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对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不同的教育模式,虽引入我国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有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尝试着改革与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衔接,使其尽快本土化。然而,毕竟是舶来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困难,解决这些困难对于发展诊所法律教育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沿用传统式课堂讲授教育方法已远远无法满足该学科需要。因此,如何在现有环境法教育中引入新教育模式,已成为该学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以我国传统环境法学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诊所式教育在我国环境法学教学中运用的现实意义做了简要的探讨,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法学教育中实施诊所式教育所存在的障碍,并对环境法学教育中诊所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对策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法学高等教育模式并不明确,使得法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存在着目标设定、发展模式的宏观混同以及教学方式、内容微观重叠等诸多积弊。厘清二者的关系既是提升我国法学高等教育质量之必须,又是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之前提。建议首先明确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合理引入司法实务训练,并以完善我国既有司法考试制度为基轴,进一步厘定法学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比较两大法系的法学教育在法学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制度和模式,予以借鉴并完善我国的法学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探讨我国传统的学徒制教育的内涵入手,浅谈了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法学本科生实践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军 《法制与社会》2014,(8):223-224,229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秩序的建立,法学教育是"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我国法学教育现状明显存在着弊端,法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律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法学教育最有可能完成这个时代经济文化融合的使命。我国法学传统教育有其历史的渊源及发展模式,它的存在有着必然性与局限性。改革当前法学的实践课程、理论的内容、教学考试等方式方法迫在眉睫,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培养一个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袁雪  邓志宏 《法制与经济》2008,(20):117-118
针对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比较两大法系的法学教育在法学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制度和模式,予以借鉴并完善我国的法学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中 《政法学刊》2003,20(4):83-85
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虽然获得较快的发展,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同质化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加入WTO后,这种差距将越来越明显,对我国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带来滞后影响。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对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重新对我国法学教育进行定位,并加强国际法学教育交流,借鉴世界先进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加快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学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难以养成法律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法学教育应当包含法律职业教育,注重法律人思维的培养以及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我国应当选择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法学教育知识体系,改革法学教育方法,实现院校法学教育与专门机构法律职业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姜希 《法制与社会》2012,(13):228-229
传统法学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法律诊所式教学是法律实践性教育的经典模式,借鉴法律诊所式教学的内容来完善我国的传统法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开放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中引入法律诊所式教学是创新法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思维模式培养缺失为视角来解构我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模式培养缺失的成因及由此造成的弊端做了简要阐述。从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和司法进步积蓄人力资源的角度,认为我国法学教育应该确立律师思维模式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模式与公办高校趋同,但因忽视学生特质、罔顾毕业生执业基础,以致学校授教的法律知识难与职场需求相契合.知行不一的法学教育困境将倒逼独立学院新辟人才培养路径.美国法学教育以律师职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构造完备的课程体系,不断革新传统授课方式,教学重心由法律知识转为法律逻辑、法律推理和法律技能.这些富有弹性和创造力的教学创举,给予我国独立学院法学人才培养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恒 《河北法学》2008,26(5):159-165
法律硕士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试验,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已经取得如下成绩:法律硕士教育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法律人才;法律硕士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法律硕士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且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培养目标难以得到充分的实现;法律硕士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在职与非在职法律硕士教育之间存在矛盾。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出路在于:坚持法律硕士教育的法律职业教育定位;大幅度扩大法律硕士教育的规模,使我国硕士阶段的法学教育以法律硕士教育为主;修改法律硕士教育的报考条件,入学考试制度;强化法律职业教育;理顺法律硕士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应当确立法学教育专业正确的培养目标,同时进行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我国法学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职法学教育是对于传统法学教育进行扬弃后的一种培养人才模式,它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与专业课程配置相关的高职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传授理论知识要以够用和实用为准则,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一特点就高职法学教育的专业课程配置提出高职法学教育应当配备有9门核心法学知识课程与5门法律技能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