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歌 《农村青年》2006,(5):30-32
在上海,曾经有这样一个做水果生意的商人,他的水果一度垄断了上海市精品水果批发市场,成为上海滩的水果大王,身价超过千万。然而,在一次投资失误后,他又沦为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此时,偏偏又碰上他身患重病,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弃他而去。绝望中,他想到了自杀……  相似文献   

2.
唐洪 《农村青年》2007,(3):15-17
事发2005年10月,官司打到2006年年中。至今,他依然沉浸在悲痛当中。 那天夜里,他的妻子和儿子蹊跷身亡。由于传言他在外面“包二奶”,警方将他定为“杀人疑凶”。从此,他经历了人生当中最为难熬的一段岁月。 2005年12月30日,他把一个谁都想象不到的“杀人真凶”告上法庭。2006年5月30日,他终于替自己洗清了“罪名”。讨回了公道。然而,妻子和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相似文献   

3.
水电工小马     
江雁 《时代风采》2013,(4):42-43
他最初来到这座城市,是因为我比他先来了三年。初来乍到,他赤手空拳,在车站出口处汹涌的人群里,我轻易就把他挑了出来。他上穿白色棉布T恤,下着蓝色牛仔,脚蹬运动鞋,微笑着,站在我面前,瘦削挺拔的个子,比我高出了二十公分。我还是先不告诉他,从农村贸然闯入城市的打工者,  相似文献   

4.
李强今年28岁了。28岁就该成家立业了。李强不但没有成家,连业也没有立起来。他从山东大学会计专业毕业以后,四五年间找不到可心的工作。也许是会计专业人才太多的缘故,不少单位勉强招聘了他,就让他在办公室打杂。一个大小伙子,连个女秘书都不如,这实在让李强心里窝火。他在百无聊赖之际,遇到一位在大连造船厂工作的朋友,劝他说,你与其在家呆着,  相似文献   

5.
《工友》2012,(2):1-1
刘老先生现已85了,干了一辈子的新闻工作,他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读书。他至今还会取出微薄的退休金到书店淘上几本书,书买的多了,屋子的书柜放不下了,他便把书堆在了阳台上。他视书为财富,说是今后给孙女留的,孙女现已上大学,对他的那些书却是“熟视无睹”,没有时间去阅读,也不愿去继承他的这一财富。  相似文献   

6.
陈军 《农村青年》2014,(3):39-41
一个人,喜欢诗歌,便背起行囊过起了他的梦想生活。他想象诗歌是什么,就按照想象生活了。虽然步履艰难、生活清贫,但在他身上泥土没有抖落之前,他已深深地扎根于大地。  相似文献   

7.
平凡故事     
我所要说的这件事情,是关于一个60多岁老人的,一个常年在外兢兢业业奔波的老业务员。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一位有两个孙子的外公,他是一位在我眼中很幸福很幸福的老人……认识他要从去年说起,那时我刚到山西营销部,在一次接待过程中认识了他,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后来,他又几次来昆接洽业务,接触多了,我们成了熟人。  相似文献   

8.
他是曾经的破烂王,创业路上百转千回。他是厂西的香蕉大王,创建了自己的香蕉帝国。他带动乡亲致富,是俞正声眼中的追梦人。他就是卢义贞,从曾经的破烂王,到如今的香蕉大王。他在创业路上部历经了哪些坎坷?  相似文献   

9.
张健 《工友》2012,(2):57-57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11.
12年前,他因一件小事与他人发生矛盾,在双方打斗过程中,他失手将对方杀死,随后逃亡他乡。12年来,虽然他一直过着东躲西藏提心吊胆的生活,但心里却庆幸自己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突然有一天,他竟主动求助媒体,请求记者带他回去自首,并打算用一种特殊方式赎罪。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  相似文献   

12.
《工友》2009,(8):44-44
《工友》编辑部;李威一直在一家工作比较轻闲的单位任职,后来,他与单位签订了停薪留职协议。在此期间,他委托父亲向单位缴纳养老保险金。当时,李威在外面经商,时间不长收入却颇丰,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想丢掉单位的“铁饭碗”。谁知他的父亲却自作主张,以李威的名义给他办了辞职申请,而单位也因此解除了与李威的劳动关系。后来,因经营失误导致亏损,他回来准备到原单位上班,但单位以已解除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接受李威回去工作。那么,在李威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父亲代他办理辞职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有效吗?周释然  相似文献   

13.
12002-72002年1月23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富恩特斯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世界上有27家网站出现了这么一张问卷。“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了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给他奉献一切。在他的国家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他爱到哪儿旅游就到哪儿旅游,哪怕是敌对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令世人非常羡慕的人,可是,在他获奖后不久,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而他的一位朋友—…  相似文献   

14.
肖成旭 《工友》2011,(6):59-59
初识泽中,是他的书法,而不是他本人。 我读着他那本题为《小草》的诗集,当即被他那具有特色魅力的书法艺术所俘虏。 在一所中专学校里,我与他邂逅了。 他,高个头,长鼻梁,宽额角,一双睿智的眼睛,充满着灵秀、含蓄之光。  相似文献   

15.
章爱文是一位擅长撰写纪实文学的湖北作家,他在广东几家知名杂志发表过不少作品,在该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结交了不少崇拜他的打工仔和打工妹,常与他们以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交流。一天,一个云南籍的打工妹,以向他提供新闻故事采访线索为由,将他约到广东廉江市,使他平生第一次掉进了传销陷阱。  相似文献   

16.
官员恨他,农民恨他,房地产开发商恨他。采矿者恨他,挖石取土者恨他,渣土车司机恨他。搞汽车修理的人恨他,开饭馆的人恨他,土杂商店经营者恨他……在与滇池有关的利益链上。他的“敌人”几乎举目皆是。这个被众人仇惯的63岁老农。入选“2005年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2007年被授予“昆明好人”的称号。成为“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今年初。他被选入在美国播出的国家形象片,成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罗伟 《农村青年》2007,(11):50-51
19岁那年。他背起行囊,踏上了漫漫打工路。至今,他的户口仍在原籍郧西县景阳乡兰滩村。严格地说,他还是一个农民。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创造了湖北建筑业的神话。他,就是湖北卓越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雁飞。  相似文献   

18.
他曾是一名事业单位职工,但已有铁饭碗的他,却放弃了这份令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选择去农村种野菜。如今,曾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他,俨然已是半个农业专家,说起他的野菜经来,头头是道。那些原本长在野外并不为多数人熟知的野菜,在焦圣贵的创业实践下,逐步实现了由规模化种植向产业化发展的迈进。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在省城高校长期打工的青年农民,毅然辞职回乡,在120亩的荒山上挥洒汗水。一切从零开始,经过自己与家人的不懈努力,13年后,他承包的荒山成了“花果山”。他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他的“花果山”成了一张响当当、让人艳羡的名片,他的创业模式更是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位男孩,他5岁时因伤截去了双臂,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导下,他挺过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6岁起开始写文章。迄今为止,他写下了50万字。这些文章不是用手写的,而是用脚写的。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雷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