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房子     
母亲常常对我们说:你爹这一辈子就拼房子。而父亲常对我们说:房子就是日子。 我是在“文革”期间出生的,十岁以前,我和父母、哥哥就一直住在爷爷奶奶留下的老宅子里。老宅子是三栋旁屋,北房太旧了,按现在的话沈就是“危房”,当然不能再住,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7,(9):54-54
于红雨今年28岁,是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去年暑假,他回山东潍坊老家时。突然萌生了养殖蝗虫创业的念头。趁着假期,他一边说服父母,一边征地、建房、打井,建起了面积40多亩的养殖基地。一开学,于红雨把养殖基地交给父母和姐夫打理,而他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参与基地的建设规划和蝗虫的销售。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生日     
林琼 《时代风采》2006,(6):30-30
今夜星空灿烂,我倚窗而立,一天的奔忙让我疲惫不堪,但温馨简朴的家,低调简单快乐的生日,却让我彻夜难眠。从上学起到工作后,甚至当我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时,父母都从未忘记过我的生日。孩提时,每逢生日,我都会津津有味地吃到囫囵鸡蛋。稍大些了,我便吵着要生日蛋糕。后来,吃生日蛋糕就成了我过生日的固定模式,二十多年都未曾改变过。父亲节,我无意间看到大多数年轻人无法准确说出父母生日的电视节目,心中平添了几分歉疚,已经成家的我,在新参加工作的同事眼中已是“大姐”的我,从未记起过父母的生日,更别说为父母订生日蛋糕,摆生日宴了。…  相似文献   

4.
姐夫     
安宁 《工友》2008,(12):52-53
姐夫当初与姐姐相亲时,母亲就坚决不同意,说他没有文化也没个正经手艺,整日跟在村子里树贩子后面,四处转悠着找树砍;没树可砍的时候,就去做最累最脏的建筑。我帮着姐姐劝母亲,说姐夫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伐木工和建筑工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最起码要身体好,有力气才是。  相似文献   

5.
职工的“贴心大姐”──记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安其英袁长俊,王万松江苏盐城市橡胶厂的干部职工们,都习惯地称呼他们的工会主席安其英为“贴心大姐”,因为安其英自担任工会主席以来,用火一般的热情温暖着职工群众的心。,“如果不是安大姐,我真想一死算了”,孤苦老人...  相似文献   

6.
童年的钥匙     
孩子们在儿童节的游园会上,得到一种带密码钥匙的日记本作为奖品,拿来让我示范如何使用。我一边示范,一边就想起还在上小学时,我得到的最大信任就是,拥有家和学校教室的钥匙。在家里,我是大姐,家里的钥匙自然地挂在了我的胸前,我会在我们放学后,父母下班之前就打开家里的门,带着弟弟做作业;遇见学校只上一节课的下午,我还会召集几个同院子的同学到家里来一起做功课。  相似文献   

7.
大姐和二姐     
二姐做梦也没想到,大姐的遭遇会落到她的头上,她也下岗了。当初大姐从造纸厂下岗时,二姐除了同情和愤愤不平外,心里多少还有点庆幸,庆幸自己所在的酒厂效益好,工资有保障,不用担心下岗。可未曾料到,干得好好的,说下岗就下岗了。听说厂子要改制,还要买断工龄,一年工龄才卖400元,卖了工龄你就成“自由人”了,往后爱干啥就干啥。二姐气哼哼地说:“想这么轻巧就把我们打发了,没那么便宜”二姐的脾气暴躁,小时候连我这个当弟弟的也要让她三分,大姐更是由着二姐的性子。我虽然看不惯二姐的霸道,可也是敢怒不敢言,她要是发起…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2013,(9):46-46
问:我在外地工作,对父母照顾的很少,一直由弟弟照顾父母。父母去世后并未留下遗嘱,我们兄弟对父母的存款和房产争执不下。弟弟认为是自己为父母养老送终,自己尽孝最多,故一直霸占房产和存款,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放假从北京转车,住在表姐家里,表姐是前年研究生毕业和姐夫一起来北京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2010,(12):41-41
婚后父母资助购房,夫妻也应写借条吗? 问:我和丈夫于2004年领证结婚,2005年买了一套商品房,向我的父母借了15万元,但我和丈夫没有给我爸妈打欠条。现在我和丈夫协议离婚,我觉得那15万元应先从房价中扣除,然后再平分房产,这样合法吗?  相似文献   

11.
忆超英大姐     
许朝晖 《工友》2012,(8):34-34
“傻书记”“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超英大姐生前常常践行着这句话。作为中建五局土木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超英大姐不滥用公权,不争名夺利,不计个人得失;从不为亲朋好友介绍工程业务或安排工作,更不会拿分包业务一分钱。  相似文献   

12.
《时代风采》2010,(24):12-15
我叫何建福,今年37岁,农民工工龄18年,老家在云南滇西一座火山上,不过,那里住着的是我的父母、媳妇和儿子。我在兰坪县一家矿冶厂打工,厂领导告诉我们要“爱厂如家”,我也就把厂当家了。我们家兄妹三人,我排行老二。老大是读书的料,现在是县医院的医生,幺妹是父母的最爱,师范读完当了老师,他们都有不错的工作。只有我在“空当”上——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干不动了,此时,老大和幺妹都急需要钱读书,我率先出列,打工挣钱。有人说我是这个家庭的牺牲品,那是悲观的说法。客观而又积极的说法是:我为这个家庭的承上启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07,(8):47-47
问:我今年24岁,家住沈阳市郊某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2002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按照户籍管理规定和学校的要求,我将自己的户口从当地派出所迁入学校。2006年,本科毕业的我又考取了母校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村里的部分土地被征用了。很快,土地征地补偿款就下来了。去年9月,村里制定了分配方案,每人4.13万元。可当我父母和村里人去领钱时,  相似文献   

14.
杨柳 《农村青年》2007,(5):29-31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没有疼过我,她最爱的人是姐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父母寻医问药差不多半年,可姐姐的病却越来越严重。那时候,我才5岁,父母每天都要背着姐姐外出求医,对我基本上不管不问。或许是童心妒忌,有一天,我冲着刚刚看病回家的姐姐不知怎么就狠毒地叫道:“最好你快点死掉!”话音刚落,母亲就“啪”地扇了我一巴掌。那一刻,我捂着火辣辣的脸放声大哭,心里对母亲充满了仇恨。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2010,(3):42-42
问:我结婚后和妻子一直居住在父母名下的房屋中。现在我和妻子已调解离婚,但她依然居住在此房里不肯搬走。我该怎么办? 答:1.可以先自行协商,让你前妻自行搬走;2.亦可通过街道或居委会进行调解、协调解决;3.如协商、调解均不能收回房屋,你父母可以书面通知她在合理期限内搬走。  相似文献   

16.
《工友》2007,(4):50-51
我走进特困户龚华的家。我知道了年幼父母双亡的他是在孤儿院长大的,知道了他们夫妻双双买断工龄失业,知道了他那十三岁的女儿龚莹患糖尿病后双目失明已辍学一年多。我知道了龚莹曾用笔向父母写下“我要读书我要上学”的信,知道了她用顽强的意志听英语单词听英语儿歌,知道了坚强的她曾一次又一次在夜间哭湿了枕头,我看到了笼罩在她父母脸上的愁云。通过多次家访,我走进龚莹的内心世界。——《爱心日记》(摘录)2005年夏秋  相似文献   

17.
13年前,当我远离父母去求学的时候,我拜读了《傅雷家书》;13年后,我已为人母,重新翻阅《傅雷家书》,总是思绪万下。直到现在,我被傅雷的思想影响着,感动着,鞭策着。  相似文献   

18.
白艳 《时代风采》2011,(13):5-6
1988年,开远市殡仪馆面向社会招聘临时工。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报名者寥寥无几。这时我初中刚刚毕业,因家庭困难,没钱供我上高中,我想为父母减轻负担,挣钱供弟弟上学,就偷偷到殡仪馆报名。馆里的人看着我不像想干这个活的,  相似文献   

19.
鲍平 《工友》2016,(4):50-51
近日,淘到一本新书《轻轻走向完美》,这是我一直崇拜的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集。打开扉页,自序中浪漫而诗意的第一句话跃入我的眼帘:春风拂面,你我在书中相逢……毕淑敏如知己似大姐的一句开篇语,像柔风一缕,悠然间吹开我的心扉。1一页页仔细往后读,依然是熟悉的毕氏风格,也是我喜欢的表达特  相似文献   

20.
阿福 《农村青年》2009,(4):32-35
每个成功者背后,都付出过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磨难,小沈阳也不例外。他曾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没有父母倾尽心血支持和鼓励,我不可能走上今天的星光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