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村青年》2008,(5):54-54
问:我家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我母亲与继父均为再婚。我母亲带着我,我继父带着哥哥、弟弟共同组成了一个五口之家。现在,我母亲和继父均已去世,前不久,哥哥也病逝。现在,我与弟弟因继承哥哥遗产的事产生矛盾。请问,我有资格继承哥哥的遗产吗?在这方面法律有何规定?  相似文献   

2.
法律问答     
《农村青年》2014,(1):41-41
母亲再婚后给儿于改姓父亲拒付抚养费 问:李女士两年前与丈夫张某协议离婚,双方约定,二人之子由李女士抚养,张某每月给付抚养费600元.一年前,李女士再婚,婚后将儿子的姓氏变更为继父的姓氏.  相似文献   

3.
母爱的错误     
一个只有六岁的可爱女孩,在家里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性侵害。而女儿因为年幼没有认出那个恶魔。因为女孩是在家里被侵害的,所以公安机关多次在所有的亲戚朋友之间进行调查,但没有找到那个色魔。案件就这样被长期搁置下来。但女孩的母亲却只身走上寻凶之路,她一一对来过她家里的亲戚朋友、同事进行调查,一家一户去询问那天她的女儿被人奸淫的具体行踪,每得到他们的回答,她便设法不求证。她的调查几乎让所有亲戚朋友和她反目。她的丈夫本来是支持妻子的。但随着她调查的范围不断扩大,得罪的人越来越多,他让妻子停止这种徒劳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曾世萍 《时代风采》2009,(17):21-21
我是云南省铁路第一工程公司的职工,同时,我还是一名离异多年的单身母亲。离婚前,我与丈夫有一对儿女,协议离婚后,女儿归我抚养,儿子则由他父亲抚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对儿女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小非  中豪 《农村青年》2011,(11):18-20
她下肢萎缩,背上还有一个大大的肿块:她没有双脚,自幼靠爬行生活。 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她用不足1米的柔弱身躯,养活了年迈的公公、智障的丈夫,还有上学的养女。2011年8月,她终将养女送进了大学。临行前,养女哭着给母亲洗脸,把瘦弱的娘亲搀上了轮椅。谁又能想到,这个含辛茹苦19载的农村母亲。生活在一个所有成员之间没任何血缘关系的家庭里,用爬行10万公里的行程,诠释着人间大爱……  相似文献   

6.
微云 《农村青年》2014,(4):25-27
4岁那年。她不幸被拖拉机碾断左臂.生性好强的她曾获远南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两枚铜牌、国内残疾人运动会四枚金牌。家贫辍学后,她沦落到街头卖唱的地步.却接纳了师傅收养的一对双胞胎小姐妹。为了养女能正常上学,她与忍受不了家庭贫困的丈夫离了婚。当双胞胎养女不堪生母虐待时,她敞开胸怀再次接纳了她们。这位名叫张先会的断臂母亲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感动了世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21岁的刘方艳是一位女大学生,她为了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毅然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带着母亲打工挣学费,背着母亲上大学,不折不扣地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刘方艳背负的不仅仅是年迈的母亲,也是一座感恩的大山。2006年8月24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召开了刘方艳先进事迹报告会,她的事迹感人至深,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8.
潘荷花 《工友》2010,(1):44-45
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丈夫顾家,事业发展也如日中天,女儿既懂事又可爱,对于今年才25岁的王晶来说,老天已经很眷顾她了。但王晶的心里仍然有个疙瘩:丈夫是家里的独子,虽然经常安慰王晶说“男孩女孩一个样”,他无所谓,但王晶看得出来,公公婆婆心里不舒坦啊。  相似文献   

9.
一对未成年的姐妹,在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生活无着又要偿还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时,变卖了自己住的房子。狠心的母亲知晓后,在其后夫的怂恿下,状告女儿侵犯了她的继承权。姐妹俩无奈,经村民帮助,又将母亲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0.
智敏 《农村青年》2007,(8):22-24
何娟生活在江苏省溧水县永阳镇,有丈夫和孩子,也曾经有份工作。在她看来。不幸始于2005年,那年年初,她因企业效益不好而没了工作;祸不单行,2006年6月,她的丈夫又没了。 她的丈夫在溧水县城管队打工。她说:自从自己没了收入,家里的日子就指望丈夫那点工资。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主心骨”突然撇下了她和孩子。 丈夫是被电死的。2006年8月,她开始和“电老大”打官司。2007年4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她赢了……  相似文献   

11.
刘可 《农村青年》2006,(4):22-24
“妈妈/今夜我在守望/夜色笼罩/妈妈/今夜我只有戈壁/大漠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今夜我在守望/这是宇宙中一座荒凉的城……”夜已经很深了,刘可吟着海子的诗泪流满面。此时,母亲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痛苦不堪。刘可除了努力挣钱为母亲治病,对残酷的病魔却无能为力…… 刘可来自重庆市北碚区的一个普通农家,发奋读书考上了重庆大学,现在是2004级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挽留重病母亲的生命,不得不同时在五个地方打工。为了不多的出场费,她奔波于山城的酒吧、茶楼、露天演出场。下面,就是她的深情自述——  相似文献   

12.
妻子是一位政绩显赫、深受群众爱戴的副市长;丈夫是一位因贪污受贿32万元,被判死缓的囚犯。在市长妻子爱的挽扶下,丈夫终于走出了犯罪的阴影,多次戴罪立功,并三次被减刑。在笔者的多次努力之下,女市长6年来首次讲述了发生在她和丈夫之间的感人故事。女儿弱智是我和丈夫的伤痛1972年3月,在江苏省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我结识了憨厚聪明的南通小伙子王杰明。毕业后,我留在了南京市第二无线电厂工作,王杰明被分到南通师范学校任教。1976年元旦,我们在  相似文献   

13.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  相似文献   

14.
我是云南省铁路第一工程公司的职工,同时,我还是一名离异多年的单身母亲。离婚前,我与丈夫有一对儿女,协议离婚后,女儿归我抚养,儿子则由他父亲抚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对儿女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刚开始,孩子的父亲每个月给300  相似文献   

15.
母爱无悔     
黄斌 《重庆工运》2003,(8):48-50
女儿双腿残疾,儿子又精神失常,天底下所有的灾难似乎都降临在了这位普通母亲的头上,但她却并没有被生活压垮,而是用伟大的母爱呵护着两个儿女一道坚强地挺了过来……  相似文献   

16.
王百锋 《工友》2008,(10):54-55
母亲患有多年不愈的高血压,所以在她的生活里,比别人少了很多的欢笑。我辍学后选择了异乡打工,却忽略了给她应有的关怀,后来才知道,如果当时能在薄薄的信纸上多一句对母亲病情的关心,对她来说,那将是多么大的欣慰,当我懂了,母亲却走了……  相似文献   

17.
刘强 《农村青年》2010,(2):16-18
15岁少女被人拐到千里之外从事色情服务,心急如焚的继父拖着带病之躯四处借钱,屡次扮成嫖客寻找和营救。风餐露宿,历经艰险,虽然家徒四壁,虽然从未出过远门,但是这个倔强的农村汉子凭着对女儿的爱创造了一个奇迹:2009年7月23日,他终于把丢失50多天的女儿成功带回了家……  相似文献   

18.
腊鱼     
女儿从深圳打来电话,说是想家了,想吃外婆烤的腊鱼啦。母亲有一个拿手好菜--腊鱼。每次母亲做了这个菜,一定要摆在桌子的正中间,一是这个菜是我们家的传统菜,二是它是桌上最受称赞的一个菜,三是得让谁都能够得着夹了吃。母亲烤的腊鱼,被回家的大理弟媳妇夸为"德秀名牌"湖南特产--这是母亲的名字。她风趣地直接以名定牌,还说假若母亲这个菜弄到大理开个湖南风味小吃店,准会挣大钱。她回大理时也不带别的,惟独要带上点腊鱼。母亲做的腊鱼,被我大嫂夸为"十里香"。她走南闯北,吃过很多名菜,仍然夸母亲的腊鱼特合口味,还刨根追底,问是怎么做成的,并拿笔记下来,声称要把这"手艺"学到家!我女儿则夸外婆做的腊鱼,常吃常想,吃不到更想!有好几次,我把烤的腊鱼寄到北京、深圳,让她的同学、同事都吃到了,人人都赞不绝口,食而不忘。  相似文献   

19.
范运昌 《农村青年》2007,(12):31-33
“人死账烂”,是中国农村流传已久的世俗。在铜都江西德兴市的一个小山村,一个三十出头的少妇,丈夫因救山火而殉难,留下一笔家庭债务。丈夫辞世才几天,妻子就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张贴通告,替亡夫还债。她的义举,不仅感动了全村,也感动了华夏,网友们称她为时下“中国最美丽的村妇”,她的名字叫陈美丽。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虽然她不是什么名人、伟人,一辈子也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是,她确是一位能人,一位强人,她以自己的优良品格和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所以,母亲在我的心目之中最伟大。我的母亲是一位完美的母亲。虽然她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也没有什么高深的学历和专长,但是,她确是北方农村女性当中的佼佼者,她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和言传身教,给我们铺就了做人做事的人生之路,使我们获益终生。所以,母亲在我的心目之中最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