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人把“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当成一种幸福,有的人把有钱、有房、有车看作一种幸福,而他则把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当作一种幸福。在他看来,陪妻子逛逛街、买买菜,吃饭以后散散步,过平常人的日子,是一种幸福;但他觉得更大的幸福是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工作有了成绩,得到老百姓的信赖。  相似文献   

2.
有网友说,中国社会太复杂,我宁做幸福的猪,不做痛苦的人;而2000多年前先哲苏格拉底曾说,我宁愿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也不愿做一个幸福的猪。我们发现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幸福就是一种理想,不可能得到;幸福是忽悠;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圆满的生活,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理想和目标。我们忙碌生活、辛勤工作,为的就是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生活。但是幸福的生活并不是顺手拈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努力和创造才能得到。所以在伦理学中幸福就被定义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德性就是一种好的品质,就是优雅、高尚、自足、勇敢等美德的总称。幸福就是在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4.
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品质,一种德行,一种修养,一种觉悟。心存感恩,人生将添一分理解;懂得感恩,生活将多一分宽容;学会感恩,心底更充满感激与感动。怀有感恩心态,就会热情待人,热心帮人,诚心爱人,欣赏别人。人生的财富不在于积累而在于分享。你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你获得的东西就会越多,把幸福分给别人,你得到的幸福就会越多。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标准     
作为广东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一经提出,“幸福”立刻成为社会各界最近热议的话题。“幸福广东”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究竟有何标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好,就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满足感,而满足感取决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幸福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必然的路向,一个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并立的“社会主义幸福社会”正处于萌芽成长中,未雨绸缪地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设计显然是必须的.中国共产党对幸福社会的追求经历了艰难的探索,总结形成了构建幸福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在推进幸福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大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个体奋斗目标的设计与追求等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芳草园     
幸福是什么,向来众说纷纭,但我认为,不外乎三种态度。 一说幸福是一种体验。不去辛勤地弹拨琴弦瑟鼓。就不会奏出优美的乐章,便不会有听众雷鸣般掌声的幸福体验;不去接触人与社会,就不会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便不会有认同的幸福体验。爱情与孤  相似文献   

8.
在烟台市芝罘区西北部,座落着近20万人口的城乡结合城区——幸福办事处,烟台人习惯称之为“幸福”。走进“幸福”人民中间,谈到“幸福”的变化,看到身边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件“小事”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9.
感受幸福     
幸福是一种人生感受,幸福是人生的追求目标。幸福者不会空虚、迷茫、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幸福者健康、安详,乐现、旷达。脸上常常呈现着悦人的光芒。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感受不到幸福,那他的人生是残缺而悲哀的。  相似文献   

10.
人物/语录     
, 《创造》2012,(10):15-15
“信守职业道德是一种基本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幸福生活观。一些人弃守职业道德底线,归根到底是幸福生活观的迷失。生活的真义在于安宁与幸福。”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幸福之基 古人有言:“德者,得也”。得什么呢?一谓“得道”,一谓“得到”。所谓“得道”,就是“得道于心,外施于行”,把握人类和谐发展的伦理规律及其要求,铭记于心,并使行为符合这种伦理规律和要求,这就是道德。所谓“得到”,就是孔子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概而言之,就是践行道德能使人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利益和幸福。当然由践行道德而获得的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这种幸福也不一定是物质幸福,可能更多更根本的是精神利益和精神幸福。因此,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一种体验。幸福指数,即人们对工作、生活和环境等体验和感觉的一种评估的函值。对基层官兵而言.幸福感就是对军营生活环境的满足、工作岗位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官兵幸福指数的高低.与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单位风气息息相关。官兵幸福感的强弱以及幸福指数的高低,对融洽内部关系、促进各项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13.
群众·声音     
《群众》2012,(10):1-1
幸福感——幸福不是一道数学题,不能用公式去换算,更不能用GDP来衡量,幸福是一种感觉!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指数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当前,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以改善民生为重,提升民政对象幸福指数。本文结合青岛的实践,谈一点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们关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话题。去年,哈佛大学由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本·沙哈尔开设了一门“幸福课”,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王牌课“经济学导论”。这里反映出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的增多,人们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因此,幸福国家、幸福社会、幸福家庭、幸福人生,甚至幸福政治、幸福经济等词语,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至少会在表面上同意,我们毕生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幸福,是一种轻松欢欣的生活。我们投身于工作中,那是因为我们坚信那样能使我们更接近幸福。幸福本身就是我们的追求。其他任何事物只有与幸福相关时才有意义。因此,幸福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道德资本的确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样写道:“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这是我在所有关于幸福的描述中读到的最具诗意,最具风情,也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8.
陈立 《两岸关系》2010,(1):61-62
《家有仙妻》是1995年热播的一部台湾喜剧,主人公何莉莉得到了一只有神奇力量的镯子,生活浪漫、温馨、幸福。  相似文献   

19.
王艳群 《今日广西》2007,(14):15-15
什么是职业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对多数人来说,回答并不甚为难,犹如画家物我两忘地画画,歌唱家幸福地唱歌,创作家忘情地创作,许多人都在工作乐趣中享受着简单的职业幸福。有的人认为能够找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工资待遇少点,算是种“安逸”的幸福;也有的人为了解决目前的生活困境,打打临时工,却是一种随手可得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按排从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一百多年来,这一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一制度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如此迅速发展?究其原因,除了由于其对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稳定的独特作用而被各国政府广泛推行外,还由于这一制度体现了人类社会伦理本质而得到社会伦理的支持。用罗尔斯的话来说,人们对社会制度的选择,“不仅建立在经济基础上,而具建立在道德和政治基础上。”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探讨和研究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伦理的关系,无论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还是对社会伦理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