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良品格证据由于与案件的争议事实无关联,因而,除了一些特定的例外情形,原则上法律将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但是,近些年国际上关于该规则的内容已有所变化。为了完善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和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我国亟待构建科学的不良品格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2.
品格证据的产生与应用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法视野下的品格证据的内涵由声誉、倾向行为和往事组成。对其他证据的依附性、相对稳定性而非绝对稳定性和适用的更加广泛性,是品格证据区别于其他证据的独特属性。品格证据可以分为被告人品格证据、被害人品格证据和证人品格证据以及良好品格证据和不良品格证据。品格证据在当代中国的适用,关键是要解决其相关性问题、成本控制问题和不良品格证据的偏见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品格证据进行释义与法理分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被告人品格证据的使用的演进历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就美国关于被告人品格证据的立法与使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以美国为借鉴,初步提出我国关于被告品格证据使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品格证据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并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审理中。一般情况下,品格证据不具有相关性,仅在法定例外情况下才能成为定案依据和质证对象,未成年人犯罪的审理就是品格证据规则主要适用领域。尽管品格证据在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但是与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一样,品格证据没有形成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研究介绍品格证据规则,需要结合未成年人立法司法实践,才能推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源头上讲,品格证据发端于英芙国家的证据规则,其在成人案件审理中受到较多限制,但在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却有着较大适用空间.我国司法实践中,地方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中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品格证据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契机和条件.本文将从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未成年人品格证据的基础和价值,进而从实践反思方面形成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的培育范式,也是对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本土化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还是大陆法系的鉴定人制度,鉴定专家都需要出庭,并就鉴定结果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而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人不出庭,导致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无法受到有效的检验;而且在证据能力和证明的关系问题上,证据能力缺乏独立的品格,附属于法官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未来我国需要从鉴定人出庭、鉴定结论的庭前开示、庭审的实质化,以及树立证据能力的独立品格等方面来彻底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7.
证据关联性规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关联性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基础性证据规则,因为其涉及证据的内容或实体,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证据关联性是证据可采性的必要条件。英美法律还专门对证据的关联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防止一些证据的不当运用,其中包括品格证据、类似行为、特定的诉讼行为和事实行为以及被害人过去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8.
品格证据在质疑证人可信性的刑事审判中具有很大的运用空间.人类长期的观察和经验表明,人类行为具有重复性和模式化的特征,因此判断证人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证人的品格.品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某些诉讼参与人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关涉到某人的道德品质和是非评价,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就是通过运用品格证据证明证人是否具有可信性来佐证案件的其他证据,帮助法官查明案情,准确断案,保障诉讼活动公平、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事实认定是法庭通过审理证据、推断和确认追诉中的事实问题的特定活动。刑事庭审中的事实认定是刑事法庭在刑事诉讼中针对指控进行证据调查,判断指控犯罪是否发生、指控罪名是否成立的特定活动。事实认定问题首先应当是一种权力配置和权力约束问题,当事人和法官的权力、权利问题应当是分析事实认定时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品格证据是证据相关性的著名难题。基于“时间的消耗”和“保护陪审团需要”的考虑,英美证据立法确立了品格证据不具有相关性的一般原则。然而有原则便有例外,例如当被告人的品格成为案件构成要素时其相关性并不能被否认。笔者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以证据相关性一般原理为切入点,探究品格证据相关性这一难题,以为我国品格证据规则的构建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