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杨建华 《前线》2014,(12):96-98
<正>"科技创新源于科技,成于金融"的观点已经越来越被业界认同和接受。仔细回味中关村科技园区(以下简称中关村)创新发展近30年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科技与金融高度融合,进而助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高速发展的历程。中关村的实践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中关村培育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2013年新创办科技企业6000多家,高科技高成长的瞪羚  相似文献   

2.
《求贤》2021,(1):18-18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宝坻区和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携手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宝坻区发展成为"京唐秦发展轴活力新城、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科技绿色产业重镇、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重大项目,是天津市重点打造的承接平台。作为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主要依托之一,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京津两市的协...  相似文献   

3.
郭洪 《前线》2012,(Z1):78-79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中央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概括起来讲做了"十件大事":一、推动实施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探索构建具有首都特色新型创新体制,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城市的竞争,核心和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当下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加快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30年来,中关村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在这里,许多企业演绎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5.
周莲娣  闫贵福 《求贤》2014,(6):30-33
北方水乡、创业社区、科技新城,这些都能用来形容正在建设中的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让北京、天津、河北的广大干部群众倍感兴奋。三地加快了推动协同发展的步伐。在协同发展的浪潮中。天津市宝坻区勇立潮头,与中关村密切合作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打造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千亿级”产业高地和带动区域跨越升级的核心引擎。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12.5平方公里,综合配套区2平方公里。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以智能化、信息化、集群化和服务化为引领。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际融合,集聚京津两地高端资源。吸纳各种创新要素,打造“智慧产业区、创业梦想城”。据悉.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将通过“一园多区”的组织形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到2020年完成投资1500亿元。实现产值2800亿元、税收150亿元,建设成为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6.
赵弘 《前线》2011,(3):9-10
日前,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中关村“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描绘中关村未来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20年中关村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中关村的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强化中关村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的引领和支撑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工委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非公企业党建之路,其主要做法是:以"四引"强化党在非公企业中的领导作用;以"三双"促进党建与企业生产发展的全面融合;以"五化"保障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落到实处,全面加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这个日子不仅仅是对贵州,对这个行业腾飞也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日,北京阳光明媚,对于已发布橙色预警、持续一周雾霾天气的首都而言,空气格外清新。"不知道是贵州赵书记、陈省长让贵州的天气把‘云’带过来,净化了北京的空气;还是北京市云计算的结果把北京的空气变得可控可稳?"当日下午,在位于海淀公园旁边的中关村科技创新展示中心,一场"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正吸引着IT界以及全国各地媒体的目光。发言席上,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一语双关的幽默,赢得了会场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重点领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在北京市组织实施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行动纲要>指导下,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不断加强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园区应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实力为目的,对高技术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进行选择,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7,(12)
<正>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地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中关村科学城,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20.84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3万人。地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居民需求旺盛。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有限的发展空间导致了辖区门店丛生,居改商用、破墙开店等现象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中关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减人、添秤、服务"这一中心工作,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目标,坚持党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贵阳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产业变革发展新机遇,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双赢"、全面打造发展升级版的重要突破口,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总平台,按照抓平台促开放、抓两头促中间、抓软件促硬件、抓产业促发展"四抓四促"思路,着力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2014年全市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660亿元,新注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16,(7)
正"十三五"时期,房山区将全面打造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房山将始终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把生态置于全区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把绿色贯穿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把低碳融入百姓生活的每—个细节,加快青龙湖森林公园等大公园建设,全面提升房山生态宜居水平。加快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力争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关村,瞄准高精尖,全面推动创新发展,发挥中关村前沿技术研究院、北京基金小镇作用,让全区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态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黄莎莎 《当代贵州》2013,(27):34-34
这个夏天,贵州很热闹。继7月富士康选址贵安新区之后,9月,贵阳市又引来了中关村。9月8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在贵阳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贵阳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同时,双方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达465亿元的106个项目,涉及产业类、科技服务类、人才类等诸多领域。中关村来贵阳了,因何而来?又能为贵阳带来什么?"贵阳与中关村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不是‘乡下人’攀上城里的‘富亲戚’,而是一场优势互  相似文献   

14.
郭洪 《前线》2012,(7):78-79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中央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概括起来讲做了“十件大事”:一、推动实施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探索构建具有首都特色新型创新体制,初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框架体系。二、在中组部等15个部门支持下率先建设人才特区。三、建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四、会同国家部委联合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五、助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试点。  相似文献   

15.
如今,来北京观光的外国人除了去长城、故宫、天坛,还要去中关村。中关村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梦开始的地方”,它由“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一区七园”、1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园区。多年来,中关村高举“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的大旗,艰辛探索、坚忍不拔,不断  相似文献   

16.
<正>平谷区峪口镇作为农业中关村的主阵地,承担着高质量建设农业中关村、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责任使命。峪口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在“五子”联动中找准定位,突出抓好组织保障、人才保障和服务保障,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争当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推动农业中关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快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弘  赵凯 《前线》2008,(6):44-46
高技术服务业是中关村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关村区别于我国其他高新区的重要标志。但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从强化政府宏观引导、发挥科技支撑、实施知识产权和确立技术标准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研究中国高新区发展史乃至科技产业史的关键性界标。与后来许多"先规划、后发展"的科技园区不同,它的成立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充分发展基础上"瓜熟蒂落"的产物。从1984年"中关村规划纲要"被"束之高阁"到198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批准建立,其间是具有鲜明市场行为特征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从理论到实践的日趋成熟。综观中关村科技园区创立史可以看出,它的建立虽然包含了学习美国硅谷等世界先进经验的成分,但主要还是体制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数据贵阳大数据贵阳印记1 2013年1月11日,《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鼓励贵州、贵阳建设"以灾备应用为主的超大型数据中心"。2 2014年2月25日,《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印发。3 2014年3月1日,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4 2014年3月27日,第四届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大会暨IDC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10,(6):11-20
《"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是"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系列行动计划中第一个正式出台并实施的行动计划。去年4月以来,"科技北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绽放出炫目迷人的科技光芒。为此,本期杂志特开辟专栏,邀请相关部门、区县以及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撰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比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北京"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宏大进程中的作用与路径等。回首过往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希望本专栏推出的一组文章,能够对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有所助益,进而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