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目前,中国的低碳经济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要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建立并发展低碳能源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低碳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建立各国间的气候合作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构建公众参与的低碳经济体系;构建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2月19日,首届"低碳·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四川广安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共享国际、国内低碳智慧城镇建设经验、模式和社会创新,深入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低碳智慧融合创新路径。由此,"低碳"、"智慧"这两个关键词,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四川各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等发达国家要寻找刺激经济的新增长点,而把焦点对准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因此,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一词风靡全球,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中国,从民间到官方很多人更是言必称低碳,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票否决"成为很多地方和部门进行目标考核、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的重要标尺.并且,"一票否决"考核的范围越来越宽泛.但是,"一票否决"的法理依据并不充足:首先,是它的理论依据不足;其次,是它的法律依据不足;再次.是它不符合党章的有关规定.从发展趋势看,"一票否决"还可能成为人治与懒政的借口.  相似文献   

5.
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传统创新模式下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诸多约束,所以企业如何形成和选择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创新领域的应用,"云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在回顾传统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企业"云创新"模式特征与运行机制,揭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与"云创新"模式的内在契合机理。我国企业利用"云创新"模式,有助于打破国外低碳技术封锁壁垒,突破自身创新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薄弱的束缚,对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推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低碳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社会是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深刻联系的社会,它的建设过程是改善民生的过程。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源,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也是其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起点;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本,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的主体与客体(对象)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主客体统一的本质属性;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重,它不仅是低碳社会整体和要素(部分)的重点,也是其整体与部分统一的重心;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路,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理论探索和实践运行的基本线索,也是其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本途径;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归宿,它不仅是低碳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也是其目的和手段统一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范校军 《世纪桥》2015,(4):56-57
在无锡市滨湖区,"低碳"行动无处不在,滨湖与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目标渐行渐近。节能减排——"煤改气""节能评估""编制清单"一个不少"公司煤气发生炉改造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000吨,节省开支近800万元。"这是上海电气(无锡)锻压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对8台煤气生产炉改造取得的效果,该改造项目的投用创造了该类改造投资体量的纪录。2012年以来,滨湖区以  相似文献   

8.
邱静 《唯实》2014,(3):55-57
<正>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相继探寻适合本地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江苏作为中国沿海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耗大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一、江苏低碳技术发展的瓶颈"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低碳发展领域的促进作用,围绕低碳建设总体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集成、推广和应用步伐,实施了一  相似文献   

9.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低碳发展的困境。一方面,大型城市发展陷入"高碳锁定"困境;另一方面,中小型城市发展面临"优先选择"难题。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之间的矛盾,原因既在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导致出现的"低碳转型悖论",也在于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偏差,还在于当前阶段低碳技术与相应资金支持的不足。面对上述挑战,未来需要合理制定低碳城镇化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低碳领域技术创新;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空间规划、文化民生、生态环境等多维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不久苏联设立了"荣誉法庭"。就其目的而言,它是为了维护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形象和荣誉,为了维护苏维埃政权和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政治形象和荣誉。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从其目的上看,"荣誉法庭"旨在意识形态领域清洗苏联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从其手段上看,"荣誉法庭"充满了道德的灌输与说教;从其运行上看,"荣誉法庭"演化成为一种政治运动;从其内容上看,"荣誉法庭"违背了法律的精神;从其结果上看,"荣誉法庭"带有鲜明的人治特征。就其危害而言,主要有:造成人人自危的政治文化氛围;阻滞了苏联社会的成长;导致法治精神的缺失;有损于苏共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三师四十一团妇联牵头,近日与团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该团妇联在活动中作出了关于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的安排部署,将"家庭低碳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低碳经济的本质"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而提出的新经济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  相似文献   

13.
支部生活     
《实践》2019,(6)
<正>习近平用典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背景: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讲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相似文献   

14.
<正>不知何时,"接地气"这个短语突然流行起来,在一天之内和我三次不期而遇,清早看报,下午听会议发言,晚上看电视,都在十分显眼的地方出现,看来这三个字还要"火"。"地气"本来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为什么现在忽然重振生机,"火"了起来?因为它碰上了新的形势、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工业文明是当前城市生态困境的根本原因,接受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指导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它的基本思路是城市的生态化。低碳城市建设应以"亲自然"、"爱自然"、"敬自然"为基本价值理念。要防止三种倾向,即创新低碳城市的发展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庸俗化;创新低碳城市的保障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形式化;创新低碳城市的动力机制,防止低碳建设的片面化。低碳城市正是城市生态化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和表现形式,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它除了自身的个性之外,也有城市生态化过程中的共性,承担着扬弃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倡导家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自今年5月起,农九师一六四团妇联在全团深入开展了"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系列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家庭低碳达标示范活动。该团在社区以及各基层单位选出若干低碳生活创新明星家庭或个人为示范对象,依据给出的家庭月及年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互联网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一般,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加"商品变成了淘宝、京东,"加"货币变成了支付宝、余额宝,"加"手机变成了微信、视频通话,"加"出租车变成了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很多人把它跟电的发明相提并论,并将互联网时代称之为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在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的概念首次提出,这意味着"互联网+"战略至此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的"互联网+"时代来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江西实现后发崛起的必然选择。江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众多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消除后发劣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入点和突破口,使低碳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江西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安排上应区分低碳产业发展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存量问题上,重在进行低碳技术的改造;增量问题上,应主要采用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从而降低"高碳"产业的比例等政策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工具的应用,在低碳经济战略实施初期,应充分发挥政府机制的主导作用,避免过多的磨擦成本形成或市场失灵;从长期的角度看,江西低碳经济政策体系必须跟上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政策工具设计应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工会、妇联最近提出在5~10月期间,在全场职工中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场工会通过征文、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倡导广大家庭实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那么,"十四五"时期应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在统筹协调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