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就创新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蕴含着丰富而又精深的创新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要靠教育,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自主创新,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并支持创新,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推动创新工作的有效机制;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增强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创新精神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始终贯穿着邓小平同志的创新精神 ;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启迪 :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建设和改善国家创新系统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界和社会有关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拟就几种不同的创新概念,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功能,我国创新资源配置中结构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几种不同的创新概念第一种创新概念,指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例如经常说“要创新,不要保守”;“要开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江泽民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基本概念。他提出:“搞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创新非常重要”;一定要“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回眸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一路从创新中走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创新中,实现一次又一次伟大飞跃;在创新中,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创新问题,特别是他在去年提出“三个代表”过程中,全面地阐述了创新的问题,提出一整套关于创新的理论。2000年2月,他提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思想,6月再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为美国&lt;科学)杂志撰文提出“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基本内核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这些都要求,二十一世纪的武汉人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要创新,不要保守;要敢于冒险,不要因循守旧;要开拓进取,革故鼎新,不要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一个城市创新成果的大小和名牌产品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进步。世界各国历史的发展不断表明,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因素。创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创新即生存。只有具备创新素质和形象,武汉人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敏 《理论与当代》2005,(10):17-18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有效运行的国家创新体系之上。我们党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国际竞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国际国内背景 国家创新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技术创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的。国家创新体系一般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内部的运行机制、行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24,(2):52-53
<正>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科技创新则是社会生产力实现跃升的关键因素。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的新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校办企业创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在校办企业改革、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办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提高认识,下决心抓好企业创新工作。一、创新对校办企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对创新在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的定位十分精辟。这个定位不仅带来了科研的春天,带来了高等教育的春天;而且也带来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春天,带来了校办产业发展的春天。创新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强调江泽民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① 把创新的作用、意义提到这样的高度 ,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没有说过的。创新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是全人类 ,是各民族、各国、各政党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没有创新能力 ,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亡。一个政党有没有创新能力 ,关系到政党的兴亡。一个执政党的创新能力 ,不仅关系执政党的兴亡 ,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亡。创新对于今天…  相似文献   

13.
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形象学意义。作为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升级版,五大发展理念形塑了一个"创新、和谐、美丽、开放、幸福"的中国形象,日益成为中国向世人呈现良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现时期,我们要在保持五大发展理念整体性、系统性的基础上,从升华国家形象的视角出发,崇尚创新发展,重塑创新中国形象;注重协调发展,建构和谐中国形象;倡导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形象;厚植开放发展,提升开放中国形象;推进共享发展,展现幸福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当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各类社会创新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发时,文化创新的特殊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拟作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充分揭示了创新在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中的巨大力量和作用,也就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正确的创新应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应当重视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潘治富 《世纪桥》2000,(5):7-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近他对此观点又进行了补充阐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江泽民的创新理论,是历史的启示,也是新的时代的呼唤,研究探析江泽民的创新意识及其理论贡献,将能指导我们当好“三个代表”,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已为世人共识。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说明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国家创新问题必须有大视野,至少包括创新文化、创新体系、创新政策环境、创新的原始动力、创新机制建设以及充分利用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建设全国互联互通的创新信息交流平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5,(9)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做出的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对科技创新作用的新认识,对于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章深入剖析了目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等层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