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已全面启动。此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年限为2000年—2020年。这20年正是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根据未来的发展目标,北京要在2003年至2008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2009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起北京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在未来不足20年的时间里,北京必须抓住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因此,这次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把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四个方面,即:…  相似文献   

2.
省外发展潮     
北京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了北京城未来发展格局,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根据规划,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将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服务,为国际交往服务,保障首都政治、行政与国务活动的效  相似文献   

3.
周学政  曲莉 《前线》2015,(2):99-101
体育是人类的特殊社会活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是人类最为集聚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城市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就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继而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目前北京正在同张家口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北京申办冬奥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设“宜居北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称《规划》)。《规划》把北京的城市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提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是这次新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何在?问题症结是什么?如何建设?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探讨。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经济中心到宜居城市可以说,《规划》提出北京的新方向——“宜居城市”的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资源、环境、人口)来确定发展目标的一个生…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成为指导北京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建设为主线相比,这次北京的新总规表现出了独特的城市发展思想,从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城市规模与空间布局上,从首都发展"以人为本"和"以国为重"这两个重要纬度上,表达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新需求。作为一个城市,北京具备巨型城市的特点,其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克服大城市病,建立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7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目标是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对北京的城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的大街大道绝不逊色于欧美,但在有的背街小巷、城中村部分街区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小街小巷不仅是保障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更是彰显一个城市"肌体"是否健康的镜子。  相似文献   

7.
鲁勇 《前线》2011,(1):37-38
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要求,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这是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北京“四个服务”水平,推动北京迈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周耀东 《前线》2014,(5):88-90
<正>近10年来,北京公共交通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污染(声、气和固废)以及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也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交通的核心矛盾在于其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不协调,特别是多元城市目标定位、单中心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带来的巨大常态化交通流等加剧了交通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态势。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目标,从综合规划、精细化管理和管理手段转型等方面着手,建立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是北京破解交通难题的必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万安伦 《前线》2010,(8):40-42
<正>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奥运"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三大北京",不仅意味着北京建设的重大战略调整,也标志着北京正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建设世界城市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表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锁定了更加高远的发  相似文献   

10.
杜梅萍 《前线》2010,(2):47-48
<正>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了2010年城乡一体化宣传工作座谈会,与会同志围绕建设世界城市、推动首都"三农"工作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使首都"三农"工作站在了新的高度和起点上,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17,(12)
<正>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一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指导北京城市发展的蓝图,反映了新的时代要求,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新的技术潮流,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将有助于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北京城市的健康发展。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大国首都的客观要求一个国家的发展既体现在可以触摸的实体和可以量化的指标上,例如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17,(12)
<正>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决策。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北京时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2017年6月19日,书记蔡奇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指出,牢牢把握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以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规避搬迁可能存  相似文献   

13.
刘生全 《前线》2017,(5):83-85
<正>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决策。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2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并就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5·27"会议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基本遵循和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14.
<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北京市东城区根据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围绕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目标,努力在五个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征程中,在向着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北京社会建设,既是重大现实问题,也是重大理论问题。2010年9月27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石景山区委区政府会同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院,联合举办"世界城市·社会建设——迈向世界城市的首都社会建设"论坛。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实践工作部门负责人发表了深刻见解。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赵长山 《前线》2010,(11):43-45
<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充分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对质量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陈志楣 《前线》2014,(5):123-124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先后提出、制定七次城市发展规划,通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完成了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转型、从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的发展理念到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重大转变,确立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把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先后提出、制定7次城市发展规划,通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完成了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转型、从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的发展理念到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重大转变,确立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波 《前线》2017,(9):69-7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为首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北京"十三五"要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国际城市。2017年3月28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发布,提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构建世界  相似文献   

20.
蔡庆悦 《前线》2010,(7):57-57
<正>本刊讯日前,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论坛在京召开。这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北京社会科学系列学术论坛的首场论坛,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系列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