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群众路线以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为历史渊源,所蕴含的"知行合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传入传播的作用机制和生成发展的作用机制。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中国人接受,除了外在诉求之外,还应思考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是否有一种内在的契合关系。"内在超越"的修养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之所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继承了这一传统,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新型修养论。这种修养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性发展,极大地弘扬了历史主观能动性精神,高扬了共产主义革命道德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修养论的构建不仅需要适应中国国情,而且应与社会规范建设和法治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像他那样熟悉的不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就是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不多见的。”这个说法并不过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悉心研究,并不只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更不是那种纯书斋式的研究,而是为了把握中国的特点,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是通俗化、民族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李建勇 《理论参考》2009,(11):43-44
一、符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何处理好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中国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交互作用的历史过程。科学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需要科学把握三个关系:第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作为理论指南,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第三,有着几千年社会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桥梁和纽带,是承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唐晶琳  杨丹 《学理论》2023,(4):23-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不可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需要大力弘扬,从中汲取力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思路,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塑造现代社会基本构架的强大力量,也是决定现代人生存命运的关键要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现代性都有不同的实现形式。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和方向。厘清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内在联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历史的深刻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履行“三个代表”之历史职责的根本保证。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包含相互关联的双层涵义: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民族传统文化之优秀遗产相结合。前者着重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方向与方针、政策的问题;后者着重解决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就是上述双层涵义相互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而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是一个最具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也是最具有指导性、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日前,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黄宏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出版。该书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不同主题,接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反映了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本刊对黄宏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之际,迎接新赶考新挑战,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离不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以“第一个结合”为依据为基础,从实践品格上和理论互补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理路,有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磅礴伟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定位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诞生新的内涵,使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飞跃,并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问题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识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创新紧密相连,三大历史决议体现历史审视的理论飞跃。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养育、唯物史观统领的大历史观,使历史学科理论化,治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路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长的机理,也是唯物史观的中国新样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探讨了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理论发展的应然,是历史发展的实然,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从理论层面驱动了结合的应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和新时代的实践,突显了结合的实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的实践要求,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解决的实践要求,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实践要求,催生了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今年11月24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刘少奇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首创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我们党第一部从党员个人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