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城市几大环境污染之一,噪声是一种城市“顽症”,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工作、生活。上海世博会已临近,大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是召开世博会的需求与任务,继续有效地降低噪声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丁宏  张胜玉 《群众》2022,(18):16-17
<正>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要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解决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宜居性包容性不足等“城市病”问题,使城市发展有温度、市民生活有品质。城市更新的本质在于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为路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公园城市则是一种城市发展建设模式和形态,是以城市绿色本底为基础,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将生态与生产、生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0,(4):45-47
直径达16米的LED大球内部是一个直径为12米的360。心灵剧场,上海世博会期间这里将上演3.5分钟的影片。故事以“自然城市”和“心灵城市”为主线,展示未来美好的城市生活。李祖原对城市生活有自己的感悟:“最理想的城市是心灵的城市,最美好的生活是自然的生活。希望未来城市文明能够回归自然,回归心灵,这是我们对于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一流治理”,重点就在于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杭州市拱墅区2020年在“两广一路”区域试点成立城市精细化管理“红旗班”,成功打造精细化养护品牌的基础上,将城市精细化管理“红旗班”纳入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子场景,重点打造区域治理升级样板,向“数智”“智治”“共治”转变。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太注重单体建筑造型的独特与新颖,业主与设计师多都力图使自己的建筑成为业绩中的一个商业标记。“东方明珠”、“金贸大厦”,如同二十世纪初的“汇丰银行”、“沙逊大厦”、“国际大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城市象征,这些杰出的建筑仅仅是城市环境中的一小部分,作为一良性发展的现代城市还需要有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她应集景观、文化、艺术、科技于一体的城市环境,并为城市人们所共享。城市环境的品质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文明程度和民主程度。在以往的开发实践中,业主与设计师对城市环境的关注还远远…  相似文献   

6.
宋如亚 《群众》2022,(10):13-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精管善治”理念为指引,用“绣花”功夫持续改进城市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设施功能,提升容貌品质,保障城市运行,构建共治格局,谋划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让市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相似文献   

7.
2011年年终盘点,南宁市喜获丰收,一年连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个沉甸甸的国家级大奖。这是南宁市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取得的骄人成绩,是南宁市的骄傲,也是广西的骄傲。回望来路,从1994年决定开始“创城”,一路走来,南宁市“创城”的建设者们感悟良多。  相似文献   

8.
黄坤明 《今日浙江》2012,(12):54-54
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杭州市将着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和安居乐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三城三区”建设,加快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努力在推动创业创新、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上继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政工师指南》2010,(2):45-45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正>聚焦“有人”“有意愿”消费,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改善居民预期;聚焦“有好物”消费,进一步提升供给品质;聚焦“有地儿”消费,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聚焦破解“堵点、痛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条件。近两年来,全市按照《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协同,多方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受疫情冲击、国内经济发展“三重压力”以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进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5月30日,首期“春申论坛”暨“和诣古美·品质生活”研讨会在闵行区古美路街道举行,会上,古美路街道党工委领导介绍了他们开展“和谐古美·品质生活”系列活动的有关情况,与会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就和谐社区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第一次为城市提供独立参展的机会。位于黄浦江南岸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本届世博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城市最佳实践区”占地15.08公顷,只相当于世博园区的3%,但却很有可能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明星”展区。在这里展示的城市实践范本不仅验证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口号,还将诠释——什么样的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3.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也成了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世博会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来自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独特品质,不是由急躁的物质系统规划出来的,也不会“自动从科技人员的研究室产生出来”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城市为了达到高效率、标准化、商业化的目的而生产越来越相似的空间场所。法国人类学家麦克·奥吉称之为“非场所”,这样制造出来的空间场所缺乏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将市民与有情感依赖的场所分离出来。美国哲学家约翰·戴维则早在20世纪初期就告诫世人,要警惕这种现象:国际化的产品成为了政治、经济的印章,割裂了与地域文化、社区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而违法建筑则如同一个“毒瘤”,影响着城市的规划、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与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一、明确“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内涵“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是行国家为保障城市居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而制定的一种讨会救济标准。村干最低生活水平,应该从两个层次去把握:其一是“绝村贫困”即指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饮食、穿戴和居住条件:其二是“用对贫困”,是指享有和当地生产力则适应的数量最少的消费资料和服务,它并非指缺衣少食而是种相对于其他居民才有的“贫困”之感,目前,全国各地制定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基本上以“绝村贫困”为主,适当兼顾“相对贫,困”。在制定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时,应遵循公正和…  相似文献   

17.
张丹 《人民政坛》2023,(9):36-37+2
2023年8月25日,宁德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围绕加强项目建设和行业管理,对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十个十”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加快补齐民生领域和个别行业服务短板,让群众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7,(4):35-36
200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 据新华社6月12日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简称“城考”)最新结果显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42.55%,200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占595个参加“城考”城市总数的33.61%。  相似文献   

19.
徐晓军  孙权 《求索》2023,(1):158-166
在集中型城市化政策导向下,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快速集中,城市边界快速向郊区蔓延。但这种作为城市外部扩张结果的“郊区”更多是以一种过渡形态存在于城乡社会之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由中产阶层向“城市边缘”迁移形成的“生活化郊区”存在重要差异,其实质是城建思维主导的“边缘城市”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步入成熟阶段,“边缘城市”型郊区化发展模式的弊端日趋凸显,人民追求低密度、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得到满足。及时调整集中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关注和重视作为“城”“乡”社会“边缘”与“衔接处”的郊区,逐步将郊区发展的战略定位由“边缘城市”转向“城市边缘”,建设满足人民高品质需求的生活郊区,是未来中国城—郊社会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10,(24):F0002-F0002
人间天堂 品质之城 杭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连续19年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户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杭州先后被联合国授予“人居奖”,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1名,连续6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1名,连续6年被新华社《晾望东方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