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指出由于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实践教学不能照搬套用法学专业经济法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思路,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从教育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手段的更新等四个层面进行创新和突破.教育目标应准确定位、有的放矢;教学内容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应深入挖掘、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应与时俱进、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课程教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既具备管理、经济、法律、金融专业知识,又熟悉国家财经、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结构合理、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改革实践从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改进三个方面就如何提升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独立学院非法学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其经济法教学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由于在现实教学中存在忽视对学生经济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经济法的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应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法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际性。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课程是高校法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指出《经济法》课程要有适应其特点的教学模式;教材选择要精挑细选,去芜存菁;课程内容要重点突出,有取有舍;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
7.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是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指引下,其改革应体现实用性特质.因此,经济法课程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应与专业相契合,教学模式上应融合理论与实践案例两大因素,考核机制上应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应用性技能者核指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法的发展是迅速的,但是,经济法基本理论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就涉及经济法地位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经济法学理论界的一些流行观点提出磋商,并提出作者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10.
司法考试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不能等同于司法考试复习,但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司法考试背景下,对于《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改革,可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即:交叉学科间融汇贯通;以司法考试题目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兼顾技术问题与理论问题;加强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一系列的事物应运而生,经济法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因经济法出现的时间较晚,其相对于民法等这样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部门法来说还只是襁褓中的婴儿,无论其理论的构建还是体系的完善还都相当落后于现代经济的发展。经济法作为一个具有浓厚的西方思想色彩的法律部门,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本文从经济法的人性理论出发,指出经济法人性基础集中体现在自由、竞争、秩序和调控四个方面并进行了阐释,进而得出经济法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法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讲授好这一课程,需要授课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本文对当前经济法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经济法教学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新出台的统一司法考试虽然仍明显体现着磨练考生记忆力的倾向,但其分析性和灵活性较之以往的律考已大大增强,这也是司法考试的发展趋向。我国的法学教育应当更多的关注如何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国际经济法学教学上,教师可以在研究国际经济法学课程和司法考试命题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法律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教学中突出国际经济法体系每一部分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综合理论讲解和司法考试真题分析的方法来改进国际经济法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接受日常本科教育的同时接受法律职业培训,为参加司法考试以及从事法律实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的基本法律形式。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基本途径既包括强制性干预,也包括非强制性干预。可以将经济法上的非强制性干预划分为投资经营、经济合同、经济促导、民主协商、行政给付、信息供给、行业协会干预几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非强制性干预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路径作进一步分析,以深化对经济法干预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权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权不仅是国际法上的重要概念,也是经济法主体权利谱系中的重要范畴。对于各类经济法主体都享有的经济发展权,必须加强经济法保护。为此,应着重解决阻碍公平竞争和公平分配等影响经济发展权实现的突出现实问题,这既有助于推进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也有助于促进"发展法学"和国际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跟随着的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很严重,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只有尽快找到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才能控制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我国贫富差距现状、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从经济法角度寻找对策,目的是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
<正> 一、关于经济法宗旨的研究状况 各国学者以往多把经济法的宗旨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或概念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他们常常通过经济法的宗旨认识经济法的概念,或者直接把前者引入后者之中。这在德、日学者的经济法理论研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德国“集合说”的代表人物努斯鲍姆(Nussbaum)认为,经济法就是以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为目的的规范的总体或集合;“组织经济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密特(GoLdschmidt)认为,经济法就是为了改进生产而规制交易经济和共同经济的法;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金泽良雄则认为,经济法的宗旨是以社会协调的方式来解决经济循环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经济法就是以“国家之手”代替“无形之手”来对经济运行进行社会协调的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