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2,(14):34-34
当前中美关系不处于紧张阶段 自尼克松以来的8位美国总统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大同小异,这说明我们的对华政策通常足由总统认知的美国国家利益所驱动的。这一政策具有如。F基本特征:第一,中关关系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并努力扩大这种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2.
李杨 《各界》2012,(12):24-25
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中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迎接这一盛举。  相似文献   

3.
应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的邀 请,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1 月16 日至19日对越南进 行了正式访问。这是越南人民在 1975年取得抗美救国战争胜利、 实现祖国统一后,美国总统首次访 问越南。 越南战争结束25年来,越美 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在 1977年至1978年间,越美两国就 开始就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谈 判。自那以后至90年代初,双方官 员虽然进行了一些互访,但是关系 发展进展缓慢。直到1993年后,两 国的不正常关系才开始解冻,发展 步伐有所加快。 越南重视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把发展与美国的经贸关系看作是 对美…  相似文献   

4.
国际要闻     
《瞭望》1995,(42)
马其顿总统遇刺受伤马其顿总统格利戈罗夫10月3日在上班途中被炸弹炸伤,总统司机当场死亡.这起谋杀事件是在马其顿和希腊签署关系正常化临时协议后不久以及格利戈罗夫自马其顿1991年独立以来首次访问南斯拉夫后的第二天发生的.克里斯托弗会晤越南外长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10月3日在华盛顿会见了访美的越南外交部长阮孟琴.双方着重讨论了发展两国经济关系及东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美国副国务卿斯佩罗同日说,美国政府正在制订对越南的经济战略,以为越南获得美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朝鲜和日本政府间关系正常化谈判2月4日在北京举行。朝日双方再次踏上了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漫长路程。朝日关系正常化的谈判早在1991年1月就开始举行,至今已经持续了15年之久。双方的谈判谈谈停停,停停谈谈,最近  相似文献   

6.
自1944年美军观察组到延安日起,中美关系便走上了曲折颠簸的历程。从50年代的对抗,60年代的解冻,历经70年代的关系正常化,至80年代因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达到巅峰,又突因冷战的结束而降至低谷。在度过了90年代初的困难期后,通过1993年和1994年中美首脑西雅图、雅加达两次会晤,危象丛生的中美关系又出现了转机。在中美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10月、1998年6月江泽民主席、克林顿总统互访成功,标志着中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时机的到来。一、中美关系的历史背景中美关系的趋向固然主要决定于中美高层的决策,但国际格局的演…  相似文献   

7.
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7月25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在白宫签署《华盛顿宣言》,郑重宣告一劳永逸地结束两国之间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并保证加强经济合作,作为关系完全正常化的第一步.侯赛因同拉宾历史性会晤,不仅掀开了两国关系史的新篇章,也是中东和平进程一个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于3月24日开始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使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跌至冷战后的最低点。而科隆八国首脑会议,为缓解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标志着俄与西方的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北约对南联盟动武虽然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使俄美关系受到严重影响,但俄依旧重视发展两国关系,并不愿因科索沃问题而破裂。在北约对南轰炸期间,俄坚持与美国进行接触和对话,努力维持两国基本合作框架。俄总统叶利钦在3月30日向议会提交的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表示:使俄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9.
李楠 《瞭望》1991,(1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军委主席江泽民即将出访苏联。这是对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的回访,是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再一次高级会晤。 两年来,世界形势波谲云诡,虽有趋向缓和的一面,但更多纷争冲突,扰攘动荡。其中,东欧的急剧变化、两个多月前的海湾战火集中表现了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但是,两年来中苏两国关系一直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经济贸易关系逐步扩大了,文化交流增加了,人民交往渠道多了。这次回访和高级会晤正是两年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10.
压力下的俄罗斯外交●俱孟军北约东扩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遏制俄罗斯的重大步骤,也是俄罗斯外交面对的最大难题。1997年,随着北约东扩的正式起步,俄罗斯为避免孤立和被动,加大了全方位外交的力度。这一年,俄美关系虽然有所倒退,但俄欧关系、俄日关系、俄中关...  相似文献   

11.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关关系的走向直接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后中美双方利益进一步交织,彼此成为相互依存的“利益攸关者”。如何判断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国如何以“利益攸关者”的身份发展和推进中关关系并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减少双方分歧和摩擦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各国首脑在国际舞台上纵横碑阅、唇枪舌战之中,无不浸透着智慧的力量,闪耀着艺术的光芒。这里记录了几段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的趣闻。在布热津斯基的家宴上,布氏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所有其他国家。邓小平反应很快,不置可否却又颇为自得道:“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的饭菜最好。”在谈到两国关系时,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说:“卡特总统由于决定和中国关系正常化,他在国内已碰到一些政治上的困难。你在政治上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吧?”邓小平哈哈一笑,随即答道…  相似文献   

13.
韩一敏 《理论导刊》2006,(11):112-114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与隔阂,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为后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达成了许多原则性的共识,但美国政府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却保持了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已近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欧洲最大的斯拉夫族国家尽管在经济、文化和历史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关系发展却相当缓慢,有时甚至出现紧张局面。除工作会晤外,两国总统迄今未对对方国家进行正式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全面正常化的俄乌友好合作条约也迟迟没有签署。这种状况不仅远远不如两国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而且落后于两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发展水平。两国关系缘何如此?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黑海舰队问题是影响双边关系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四月的平壤,风和日丽,百花绽 放。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季 节里,朝鲜和日本从5日至7日重开中断了八年之久的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双方在“良好的气氛”中就历史遗留问题及其他共同关心的所有问题进行了“坦诚的”讨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并一致同意继续举行谈判,以推动邦交正常化进程。此间有关人士认为,此次谈判得以顺利进行表明了双方对通过谈判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强烈愿望,标志着长期处于冰冻状态的朝日关系已开始缓慢解冻。 朝日双方在会谈结束后发表的一份联合新闻公报说,双方在“良好的气氛”中就所有问题,包括日本如…  相似文献   

16.
普京担任俄罗斯新总统后,俄 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会 朝什么方向发展,一直受到世人关注。 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叶利钦总统任职期间就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8年来关系时有起伏,最引人注目的是首尾的两次。 第一次是1992年夏,叶利钦总统在度过了俄与西方关系的短暂“蜜月期”之后,提出俄准备奉行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双头鹰政策。此前,俄曾提出准备加入北约;成为西方的盟友。这一表示被视为具有标志意义。 改行“双头鹰”政策,表明俄决定同西方拉开一定距离;准备使它对欧美和对亚太的政策达到一定的平衡。但是,俄朝…  相似文献   

17.
两伊加快交换战俘的背后怀成波从4月初以来,伊朗和伊拉克再次大批交换战俘,使两国朝着关系正常化的目标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伊朗和伊拉克是海湾地区两个大国,但由于历史遗留的边界争端,从1980年至1988年进行了长达8年的战争。两伊战争结束以后,战俘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代表两国人民的利益,以政治家的远见、智慧和勇气,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20年后,两国领导人把双边关系推向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中美关系最近20年的风雨历程,为两国和世界所瞩目,也带给人们许多启示。在中美建交2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9.
南斯拉夫联盟局势 10月 6日 发生重大变化。南联盟宪法 法院更正了有关9月24日科索沃选区总统选举的计票结果,从而确认反对派推举的总统候选人科什图尼察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获胜。当天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向自己的政治对手、当选总统表示了祝贺,并表示愿意提前辞去总统职务,他说,“希望南斯拉夫人民在新总统的领导下取得成功”。 米洛舍维奇6日同科什图尼察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会晤。科什图尼察认为,这次会晤表明南联盟政权是以和平方式交替的,“这对当选总统和离任总统建立正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晚,南斯拉夫军队总参谋…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3,(14):24-24
日前,【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彭斯题为《中关十年》的文章,文章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