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大、法院和法学界对人大进行个案监督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分歧。从事人大工作和人大研究的同志基于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比较普遍的现实 ,基本持肯定态度。从事司法工作和法学研究的同志基于维护司法权威的考虑 ,基本持否定态度。也有一些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鉴于对司法个案的监督难以达到对审判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的目的 ,对个案监督持消极态度。从现实情况看 ,在司法制度不够完善 ,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检察机关对审判工作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 ,作为民意机关的人大对司法案件进行监督 ,起码可以对司法腐败现象起到…  相似文献   

2.
1999年8月19日,《法制日报》在学者论坛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浅议人大"个案监督"》的文章。文章中两位学者对各级人大正在"逐渐确立"的个案监督这一加大司法监督力度的新举措提出了"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他们认为,人大的个案监督不是一种好制度的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个案监督没有能力遏制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因为,人大的个案监督对遏制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是外生力量,"借助外生力量的作用想解决司法体制的内生问题,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更何况进行个案监督的"人大主任、各位委员、人大代表"的法律专门知识、道德水准、政治素质不一定比司法人员高。二是个案监督势必使司法独立成为  相似文献   

3.
鲍俊羽 《理论月刊》2003,(10):88-90
作为司法腐败特殊表现形式的公安职务犯罪,比其它腐败和犯罪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和更为严重的危险性。公安职务犯罪主体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人性、权力、监督乏力、价值错位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大个案监督不会导致“人大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人大集体依法行使职权的特点和优点 ,是人大个案监督能避免导致人大腐败的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人大个案监督导致人大腐败论”的观点认为 ,人大拥有个案监督权 ,这毫无问题。但是 ,人大一旦拥有了个案监督的具体权力 ,就容易诱发腐败。因为有权力就必然有人来寻租 ,有寻租活动就必然产生腐败。这种观点初看起来似乎有道理 ,但仍然是一种模糊的认识 ,仍然没有摆脱对人大个案监督的认识误区。众所周知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人大运作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集体依法行使职权 ,任何脱离集体依法行使职权的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5.
崔爱鹏 《人大建设》2005,(11):51-52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形式,个案监督在司法实践中逐步被认可和接受,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个案监督对于抑制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权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法律关于个案监督的规定还比较原则,个案监督的理论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在实施个案监督的过程中,应当首先确立并坚持个案监督的基本原则,以确保个案监督的良性、有序运作。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楚天主人》2008,(Z1):55-55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这些都姑且存而不论,但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他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  相似文献   

7.
谢维华 《创造》2001,(12):35-36
一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千古难题。作为腐败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司法腐败,“在当中国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时,腐败的恶魔也紧紧地缠住了我们,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危害之烈,均超出了我们的精神准备。”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它腐败的重要原因”。“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因此,研究和解决司法腐败问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和课题。当前,司法腐败现象集中突出地表…  相似文献   

8.
试议当前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难点原因及对策李照华难点从现阶段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现状看,归纳起来有五难:认识难统一。对监督工作的看法.已经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说,监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监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现在的问题,不...  相似文献   

9.
监督的前提     
有首民谣说:“十个当官的九个贪,还有一个在动摇。“老百姓对时下贪官数量的估摸或许有些夸大,事实上贪官在官场中占着一个怎样的比例,谁也无法统计,但我看这个比例绝不会太小,被揪出来的贪官不过是一小撮而已,湛江市“集体腐败“被查处不久,宁波市也挖出一大窝“蛀虫“。未被抓出来的贪官还有多少呢?天知道。层出不穷、触目惊心的腐败令人不得不相信西哲的一个警告:“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青天“是靠不住的,“官德“也是靠不住的,没有监督的廉政是值得怀疑的。监督是廉洁的前提。不过,要说“监督“,我们的“监督“也挺多的。党内有纪委监督、党外有政协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0.
人大利用个案监督这种形式对法院审判工作进行监督已有几年的历史。从各地人大反映的情况看,在一些地区,有的法院领导和干警对人大的个案监督持不欢迎态度,主要表现是配合不够,有的甚至故意设置障碍,使人大的个案监督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人大成功的个案监督多数并非一帆风顺。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而法院认识不到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对人大监督的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二是对人大开展个案监督的依据有模糊认识,认为个案监督不是人大的份内之事,人大个案监督是越俎代庖。笔者认为,各级法院都应认真接受人大的个案监督。  相似文献   

11.
提起法治领域的腐败 ,人们通常会本能地想到“司法腐败”这一众矢之的。诚然 ,司法腐败是权力腐败在法治领域的重要表征 ,不过 ,颇具隐蔽性的立法腐败也是不容漠视的权力腐败现象。相对于司法腐败 ,立法腐败的潜在危害性尚未引起包括法律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警惕和重视 ,鲜有对立法腐败的警示之声。倘若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那么立法可以视为社会正义的第一道堤坝 ,是法治长城的重要基石。立法谋私、立法“走私”等立法腐败现象势必会对社会正义和法律的尊严造成难以估量的戕害 ,滋生“劣法”甚至“恶法”的立法活动势必蜕变为动…  相似文献   

12.
地方人大在对法律的监督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法定的管理操作程序和制约机制,使得人大常委会在行使法律监督权时达不到预期效果,尤其是人大在对个案监督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一、人大在个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个案监督是人大实施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司法不公、遏制司法腐败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人大常委会受理老百姓申诉、控告案件后,为了谋求监督力度和监督成效,有可能使人大常委会成了案件的最终裁判机关,不自觉地行使了司法裁判权, 因此第一个问题就是,真正的审判机关反而演变为按照人大决定的处理意见作出最终裁判的附属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分割了司法权力,削弱了司法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滋生和法腐败的客观原因及真治理对策一。党政机关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影响司法队伍纯洁性的重要原因,惩治司法腐败,必须更坚决地惩治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说,某些司法腐败的行为是党政机关的腐败诱发出来的,司法机关受党政机关领导和制约,党政机关自身健康才是领导好反司法腐败的关键。二、起码的经费得不到切实保障,使司法机关“逼良为娼”,清除司法腐败,必须保证司法机关吃“皇粮”。首先要取消“缺口财政”这~做法,对司法机关恢复全额拨款,保证司法机关吃“皇粮”,从根本上堵塞司法机关搞“三乱”并引发其他腐败…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8)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对其思想褒贬不一,总体而言褒少贬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韩非的"法治"思想作为古老的政治智慧,必有其科学的一面,对当代社会管理具有借鉴作用。梳理相关文献,从现实背景和思想基础两方面概述韩非"法治"思想的渊源,具体论述"人性自利,法必公开,以刑去刑"三大主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能否对个案实施监督?目前,人大系统内外存在着绝然相悖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大对个案不能实施监督,否则就违背了宪法和法律关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检察权的规定;一种认为:人大对个案可以实施监督,人大实施个案监督与"两院"独立行使职权是完全一致的。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并从人大实施个案监督的主要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和原则等方面谈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诉讼活动中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往往是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表明,法律监督是我国检察制度的根本属性。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即检  相似文献   

17.
个案监督,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机关办理的具体案件实施监督。近几年来,很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开展了个案监督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就个案监督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使个案监督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迈出了一大步。但从这一工作推进的过程和开展的深度看,可谓步履蹒跚,饱受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宪法和法律对个案监督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1999年8月和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两次审议关于对审判、检察工作中重大违法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草案,也由于各方面的意见不一致而没有交付表决。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为反对司法腐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积极探索对司法工作监督的路子,些地方人大开展对具体司法案件的监督。这种监督对纠正个别冤假错案,反对司法腐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些法学界人士和司法实际部门的同志对这种监督也存在不同意见。人大能不能对司法具体案件进行监督(简称个案监督)?如果能,它的利弊和应注意的问题是哪些?下面就此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访问团从省城到景洪,途经滇中哀牢山区新平与峨山交界的一些彝族山寨,听汉人介绍当地彝族兄弟的情况往往是贬多褒少。记得很多人说到,彝族家里没有灶,只有个火塘,随时都冒着烟火,外人一进门就会被熏得眼泪淌。从我接触到的一些情况看,彝族的火塘,不仅是作为烤火取暖,煮食烧茶之用,同时也是交友会客的中心,并且与生活、生产、娱乐及宗教等活动也有密切联系。我到过一个被称为“普羊倌”的家,他家的草屋单层单间,屋顶铺草,四壁仅以树枝扎围,并在内侧糊上牛粪,屋内一侧掘一火塘,上悬锣锅,下支三角铁;起居饮食均围坐火塘…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关于粮食是“多”还是“少”的议论日益增多。对此必须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现在的粮食究竟是多还是少?从我们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看,笼统地说多不行,笼统地说少也不行,确切地说应该是“既少又多”。这一矛盾现象的表现是:(1) 从总体看少,从局部看多。去年我国粮食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