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帖"见血转运"的网络谬言竟然使得一位未成年人对无辜受害人痛下杀手,这其中的个体原因有自身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得其在体验暴力的同时冲破人性道德底线,也有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和不良网络环境的引诱等社会原因促使其走向犯罪道路。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通过对未成年人实施心理救助,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式从根本上破除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结构,力争把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心理尚未成熟,他们走向犯罪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不同于一般的犯罪预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机关的齐心协力,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能更好地满足未成年人保护的需要,有利于增强这部法律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为解决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存在的问题提供法治保障。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故意犯罪较多、犯罪呈现出团伙化特征、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再犯率较高、罪犯的文化程度偏低等。未成年人犯罪既有个人和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原因。为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有必要开展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自觉预防犯罪的意识和能力;优化家庭教育,营造积极、健康、愉快的家庭氛围;注重学校教育,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进一步加剧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天津市东丽区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犯罪案件来看,其主要特点体现为:参与斗殴人数较多,斗殴规模呈扩大化趋势;持械斗殴案件较多,暴力程度加重;涉案者大多为男性;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占有相当比例;涉案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高发的原因在于涉案未成年人自身不求上进;是非观念淡薄,从众心理严重;不良文化影响;家庭监护和学校监管缺失。加强未成年人群体犯罪的预防应着力于加强家庭的监护、教育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完善教育机制,加强未成年人的监管;检察机关应主动作为,帮助引导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失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误区是造成其失足的重要因素。梳理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现实境况,剖析思想观念教育中蕴涵问题及因由,推进法制引导,构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网络,强化暂住、流动人口管理,依法惩戒未成年人犯罪,探索针对失足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观念教育的方法机制。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暴力化、恶性化、团伙化、低龄化、成人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不良影响和矫正制度的不健全,因此,需要重视早期教育,优化家庭教育,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防线;重视和改善学校教育,巩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学校防线;官方和社区共同营造社会防线;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严重化、团伙化、低龄化、物欲化、成人化、复合化的趋势和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方面 ,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 ,坚持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 ,充分发挥打击的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形相当普遍,受暴经历对未成年人在心理、自我认同及行为方式上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父母即使出于教育目的使用暴力,未成年人仍将产生消极情绪,难以关注父母行为真正想传递的正面信息。社会公权力应该更积极地为未成年人免受家庭暴力伤害提供切实可行的救济和帮助,改善未成年人生活环境,构筑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层次良性互动机制,从生理、心理、认知和行为习惯方面引导和培养未成年人,以保障其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葛海  刘蔚 《前沿》2007,(7):166-168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实践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应以预防为主,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在净化各方面环境的同时,充分认识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其危害,以矫治和消除不良心理为重点,从"心"抓起,防患于未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加强其适应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未成年人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越轨行为的易发年龄段,做好青春期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预防,对青少年的犯罪防控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对初中三年级5594名学生进行了样本调查,发现青春期未成年人越轨行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学校、家庭仍然注重以分数排名次、以分数论好坏,这种做法对年轻一代的负面作用正进一步显现。预防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是犯罪预防的重要基础,社会有关各方应合力预防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从基础建设上为减少青少年的犯罪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连举 《公安学刊》2008,(4):56-56,57,58
未成年人犯罪既有社会根源,又有环境影响,还有其主观因素。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尤为必要。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未成年人自身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有效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姚兵 《理论月刊》2012,(10):105-108
司法统计显示,近二十年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有日趋严峻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理论研究,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原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认为,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社会设置——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正常社会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是未成年人犯罪解释的逻辑起点。家庭控制的疏离表现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原因在于家庭结构残缺和粗暴的教养方式。学校控制缺失表现为未成年人旷课逃学乃至辍学离校,原因在于教师体罚的教育方式和未成年人自身学习能力不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攀升,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为了有效抑制和预防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找出其犯罪的原因是抑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前提。本文就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对江西省某县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农村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为预防和遏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普及农村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4.
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包括接触型和非接触型犯罪,以接触型强奸犯罪为主。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使用的网络媒介呈多样化特点,被害人主要为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犯罪手段以非强制手段为主,犯罪地多为旅馆、行为人住所等场所。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刑法惩治不力,网络服务提供者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未成年人,旅馆经营者未严格落实未成年人身份查验和强制报告义务,行为人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水平不高,监护人监护不力,学校和家庭普遍缺乏性教育,学校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刑法应将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进行专门规制,相关法律应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定责任,旅馆经营者应有效落实查验入住未成年人身份和强制报告义务,家长应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监护,学校和家庭应有效开展未成年人性教育,学校应加强在校学生的安全保护等,以预防和惩治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5.
X市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执法检查结果表明,法律实施情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更大实效,建议要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公益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强化对网吧及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轨迹、深化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认识。较之以往,未成年人犯罪方式呈现新的特点,如犯罪群体年龄呈现降低趋势、犯罪主体呈现集群化倾向、行为方式呈现出狂妄残暴等特点。针对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其所呈现出的新趋势,既要分析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客观因素,又要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层面进行探究,以寻求更加科学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乌鲁木齐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呈多发态势,结合对乌鲁木齐未管所和新疆女子监狱在押的未成年刑事犯进行问卷调查,从家庭、学校、社会、同伴关系、宗教及涉案情况等五个方面分析其犯罪心理成因,提出心理矫治和预防策略,从而为有效控制和降低乌鲁木齐市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家庭关怀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当、社会有效管理机制的缺失以及个人心理的不成熟,是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从建立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家庭教育、促进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预防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为和谐社会构建及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北京观察》2008,(1):54
2002年,致公党北京市委针对当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开展了对100名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调查研究,并向中共北京市委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对100名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报告提出多项有针对性的建议,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低龄犯罪人数激增、侵财型犯罪多、性犯罪增长较快、作案手段成人化和团伙犯罪多等特点。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影响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及社会中不良文化和交往 ,是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长的社会成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科学预测是关键 ,加强教育是基础 ,健全法制是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