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霍布斯的国家学说中,国家产生于人们对自然状态的恐惧、对秩序和安全的追求,按约建立的主权者拥有绝对权力并具有垄断使用暴力的合法性。霍布斯认可臣民基于自我保存的反抗,也不否认国家始终拥有绝对主权。《利维坦》对国家产生、国家权力的绝对性以及臣民反抗权的精彩论述为我们理解个人和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以个人权利、授权、社会契约等观念论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无疑,它的整个论证逻辑深受自然法理论的影响,即自然法理论奠定了现代国家合法性论证的基础。霍布斯构建“利维坦”的理论同样也是基于自然法理论的。同时,博比奥的分析也说明了霍布斯是现代自然法理论的奠基人。因此,自然法理论将霍布斯的“利维坦”与现代国家合法性构建联系在了一起,即霍布斯构建“利维坦”的理论观念和论证逻辑奠定了现代国家合法性构建的基础或原型。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论”及其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论”依据其前提假设,经过逻辑推理,得出其国际关系思想的中心结论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决定并导致了普遍与绝对的国际冲突。霍布斯的思想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表现在约翰·赫兹的“安全困境”概念和肯尼思·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上。霍布斯的思想体现了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国际无政府状态、国家本位和物质权力观。  相似文献   

4.
社会契约论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重要思想,他以人性论为基础,从自然状态出发,通过对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论述,系统阐述了社会契约论思想,进而建构了他的国家生成理论.在研究中必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从而促进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然权利”是霍布斯和洛克 (也是整个古典自然法学派 )对自然法理论的一大创建 ,二者在构建他们的自然权利理论过程中 ,均以个人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对人性的初始分析中 ,二者就有了不同的趋向 ,霍布斯的逻辑一贯的论证将个人由自然状态送入“利维坦”中 ,而洛克的折中与调和却为了个人营造了一个“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6.
自然状态是一种前公民状态,是社会契约论说明政府权力合法性来源的逻辑起点。尽管霍布斯和洛克同为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但他们的观点却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从不同的人性出发,所描写的自然状态及自然状态中要遵循的自然法、享有的自然权利及走出自然状态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社会契约理论源远流长。自伊壁鸠鲁开始,从格劳修斯到霍布斯,从洛克到卢梭,再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宪法至上等理论。这些理论提倡主权在民,在公法领域还探寻了宪政问题,进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立宪政制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深度发掘及有鉴别地吸收运用必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霍布斯与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之间的批判和继承关系的把握,须放在当时的时代科学风尚下进行。作为现代政治学的开创者,霍布斯按照欧几里得的几何样式来建构他的理论大厦,其政治哲学理论的地基是现代人的平等。但霍布斯对平等的论证并非完美,卢梭在批判了霍布斯的理论之后,结合他当时的时代风尚——对未开化民族的兴趣——开启了他关于自然状态的论述,并奠定了现代平等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的国家中立学说成为现代人理解国家存在意义的主要方式。施米特激烈批判这一点,并将之追溯到霍布斯思想中蕴含的利维坦死亡因素——内外之分。然而,施米特过度地解读了霍布斯。主权问题是现代政治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问题,霍布斯构建利维坦的目的是带领人们走出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重塑有安全保障的个人自由。社会多元力量威胁着利维坦的生存,国家必须有明确裁断和强制力量才可能实现其存在的目的。唯一的区别是,霍布斯的国家不需要带有价值追求的色彩,看起来处于一种中立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真正处于彻底中立的状态、不需要对价值作出裁断。  相似文献   

10.
诺齐克的国家理论的起点是洛克的"自然状态",他试图从这个起点,通过一种看不见的手的方式,在不违背"自然权利"的前提下,构建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家。"自然状态"本身并非人类真正的自然历史的状态,以这个不自然的"自然状态"为起点,通过两个中间状态——保护性社团和支配的保护性社团,最后建构成最低限度的国家的每一步都充满了难以逾越的困境。而且即使这种最低限度的国家被建构起来,它也是不稳定的和缺乏实质正义的。  相似文献   

11.
《利维坦》的出发点是人性,归宿是国家。人性自私自利,加之人的愚昧无知、恐惧、激情和权力欲作怪,使得宗教有了存在并神圣化的理由。霍布斯试图从自然状态下的人出发,完成宗教的去政治化和宗教的去神圣化论述,凸显世俗政权(国家)至上,重建世俗世界的政治秩序。但在不知不觉中,霍布斯陷入另一个乌托邦困境:权威政治毕竟是俗世的、刚性的,无法完成思想统治,仅有政治权力统治无法化解政治世界内部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国家与个人的冲突,利维坦难以长存。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权利诉求有着鲜明的特色:第一,为权力而权利。从诉求权利的开始,国人最重视政治权利和自由,争“民权”为了能分权,争“国权”则走向集权,不是为分权就是为集权而谋权利。对权力的执著使得权利需求停留在精英层面,普通民众难以亲近,更无法沉醉。第二,为政治而权利。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始终是权利的目的,自由要让位于秩序,权利要服从民主。政治的高位使权利式微,不可能也不会成为终极追求。第三,为理想而权利。对权利,人们多激情的颂扬,少绵厚的论证;多宏大的描述,少精微的求实;重理论的抒发,轻制度的建构;重社会的进取,轻个人的自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维稳问题应运而生。政府相关部门对"打错门"事件和深圳"5.26飙车案"的处理方式代表了两种维稳观,即暴力维稳和理性维稳。权力与权利的角逐决定了维稳的走向,以权力训导权利表明维稳采取的是暴力的方式,导致的是短期的暂时的稳定;而以权利驯服权力才是理性维稳,并最终达到稳定的理想状态,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理性维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是理性维稳的关键,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理性维稳的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权利理论作为洛克政治法律思想的逻辑推演起点在洛克的政治大厦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厘清"自然状态—自然权利—法律权利—法治"这样一条脉络,可以清晰而逻辑地回答洛克自然权利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理论关怀。同时,洛克的财产权理论是洛克自然权利的第一要素。从自然状态到自然权利表征了人类社会权利理念的勃兴,而从自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到法律权利的进化则为法治秩序弥散机制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现代法治理论诠释洛克的自然权利概念并厘清洛克的自然权利言说,能够为国家法治治理开辟一条更坚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近代欧洲哲学继续"文艺复兴"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突破,确立"感觉经验"的"权利"。而为使这个"权利"不流于一时之"思潮"又"重新"被"神学""窒息",哲学家为"建构"一个"感觉经验世界"的"科学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培根开始,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知识论"体系,使"理性-知性"为"自然""立法"有一个"哲学理论"的支持;霍布斯-洛克将这个经验主义哲学精神贯彻到"社会-国家"问题中去,在社会层面,推广了"理性"为"社会-自然""立法"的工作;而在法国,卢梭则在"社会"问题上,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思路,开启了"理性"为"自由""立法"的"程序","等待"以后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权利理论作为洛克政治法律思想的逻辑推演起点在洛克的政治大厦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厘清“自然状态—自然权利—法律权利—法治”这样一条脉络,可以清晰而逻辑地回答洛克自然权利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理论关怀.同时,洛克的财产权理论是洛克自然权利的第一要素.从自然状态到自然权利表征了人类社会权利理念的勃兴,而从自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到法律权利的进化则为法治秩序弥散机制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现代法治理论诠释洛克的自然权利概念并厘清洛克的自然权利言说,能够为国家法治治理开辟一条更坚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卢梭作为一位杰出的国际关系理论家长期以来遭到忽视。他对国际关系的思考来自对人性的考察。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仅需自我保存和简单的满足,只有进入社会之后,堕落的人性和扩张的欲望最终引起冲突和扩张,而公民社会和国家的建立更使得国内的冲突被转移到国际上使得战争便一再爆发。他认为要消除战争就必须把君主制改造为共和制以及小型共和国的普遍建立和联合。卢梭相当程度上承认霍布斯现实主义的一些观点却在伦理等内涵方面超越了霍布斯,为后来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层次分析法和结构现实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他的整个政治哲学浑然一体。卢梭的思想在实践中很多方面虽不免空想,但对后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与霍布斯、洛克等人相比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选择。它萌芽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形成发展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西方法治,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都源于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和关怀,得力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张扬,而人本主义又是以古典自然法思想为基础,洛克为代表的思想家以自然状态和自然法为逻辑起点,从保障自由的角度论证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为西方法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虽然差异明显,但同时又具有内在的混合性特征,这不仅从宏观意义上塑造了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三种国际政治思想流派的基本风格,而且也对其具体理论形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均势理论、国际社会和国际机制理论以及全球治理理论中。因此,从比较“自然状态”学说这一思想史角度考察这些理论的异同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般认为,新形势下军队"听党指挥"遇到的最大理论挑战,是如何应对"军队国家化"等这些在西方主流媒体宣传中具有"普世性"的"一套说辞"。为廓清思想迷雾,去伪存真,我们对世界各国军队的隶属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大致将它们划分为五种基本的形式,即军队隶属于国王、国家、政党、不同权力主体和军队自身比较独立。通过对五种形式的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五种隶属关系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和而不同"的关系,不宜用"非此即彼"的观点来看待它们。用"军队国家化"来否定"听党指挥",这种理论观点背后存在的企图是,通过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而否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党专政,进而把中国搞乱,"扼杀"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最终像苏联一样肢解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