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重要的价值意蕴,虽然学界对我国是否应当建立暂缓起诉制度存在争论,但权衡利弊,我们认为,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暂缓起诉制度属于微观刑事政策的范畴,属于应然微观刑事政策之一。暂缓起诉制度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重要的价值意蕴,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申自强 《学习月刊》2014,(10):20-21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对于具备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规定的保留起诉期限内,附条件地暂不起诉的一种起诉裁量制度。从诉权角度来看,暂缓起诉本质上是检察机关享有的一种暂时搁置其起诉权的自由裁量权。一、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内涵(一)体现了兼顾公正与诉讼效率的价值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主要价值取向是提高诉讼效率,但其与司法公正之间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4.
相对不起诉制度在法律上的确立 ,顺应了国际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它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 ,以及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形。司法实践中 ,相对不起诉制度还存在着适用力度不够大、被不起诉人的权利缺乏保障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构建我国起诉便宜主义制度,首先要扩大起诉便宜主义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其次要建立起诉便宜主义制度的听证程度;再次要建构起诉便宜主义制度的制约机制,即从程序上、从提高检察官素质上进一步完善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司法是当下新一轮司法改革中的热点议题,未成年人司法的特殊性使得它得以成为最适合的改革试点和起始点。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与越秀区检察院借助地区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立法框架之下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了尝试性完善。这种尝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民事诉讼起诉和受理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和受理制度是关涉到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现行的起诉和受理制度在起诉条件的确定及受理环节的设置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影响了当事人权益的实现,因而必须通过重置起诉条件、改革受理环节来完善该制度,以利于当事人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环节作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对打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成年人犯罪审查起诉机制应遵循双重保护原则、分案起诉原则、诉教结合原则、及时简易原则。由于现阶段的审查起诉机制基于立法和司法上诸多缺陷,暂不能与未成年人的身心状况相符合。因此,在当前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导向下,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层面,确立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建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品格证据调查制度,赋予被害人一定的量刑建议权,由此,法官可以做到兼听则明,提高裁决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9.
不起诉可分为法定不起诉、酌量不起诉、存疑不起诉、无罪不起诉。不起诉制度有其自在的价值目标。但同时 ,具体的法律规范与不起诉制度的价值目标又有冲突。这种冲突应通过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来合理地解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实证研究发现,要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所追求的繁简分流的价值目标,关键措施在于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扩张.但是检察机关的权力一扩张就容易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权和法院的审判权被架空,会导致被害人和被追诉人的合理权益受到威胁.因此,为规范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不起诉裁量权,我国应借鉴德国、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完善检察机关的外部与内部制约机制,加强律师对案件当事人的保护,构建事前异议、事后救济程序.以期检察机关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行使不起诉裁量权,真正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王胜  刘雯 《理论建设》2014,(2):19-22
刑事侦查既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又是起诉乃至审判的基础,如何提高刑事侦查质量、提升刑事侦查公信力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是要求侦查人员在刑事审判时出庭作证。本文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从理论探索到司法实践的剖析,以期完善我国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进而推动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诉讼中,究竟是以起诉停止执行作为原则,还是以起诉不停止执行作为原则,是行政法学界一直争论的话题之一,也是《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关系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我国现行立法对此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依然存在诸多弊端。通过对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对相关制度未来的立法设计可以超越不必要的原则与例外之争,将起诉是否停止执行的判断立足于法院对诉讼结果与利益衡量的综合考察,以此进一步重构我国的行政诉讼暂时性权利保护机制,为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有效及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陈克勤 《求贤》2009,(10):56-56
一周以来.以色列媒体接连报道包括前总统卡察夫、前总理奥尔默特在内的多名政府高官受到司法审判和起诉。对如此多的官员密集采取行动,在以色列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建立司法令状制度是司法界的一贯主张。司法令状不仅适用于刑事诉讼领域,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司法令状的实践运行表明,其本质是行为的合理性。事实上,司法令状远没有达到大多数人所宣称的那种功能,执行官员也总是在想方设法逃避适用司法令状,如紧急情况下的搜查、扣押或逮捕等。因此,我国进行司法令状制度设计时应借鉴以往的经验,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浅析“暂缓判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缓判决这项审判制度虽然已经在我国基层法院实践多年,但其实施的效果却并没有那么明显。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暂缓判决究竟能走多远?以及怎样建立与之配套的社区服务令制度?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暂缓判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述,结合对其历史和现状的介绍,最后提出暂缓判决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下,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剖析域外先进经验来进一步探索。通过对域外几个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了解和总结,比较不起诉制度在决定主体、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效力和制约救济措施方面的差异和优劣,从而明确该制度在我国的出路和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东 《唯实》2012,(1):74-77
起诉条件是法律为当事人诉讼设定的门槛,起诉条件越高,利害关系人诉讼的难度越大;起诉条件越低,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的难度越小。群体性诉讼是针对现代型诉讼专门设计的一类诉讼的总称,由于具有相异于传统型诉讼的功能,在起诉条件方面也有独特的要求。对群体性诉讼的起诉条件进行研究,可以加深对群体性诉讼的理解,同时可以对我国现行民事起诉条件的修改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吴叔珍被起诉后,检察官陈瑞仁成了台湾岛内的“司法英雄”。陈瑞仁出生于一个商人世家,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台大法律系,与陈水扁是同门师兄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下的行政诉讼中尚未确立和解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较多应用,根据目前的制定法来看也并未明确排除和解制度。在行政纠纷解决的需求当中,主张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呼声日益增高,和解为行政诉讼提供了一个灵活与多元的解决方式,有其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推动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厘清和解的主体、客体、程序等构成要件,明晰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范围及原则,阐述和解的启动、进行、终止的具体程序,明确和解协议的效力,以期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实务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未决羁押措施,可以防止他们逃避侦查、起诉或审判,有利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有利于震慑犯罪。但由于我国未决羁押制度存在适用普遍化、目的异化、救济机制匮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应树立程序与实体并重的观念,注重保障人权,使拘留、逮捕与羁押分离,构建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不断完善被羁押人的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