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从研究到推广近10年,在侦破案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解决了不少疑难足迹检验问题和一批多年积案。地方一些同志通过钻研用该项技术破案立于功受了奖。在该项技术推广过程中,各地痕迹技术人员,不仅掌握了该项技术,而且发展了该项技术。大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是一项认定人身的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现场足迹利用率,扩大了检验范围,解决了犯罪分子作案后销毁作案鞋子的检验难题,为建立现场鞋印档案、串并案件、认定身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篮球鞋的鞋底多是模压胶底,其外底的花纹形态规则,在穿用过程中形成的磨损特征明显。多数案件中,可以利用现场鞋印中反映出来的磨损特征与嫌疑鞋进行比对检验,以确定现场鞋印是否为嫌疑鞋所留。如果现场鞋印清晰完整、磨损特征反映较好,比对检验工作比较容易完成。但如果作案人穿的篮球鞋是新鞋或者较新的鞋时,鞋底磨损特征不明显,比对检验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篮球鞋印痕中反映的底部外观缺陷特征进行比对检验,对嫌疑鞋进行排除或认定,为侦查破案提供依据。1篮球鞋底部外观缺陷特征形成的原因篮球鞋的生产工艺一般是胶粘成…  相似文献   

3.
鞋底磨损特征和鞋底其它特征(鞋底形象花纹结构特征、鞋底修补特征)一样,均是鞋印检验鉴定所依据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必须具有其特定性和相对稳定性。通过对上述三类特征的研究、探讨和筛选,证实鞋底磨损特征不仅具备鞋底形象花纹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省与朝鲜毗邻,边境线较长,朝鲜不法边民时有流窜到我边境城市、村镇作案。由于朝鲜的鞋子种类及鞋底花纹(指流入我边境市场的)和我国部分鞋子种类及鞋底花纹相类似,给分析案件带来一定困难,有时造成边境案件责任的意见分歧。为配合刑事侦察工作,本文采用对照法,从鞋底的花纹图型、制作工艺等方面,就两国边境地区的不同鞋子做一探讨,为现场鞋印的检验区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鞋印形象特征检验是指对现场鞋印和犯罪嫌疑人的鞋印样本所反映的鞋底外表结构特征进行检验、鉴别,确定现场鞋印是否为犯罪嫌疑人的鞋所留。在实践中,鞋底外太结构特征一般反映为鞋底面上的形态特征.在有些犯罪现场,由于受地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鞋印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鞋底面上的特征,有时会留下以鞋底边缘擦划为主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朱平 《刑事技术》2005,(5):52-52
我国的足迹检验技术在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足迹检验技术从步法检验、形象检验,发展到鞋底磨损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特别是近几年,足迹检验中各学派、各门类的各种检验技术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足迹学体系,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足迹鉴定包括:1赤足足迹的鉴定主要以足迹的大小、形象、轮廓、重压部位的密度、乳突花纹、残缺部位、是否变形等特征为赤足足迹进行同一认定,赤足足迹的鉴定又分为平面赤足足迹的鉴定和立体赤足足迹的鉴定。2鞋印足迹的形象鉴定主要…  相似文献   

7.
足迹检验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鞋子(足迹)进行检验鉴定是近2 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技术手段,先后涌现了步法追踪检验、鞋底磨损特征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单个足迹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技术,已达到通过足迹检验直接认定人身的应用阶段。最近几年还将系统分析、计算机自动化检验等加以应用,为足迹检验这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高科技平台。其中,因磨损特征检验技术简便易学,可操作性较强,在案件侦破中容易发挥作用,就我市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在本地区办案部门中普及和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基本上是以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应用为主,其他检验…  相似文献   

8.
马刚 《刑事技术》2001,(3):41-42
在犯罪现场上,经常遇到犯罪分子遗留的残缺鞋印。这里所说的“残缺鞋印”是指那些没有反映出鞋底形态全貌的鞋印。例如只反映出鞋底的前掌中部或只反映出鞋底后跟某一部分的鞋印等等。这类足迹可利用的特征少,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分析利用此类足迹,确定特征位置,提高检验效率,首先要确定其留痕部位。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现场足迹的利用率非常重要。笔者从鞋底的花纹分布规律、伴生痕迹以及鞋底的磨损特征等方面阐述如何分析确定残缺鞋印的留痕部位。1根据残缺鞋印反映的周边形状及鞋底花纹、图案分析确定由鞋底花纹分布规…  相似文献   

9.
在处理足迹方面的检材中,有时需要直接检验与犯罪有关的嫌疑鞋子,以确定被检刑嫌鞋子与现场足迹之间的相关情况。如果把反映人体特性的磨损特征由鞋底扩展到鞋内底、鞋帮,从鞋子的整体磨损特征对人身进行认定,不仅丰富了检验内容,而且检验时依据会更加充分,结论会更加可靠,当现场留有鞋子时更是如此。现就刑嫌鞋子整体磨损特征的识别浅谈如下,供同行参考。 1 鞋子整体磨损的成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2例足迹检验出现差错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迹检验鉴定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根据鞋印形象特征检验的范畴,发展到根据鞋(或鞋印)上所反映的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结合步法检验技术对同一人穿用不同鞋进行人身同一认定,这是足迹检验鉴定理论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理论在实际办案中对于串并案件、揭露证实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在实际案例操作时,足迹检验中根据同一人穿用不同鞋对穿鞋人进行同一认定有时会出现差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曾经遇到两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案例12002年某日,在一起盗窃案件的外围现场,提取到一枚平面灰尘加层足迹,该足迹边缘完整…  相似文献   

11.
在办案中利用鞋底凹陷特征进行足迹同一认定技术我们已运用多年。该检验方法能解决疑难案件鉴定中遇到的某些棘手问题,如:在磨损特征未出现、其它特征又不具备同一认定条件时,可利用鞋底凹陷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2 0 0 2年 4月 2 8日 ,某街道居民朱某两个儿子在家里吃早餐后相继中毒死亡。技术人员在朱家剩饭内检测出鼠药“毒鼠强”(俗称“4 2 4”鼠药 ,剧毒 )。现场勘查 ,在受害人家的厨房水泥地面上发现并提取了新鲜水渍平面鞋印二枚。侦察人员经过周密仔细的调查 ,摸排出了嫌疑人陈某 (男 ,30岁 ,当地居民 )。 4月 2 9日晚上 ,在传唤陈之前 ,在陈家密取了陈穿用的一双干净球鞋 ,依据鞋底磨损特征的特定性 ,认定现场上水渍平面鞋印为陈所留。据此 ,连夜对陈进行突审。与此同时 ,又提取了陈脚上所穿的球鞋。经检验 ,从形态痕迹的角度认…  相似文献   

13.
1案情简介2002年4月28日,仙桃市某街道居民朱某的2个儿子在家里吃完早餐后相继中毒后死亡。技术人员在朱家剩饭内检测出鼠药“毒鼠强”(俗称“424”鼠药,剧毒)。勘查现场时,在受害人家的厨房内水泥地面上发现并提取了新鲜水渍平面鞋印二枚。经过周密仔细的调查,摸排出了嫌疑人陈某(男,30岁,该地居民)。4月29日晚上,在传唤陈某之前,密取了陈穿用的一双干净球鞋,依据鞋底磨损特征的特定性,认定现场上水渍平面鞋印为陈所留。同时,又提取了陈脚上所穿的球鞋,经从形态痕迹的角度认定,现场鞋印就是陈脚上的球鞋所留。在铁的事实面前,嫌疑人陈某对…  相似文献   

14.
踹门鞋印指人为用脚撞击门,达到门、锁分离或门板与门框分离而在门上留下的鞋印。踹门鞋印的形成条件不同于步行鞋印,但两者检验的内容相同,均为鞋印的结构特征和步法特征,因而在分析检验中,踹门鞋印与步行鞋印检验既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论刑事诉讼中的数量认定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数量,是指与定罪量刑有着密切关系的犯罪数额和作案次数,而刑事诉讼中的数量认定规则,就是指犯罪数额与作案次数的认定规则。系统地研究、制定刑事诉讼中的数量认定规则,是统一司法标准、提高司法水平、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需求。一、犯罪数额认定规则我国刑法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是以一定的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在这些以犯罪数额作为定罪量刑事实依据的案件中,犯罪数额是衡量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小的重要标准。但是,我国至今尚无一套完整的犯罪数额的认定规则,以至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认定犯罪数额混乱的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案件现场残缺鞋印出现率较高,可是多种因素导致残缺鞋印的提取率和鉴定率却越来越低,使得残缺鞋印在案件侦破或诉讼过程中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事实上,残缺鞋印反映出的信息可以分析鞋种、刻画嫌疑人特征、识别鞋只等检验鉴定工作,根据现场残缺鞋印的形成机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现场残缺鞋印提取和鉴定率低的原因,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其在案件侦破及诉讼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并列举了残缺鞋印提取和检验时应注意一些问题.为现场勘验人员和检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足迹检验中,形象特征比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形象特征具有形状不规则、不稳定、难以量化的特点,因此在检验中常难以统一标准,尤其是对于鞋印、袜印等痕迹,往往因为特征点少、形象不明显、部位残缺等原因,导致难具有排他性特征组合而无法给出认定结论。笔者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痕迹进行坐标定位、达到精确量化,使同一认定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劣质泡沫底布鞋是用劣质泡沫鞋底和劣质鞋帮经过小型鞋厂、个体鞋作坊用丝线缝制或用钉子钉制而成。通常鞋底属切割底 ,厚度 1厘米左右。前掌和后跟均为横条状花纹 ,鞋腰部没有横条状花纹 ,一般都有凸起的标明生产厂家和牌子的汉字。该种鞋底较轻、质量很差、不耐压、不耐磨、不耐热。经过较短时间的穿用 ,鞋底受到挤压和摩擦后 ,重压部位的花纹就会很快被完全磨压掉 ,只能在鞋印重压部位以外看到有局部较细的横条状花纹 ,有时在鞋印腰部也可看到有个别汉字的反映。由于这种鞋质量差因此价钱很低 (一双鞋底不足一元钱 )。调查中获知 ,本地区…  相似文献   

19.
依据鞋子分析穿用者的性别、身高,在实践中较容易做到,而判断年龄却不那么容易,此类问题在案件中时常遇到。当前足迹学中有关依据鞋子分析年龄的理论和方法未有明确阐述,只论及到鞋底磨损对应的步法特征之一的压痕与年龄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为试图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作者收集到5名志愿者不同年龄阶段穿用的56双鞋子,对这批鞋子的大底磨损进行了观察,与穿鞋人当时的年龄相关性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的影响,每个人步法特征是有区别的。人在行走时,全脚自后跟起逐渐脱离地面,在最后离开地面的前尖部形成了起脚特征。落脚特征则是行走时,最先接触地面的后跟部位形成的特征。鞋底磨损特征对不同种类的鞋子鉴定技术,在实际检验中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起落脚特征。这说明,识别和掌握起脚和落脚特征是检验鉴定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反映形式和程度差异很大,准确识别和判定的难度较大。笔者根据办案实践,体会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