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46-147,14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旧的中俄关系。新建的苏俄政府为改善其外交环境,先后发表几次对华宣言,许诺放弃俄国旧政府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与利益,并几次派代表团使华,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列强对中苏接触进行了干涉,中国国内政局变化及内部分歧,苏俄对华态度逐渐改变,都使中苏建交历经曲折。至1924年5月,中苏两国签定协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收回了被旧俄侵夺的部分主权与利权,但是有些问题因错失交涉的最佳时机而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2.
西方工业革命后,俄、日通过变革跨入现代化国家行列。100多年后,中国才迈向现代化。1840年后,中国在西方列强欺压下求生存,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带动下,效法西方谋自强。通过漫长的变革图新之路,终于在第四次的变革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富民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3.
均势是19世纪欧洲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均势外交是当时欧洲列强用以争夺霸权的重要手段。在近代黑海海峡问题中,列强亦广泛地运用均势原则,以实现它们的扩张利益。海峡地区的均势是近代欧洲均势外交的一个典型。本文将对海峡地区均势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进行探讨。一均势起源于对抗。海峡地区均势就是在欧洲列强利益冲突和军事对抗中产生的。海峡问题是东方问题的焦点,它集中地体现了列强在近东的利益。从18世纪晚期起,列强  相似文献   

4.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印关系出现了较大的波折,周总理亲自处理中国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当时我在驻印使馆和亚洲司做一些具体工作,对周总理处理这些十分复杂问题中所反映的思想和实践颇多感受,现在学习《周恩来外交文选》,重温总理有关言论,倍感亲切。这里谈谈几点粗浅的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5.
如何做好使馆工作,外交部有很多文件、指示,我着重讲大使、参赞的修养锻炼和使馆的领导作风问题,供同志们参考。大使和参赞都是国家的高级外交官,组织上对他们要求高,要求严,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应该的。我国有句成语:“国事兴衰在于人事”。人事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那么一个部门、一个使馆的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当然也在于领导,在于一、二把手,特别是第一把手。一个使馆的工作好不好,主要是看大使的领导。一般说,使馆工作如何,要经得起几个方面的评定:第一是国内的。国内的评定主要是外  相似文献   

6.
1987年秋,我离开北京前往斐济首都苏瓦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斐济大使,同时兼任中国驻瓦努阿图和基里巴斯大使。在苏瓦完成了大使接任的各项程序并处理有关公务后,于1988年春天前往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递交国书和开展使馆活动。  相似文献   

7.
李潜虞 《外交评论》2013,30(5):82-101
1949年至1965年,中国对外国驻华使馆的管理工作可分为几个阶段,并呈现出各自鲜明的历史特色:(1)1949年以后,外国驻华使馆管理工作向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倒";(2)1954年以后,外国驻华使馆管理工作在和平共处方针的指引下体现出灵活积极的态势;(3)1958年以后,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对苏东国家驻华使馆的管理工作逐渐收缩僵化;(4)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和"反帝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外国驻华使馆管理工作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政策演变是影响驻华使馆管理工作变化及成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陆续在华获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中国人民彻底肃清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是中华民族获得完全独立解放的必要步骤,这与当代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义和团在反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教堂、传教以适应列强侵略需要的斗争中兴起。河北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途中“狠狠教训了帝国主义侵略者” ,廊坊大捷谱写了爱国主义的悲壮篇章。在新世纪里 ,既要扩大对外开放 ,又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40年代,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我国国门的那一刻起,文化安全保卫战的大幕就已经悄然拉开。我们的文化在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铁蹄之下,在全盘西化与坚守传统的斗争之中,在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奋斗之后,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才终于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定位。当人们重新把目光投向忽略已久的传统文化时,才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被战火焚烧得面目全非,很多代际相传的艺术门类濒临灭绝。而当文艺工作者们对这些传统艺术精粹进行抢救弥补之时,经济全球化之风又把前卫流行的欧美文化吹到了新生代的中国青年人的身边。  相似文献   

11.
清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西方列强纷纷建立各自的领事裁判权,严重侵犯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此时我们也看到在外国租界中活跃的外籍律师的风采,对清末传统司法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00年沙俄在参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同时,乘机侵占中国东北。清政府派驻俄公使杨儒同沙俄谈判交收东三省问题。在这场尖锐复杂的外交斗争中,杨儒不惧威胁,顶住压力,不受诱骗、收买,努力维护祖国的领土主权,拒绝在沙俄强加的条约上签字,表现了爱国精神和高尚气节。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西方列强铁船火炮的侵略和大量商品及资本的涌入,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也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渗透。建立于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近代西方文化与建立于长期宗法氏族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激烈碰撞。这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挑战。与之同时,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与更新。面对近代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挑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争论。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还是抛弃?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对上述问题的不同态度,形成了此时期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其中,关于法律文…  相似文献   

14.
1896年5月,李鸿章在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期间,与沙俄政府签署了一项秘密条约,史称《中俄密约》。《密约》在俄清结盟御日的名义下,实际上把修筑中国东北铁路的主权出卖给了沙俄。《密约》是中俄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透过《密约》的由来和交涉过程,考察它所反映的当时中俄关系的实质,以及它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恶浪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对抗列强的行动中获得的第一次最大的胜利。在此过程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抗日战争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而毛泽东同志,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斗争赵佳楹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洗雪了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遭受殖民主义列强侵占国土的历史耻辱,也洗雪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中国作为同盟国和战胜国之一,虽试图收回...  相似文献   

17.
使馆政治思想工作杂忆李欣一支政治思想上团结一致,思想感情上融洽无间的外交队伍是完成使馆各项任务的坚强保证。早年,我在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4年多的时间里,深深感受到加强使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一、军队政治委员出任大使1950年,中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18.
外国宗教人士在近代中国的情报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时期,外国宗教人士在中国从事的情报活动,有的主要是为宗教目的进行的,有的是直接为其所属国家的对外扩张服务的。虽然,这些宗教活动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时候则成为外国列强侵略近代中国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应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5):137-138,140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东铁路成为中国、苏俄及列强关注的重要问题。从1917年到1924年中苏建交,中国北京政府积极努力,试图收回中东铁路的主权,但因其受制于列强,错失了良机。苏俄从其利益出发,先是宣布无条件归还中东铁路,继而将路区划入远东共和国的疆界,后与中国议定由中国备款赎回路权。美、日、英、法等国基于中东铁路的重要地理及战略位置,纷纷参与争夺,干涉中苏交涉,使得中东铁路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以后,苏联首先于10月3日宣布承认我国,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捷克、匈牙利、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先后承认我国。这时,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忙于选派驻这些国家的特命全权大使、参赞和其他外交官员。随着使馆的建立,选调外交信使的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