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致富参谋     
《先锋队》2005,(17)
刘灵巧做豆腐盖起新房每天清晨,在绛县磨里镇村大街小巷,一阵阵“豆腐”的叫卖声,格外清亮。不用问,大家一听便知道刘灵巧的豆腐出锅了。刘灵巧嫁到婆家后,见家庭条件不太好,只有几间土房子,家里只靠种地为生,她就想,邻村的人能做豆腐到我们村卖,为什么本村人不能做呢?1998年,她四处借钱、贷款买了一套设备,又出资请孙王村的豆腐能手到家里来手把手地教她做豆腐的手艺。从泡豆开始,每一道工序她都耐心地学。从理论到实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自己的豆腐能上市了。她做的豆腐价格低廉,口味好。时间长了,人们一天听不到刘灵巧的卖豆腐声,就不习…  相似文献   

2.
刘斌  刘思辰 《党课》2006,(9):55-55
近日听到一则故事,不禁菀尔。一个人卖豆腐发了财,旁人请教其发财秘诀,该人谈到,豆腐做硬了就卖豆腐干,做稀了就卖豆腐花,太稀了就卖豆浆,豆腐卖不动了就放臭了卖臭豆腐,再卖不动了就放坏了卖腐乳。姑且不论其做豆腐的方法可行与否,但就其经营的理念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而言却不得不令人叹服。常听经济学者提到“微利时代”需要转变经营观念,现在是不是“微利时代”并不重要,但中国的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所有企业都面临转型的问题却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一天下午,张女士到附近的商场买东西。她选了几样商品后在卖豆腐的摊位前犹豫了一会儿离开了,她的举动引起了商场工作人员的警觉。交款时,商场工作人员见张女士的购物筐里没有豆腐,就质问她拿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了,顺义区木林镇上园子村里的路一直坑坑洼洼,就连卖豆腐的都不爱进村,怕把豆腐颠碎了卖不出去。2003年,一条贯穿全村、投资近50万元的柏油路建了起来。走在这又平又直的路上,村民们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5.
重访张也     
2001年12月21日,我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七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再一次见到著名歌唱家张也。因为自她小时候起我就喊惯了她“也姑娘”,那天也就随口喊她:“也姑娘!”她连忙答应,并亲热地和我合影、寒暄。后来她妈妈也专程来看我,不幸的是我的好朋友、张也的爸爸已病故,要不我们可以来个北京大团圆。说来我家与张也家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先是我认识张也的爸爸,而且在工作中结成了好朋友,而后是我儿子唐湘岳采访了他的女儿张也,并向我谈起他写“花鼓嫩秀张也”的经过。他将稿子给我看了一遍,我说我认识她爸爸。没几天…  相似文献   

6.
老海 《党建文汇》2006,(3):24-24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拍摄的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中,有这样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一个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姑娘在水果摊上东挑西拣地选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对她喊:“要斗私批修”红袖章姑娘则回敬她一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相似文献   

7.
何蜀 《廉政瞭望》2012,(3):72-73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拍摄的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中有这样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一个戴红袖童的红卫兵姑娘在水果摊上东挑西拣地选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对她喊:“要斗私批修!”红袖章姑娘则回敬她一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相似文献   

8.
李秀莲,中共党员,苍溪县一位普通下岗女工。 12年前,丈夫离开人世,抛下她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10年间,她靠卖豆腐为生,含辛茹苦,将3个儿子先后送进了大学。 人们亲切地称她“豆腐妈妈”。 民政大院内的简陋平房 民政局内有个小院,一溜平房,住着部队病退转业的干部。 最东边三间平房便是李秀莲家。个子不高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省苍溪县,有一位名叫李秀莲的中年妇女,面对丈夫病故、自己下岗的人生不幸,奋起自救。12年来,她靠卖豆腐为生,含辛茹苦将3个年幼的儿子抚养成人,并先后送他们读完了大学。如今,3个儿子都学业有成。一时间,这位坚强而又伟大母亲的感人事迹在雪梨之乡广为传播,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豆腐妈妈”。  相似文献   

10.
何蜀 《廉政瞭望》2012,(2):72-73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拍摄的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中有这样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一个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姑娘在水果摊上东挑西拣地选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对她喊:"要斗私批修!"红袖章姑娘则回敬她一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  相似文献   

11.
豁不出去我,就变不了穷挂甲峪八十年代时候,张朝起生长的平谷区挂甲峪村是个苦窝儿。大山围着的一个小村,道没一尺平的,出门就磕磕绊绊,卖豆腐的都不上他们村去——怕把豆腐颠散了。靠天吃饭,遇旱年头就没辙。有点儿老果树,卖不了多少钱。三百多口人的小村,光棍儿就有四五十个。村里一远嫁他乡的姑娘曾伤心地发誓:下辈子就是托生兔子,也不上挂甲峪拉屎来!张朝起本来已经跳出苦窝儿了。198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给乡领导开小车去了,一个月三百多块,多美呀!村里人教育孩子都说;"好好长出息,赶明儿跟人家张朝起似的。"没想到第七年头上,也就是1987年3月,他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20):79-79
让座 一身材尚好的姑娘上公交车刚坐下,一大肚婆就站在她身边。司机:“这姑娘,给孕妇让个位子吧。”姑娘犹豫了一下,没有起身。司机终于忍不住了,怒吼道:“现在女孩子长得漂漂亮亮的,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啊?”姑娘终于也忍不住了,泪奔道:“我也怀孕四个月了。”大肚婆也忍不住了,怒吼:“我不是孕妇……”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李素霞一家到农二师二十九团兽医站承包温室。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又不适应市场竞争,她赔了。正当两口子陷入绝境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李素霞学会了做豆腐。她认真按师傅传授的每个环节做,不论再麻烦他都不偷懒。她的豆腐从开始一天做一笼卖一笼,逐渐增加到每天做十几笼并全部在上午12点前售完。她的豆腐鲜嫩、细腻、味美,很受顾  相似文献   

14.
李青 《党风与廉政》2002,(11):45-45
星期日这天,打了一夜麻将的范科长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他下床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又接连打了几个呵欠。待他从洗手间出来,进入厨房,见桌上有张妻的留条:早饭在锅内,如冷了热一热。范科长这才觉得肚里饿了。可这时他嘴干舌苦,于是他来到对面大排档买了一碗豆腐脑两根油条。待他吃完付钱时,这才认出卖豆腐脑的是郝阿姨,以前和娘同在纱厂工作,曾和自家做多年的邻居。五年前,郝阿姨的老伴因工伤事故逝世,接着她又退休回家。她一生未生育,如今虽已六十岁了,身子骨挺硬朗。她一人在家感到寂寞,于是就到街头卖豆腐脑儿。范科长得…  相似文献   

15.
公费玩“二奶” 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他有两个嗜好,一个是爱“财”,另一个是好“色”。 当他还在玉林市当市委书记时,就在工业品展销会上认识了一位安徽敏姑娘。她是做个体服装生意的,此人长得有七八分姿色,皮肤雪白细嫩,一下子就把这位市委书记吸引住了。他故意上去攀她。姑娘心想:“你是玉林一把手,俺如果靠上了你,有了你这棵大树,生意还怕不红人。”于是她和他好上了,不久陪他上了床。他们毫无顾忌地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宾馆、酒店、招待所。敏姑娘到底是生意人,头脑灵活,乘着李乘龙和她在床上玩到兴头上的时候,撒娇地…  相似文献   

16.
快乐值千金     
相传有一个富商,生意做得很大,每日操心、算计,多有烦恼。紧挨他家高墙外面,住着一户劳苦人家,夫妻俩做豆腐为生,虽说清贫辛苦,却有说有笑,快快活活。富商太太心生嫉妒,说:“唉,别看家里嵌银铺玉,我们还不如隔壁卖豆腐的努夫妻,他们虽说穷,可他们的快乐值千金。”富商听太太这样讲,便说:“那有什么难,驱赶快乐如同轰赶一只麻雀,我叫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言罢,一抬手将一大锭金元宝从墙头扔了过去。次日清早,穷苦夫妻发现地上不明不白地扔着一只金元宝,心情大变。揣测这钱的来路,又琢磨能否再弄到更多的钱。商量来、…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新湘评论》2013,(18):51-51
一个姑娘和一个汉子成了家,姑娘的口味清淡,汉子无辣不欢。 姑娘常去父母家蹭饭吃。一天,姑娘的父亲做的菜成了些,母亲一声不响拿来水杯,夹了一筷子菜,将菜在清水里荡一下后再入口。忽然,姑娘从母亲细微的动作里领悟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有一年,应邀去参加南涧彝族自治县的火把节。彝家姑娘特别爱花,她们头上插着,衣上、鞋上、挎包上绣着大朵大朵盛开的鲜花,每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都是丰姿绰约的一树花。成千上万个花一样漂亮的姑娘有说有笑地走在街上,那人头攒动的大街,就成了花潮汹涌的长河。我跟着南涧县图书馆专门陪伴我的韩露姑娘正要投身到这长河里漫游,忽听见月琴垮琮和节奏强烈、整齐的脚步声。韩露兴奋地说:"走,打歌去!""打歌是什么呀?"我问。"打歌是彝族传统的民间歌舞活动",韩露边解释,边拉着我加入到了彝家男女那欢歌狂舞的行列中。她  相似文献   

19.
"我从前是代理品牌时装的,下决心做原村土布,一是为使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二是为报恩……"2020年岁末,在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的演播室,崔雪琴动情地说。恩深似海土布情"做土布吧,我帮你织!"这句话,母亲秦喜辰说了很多年。崔雪琴理解母亲的心思。出生于抗战时期的秦喜辰3岁就成了孤儿,是村妇救会主任王红玉收养了她。当年王红玉发动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一起为八路军织布,做军衣军鞋,是远近闻名的纺织状元、支前模范,后来她将养女秦喜辰也培养成了纺织能手。  相似文献   

20.
薛涌 《廉政瞭望》2012,(23):51-51
康科德坐落在波士顿西郊,虽然人口不足1.8万,却是个知名的小镇。她在美国被奉为“自由”的故乡,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就是在康科德和菜克星顿边界上打响的。抱着“自由”走到极端、成了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的梭罗,当年就在这里的瓦尔登湖周围离群索居,并以《瓦尔登湖》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