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亚明教授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现担任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孙老年事已高,但见其思维敏捷、步履轻快,使笔者感到惊讶。孙老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解释道:“我是1913年生,眼瞅着就到75岁了。我一生中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体育锻炼。直到现在,每天仍坚持清晨户外活动一小时,中午从我住的14层高楼的底层一直爬到顶层。看起来生命确实在于运动啊!”接着,孙老回忆起他的生平,情随事迁,再现了那战乱、艰辛、拼搏的昔日——  相似文献   

2.
《政法学刊》2010,27(3):F0002-F0002
2010年5月17日晚,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家、中国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导张卫平教授应我院法律系、科研处的邀请,在滨江校区为法律系师生作题为“解读司法能动主义”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3.
张文显,现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8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留学,2000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哲学方向)博士学位。历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书记,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8年1月起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2003年被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确定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法理学教材课题组首席专家(召集人);是中共吉林省委委员,常的十七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法学研究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学理论研究如何密切联系我国的实际,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武器。为此,我们于八月上旬采访了我国著名法学家张友渔同志。张老的办公室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楼上的一间很普通的房间里,室内被办公桌和书柜挤得满满的。八十五岁高龄的张老面色红润、和蔼慈祥。他一面微笑着起身与我  相似文献   

5.
吴伟民 《中国律师》2004,(10):31-32
在“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召开前夕,我终于等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清晨,江平先生回过来电话,说上午10点半可以在家中接受采访。此前,记者已买了机票,欲飞深圳。接到电话后,连忙推迟。记者知道,江平教授虽然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行政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是,作为著名学者,老先生可是更忙了。一年到头,政界、商界、法学界、教育界,还有各省市的法院、检察院,到处都在邀请他去讲学。就连老先生教出来的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和已成资深学者的弟子们想去看看老师,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敢多话问候,访谈在见面3分钟后正式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我曾见到过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报告,其中将一位国际私法的权威学者誉为“国宝”。这位“国宝”,就是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武汉大学法律系名誉系主任、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和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并被国务院聘为经济法规中心顾问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法学组委员的韩德培先生。他有威望,有地位,也有坎坷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前夕,我陪同北京市法学会副秘书长彭尔琨同志,远道赶来北京大学所在地的中关园,访问了著名国际法学家赵理海教授。走进他安谧恬静的书房,一眼就见到一盆叶翠欲滴的瓜叶菊,摆在写字台附近的窗台上,一簇淡紫色的小花迎向窗外的明媚春光,它跟主人一样温文尔雅。赵理海教授谦逊地说:“我是大学里的一个普通教师,虽说教了四十余年课,可是没什么好说啊。”在我们请求下,他比较详细地讲了他是怎样开始学法的,又是怎样当教授和著书立说的,以及近年来出国讲学和参加外事活动的情况。在与赵理海教授一席长谈过程中,我们领略到这位学者的渊博学识,是向几乎一生的时间顽强索取的。在他身上仍保持着中国老一代知识份子那种一身正气、铮铮铁骨的典型性格。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两座山碰不到一起,两个人容易遇到一起”。我们早就想访问广州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我国著名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家夏书章教授,怎奈路遥事忙,只好一拖再拖。说来也巧,于去年岁尾,全国政府法制工作理论讨论会在桂林召开,会上见到了这位谈吐文雅,仪容不凡的老学者。会议中间,夏老既要参与大会的领导工作,又要在休息时间接待法学界的许多新老朋友,难得有闲,但他竟在这种情况下满足了我的请求,答应了我的访问。  相似文献   

9.
早就有个愿望,想去访问北京大学法律系的芮沐教授。人们告诉我,芮先生是位“大忙人”,别看他已七十六岁高龄,可除了研究和教学外,他还担负着大量的社会工作,因此想见他恐怕不易。果然,我几次前往燕园趋访,都未能得见其面。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仍有着如此旺盛的工作精力,着实令我惊讶。十月的一天,我见缝插针,终于在一次会议之余与芮沐教授见了面。芮先生鹤发童颜。声音洪亮,只观其面,无法想象这是一位七十六岁的老人。见面后,我感到人们向我介绍的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6,(8)
《民法通则》颁布以后,我国立法的发展方向如何、怎样有效地保证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的实施,这是法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七月二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北京医院拜访了我国著名法学家陶希晋同志。陶老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于是,话题便从构建中国的法律体系谈起。“记者听说陶老前不久在一次关于《民法  相似文献   

11.
原打算采访倪征(日奥)先生,不曾想,在计划拟定后,忽然从报纸上得悉倪先生应国际法院法官之选,即将赴任。惊喜之余,不免有些懊悔——迟了一步,倪先生行前时间金贵,不好去惊动了。就在要取消原计划的时候,倪先生过去的学生曹奇辰同志告诉我倪先生对我的要求欣然允诺,这确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于是,按约定时间我来到了倪先生的家。倪先生今年七十九岁了,看上去年青十岁不止。他待人热情和气,很快地解除了我这  相似文献   

12.
戚渊 《法学》1995,(11)
记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与制度。近年来,我国立法机关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那么,这些法律、法规对于新经济体制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就此,想请您谈谈您的看法。 郭教授:你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称为“新经济体制建设”,这倒是一个有意义的提法。它使人联想起列宁所倡导的“新经济政策”,那是一个很英明的决策,可惜  相似文献   

13.
从《人民日报》上见到全国政协五届六次全会闭幕的消息后,我立即驱车来到北京东城的一幢式样别致的民居楼,访问了刚从人民大会堂开会回来的政协常委、法制组副组长,中国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林亨元老。林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操着浓重的福州乡音,一一回答了我的采访。笔者有兴趣地聆听着林老对那行云流水般历史岁月的深情回顾,和他对前程似锦的四化大业寄予的无限希冀——  相似文献   

14.
1992年2月2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和著名的政治学家张友渔同志,度过了他一生长达94年的光辉历程,与世长辞了。张老的去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也是法学事业和社会科学事业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是法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门法,也是从事外交事务所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我国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对外往来的日益增多,国际法这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国际法学的研究工作也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在这当中,不少素负盛名的老一代专家学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外交部大使衔法律顾问、本刊的编委李浩培教授,就是一位这样的老学者。八月的一天,我来到北京朝阳区一幢普通的宿舍楼里,访问了这位著名的国际法专家。李浩培先生见我到来,笑着起身相迎。他已是七十八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烁,步履稳健。据说,他过去一直坚持全天上班办公,直  相似文献   

16.
七十五岁高龄的龚祥瑞教授,毕生致力于政治学和行政法学的教学和研究,著译甚丰。我怀着极大兴趣走访了龚祥瑞教授,来到他家的住处,轻叩门扉,巧遇龚老正在家中小憩。最近一段时间龚老很忙,他刚陪同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威到武汉、杭州、南京访问归来;接着将参加中国法学  相似文献   

17.
四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斐然同志的家里。王老已是八十一岁高龄,虽然行动有些不便,但仍然耳聪目明、精神矍烁。他多年从事司法实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法制建设有独到的见解,曾对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和建国初期的司法工作有过出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剥削阶级的法律,作为一个体系是反动的,应该粉碎,但是,对于其中一些具体的概念,可以批判地吸收,这在哲学上叫作‘扬弃’。就如同对一座旧建筑一样,粉碎以后,把砖瓦消消毒,还可以为我所用。”这些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思想的基本观点。今天,人们在经历了种种曲折之后,对于这个思想已经越来越容易理解,甚至感觉语不惊人了。可是,当这番话在五十年代初期说出来的时候,却被冠以替旧法观点张目的“砖  相似文献   

19.
不久以前,武汉大学教授、国际经济法博士研究生导师姚梅镇先生的三十五万字的著作《国际投资法》与读者见面了,引起了国内外各有关方面的人士的关注。姚梅镇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国际投资法研究的专家,他创立了国际投资法学科的体系,为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国际投资法是个新兴学科,国内外立论分歧,在此之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姚先生在近几年教授国际经济法、国际投资法两门课程过程中,阅读了大量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际投资法》这部著作中,他就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了深刻、独到的见解,联系实际阐明了我国应当采取的相应立场。对于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外资的实际工作,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浩培(1906年7月6日—1997年11月6日),当代中国和世界著名法学家。曾就读于东吴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36年考取公费留学,赴英国伦敦政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