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康社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发展观和理想社会模式,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对传统小康社会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小康社会思想符合唯物史观,从小康社会的科学向度分析,它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的逻辑演进,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从小康社会的价值向度分析,小康社会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再次上升为理论,始终观照人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思想的逻辑进程表明,发轫中国古人的社会理想经由中国共产党人的阐述和发挥创新,赋予其时代内涵和新的意义,它在中国的全面建成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5,(5)
唯物史观最显著的特征是发生了日常生活转向。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以人的日常生活和感性活动为基础,实现了从观念史观、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历史观变革。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的一切行动都同需要、利益相关,同人的价值观念相关。作为新历史观的唯物史观蕴含着一场深刻的价值观革命,"民主"和"平等"凸显社会主义本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群众本体论的群众路线。从其内涵上看,群众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路线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即“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即“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政党中心主义"政治中,群众路线在历史空间的演进中分别承载着革命取向的建国功能和执政取向的治国功能。在执政治国逻辑指向下,当前已有张力的群众路线(地位分立、利益分化、互动分离)及其教育必须实行"原则上的主体间性、方法上的双向互动、路径上的群众参与"策略,以期达到国家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中的群众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圣家族》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工人创造一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等群众史观思想。它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觉运用其哲学基本原理逻辑分析的结果,也是他们自觉深入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的产物。这一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后著作中阐发群众史观和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今天批判形形色色的反对和攻击群众史观思想、变相宣传英雄史观思想,真正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国家的真正主人,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是我党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符合时代的要求,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工作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在践行群众路线时表现出复杂性。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复杂性归根到底都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下的群众实践运动。群众史观本身就是唯物史观,因为一切历史都是由群众创造的,他们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推动者。只有认清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才能实现群众在历史中的价值,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才能永葆青春,不断焕发时代光彩。  相似文献   

7.
王懂棋 《唯实》2014,(3):43-45
<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内含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逻辑和实践导向。其二是工作方法,具体到工作实践中,群众路线是具体的、现实的、细节的,它体现在我们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在新的历史阶段,落实群众路线需要我们重视"五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利益和诉求。  相似文献   

8.
袁雷 《实事求是》2016,(1):50-53
从前提上看,社会建设理想的科学设定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人的维度、共产主义的预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从原则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坚持现实选择与未来指向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从主体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科学认识到真正的"人的历史"靠人自身来完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劳动人民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还要坚持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简称"新思想")深刻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是在时间、空间中生成的,"新思想"显现出新时代这一"过程集合体"的真实性的存在样态和向上的目标性气质;以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历史主体即现实的人的生活境遇为依据、以人民为中心、以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为价值旨归,是"新思想"的人学逻辑;历史活动即人民群众感性活动的实践构成了"新思想"的内在品质;"新思想"基于人民群众感性活动的实践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着力于推进改革,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历史方位→历史主体→历史活动→历史规律构成的层层递进的内在统一的逻辑架构的唯物史观解读中,深入把握"新思想"的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立足社会实践,面向"人本身",在不同时期分别从哲学、政治学、唯物史观及政治经济学等不同角度揭示了"人本身"受到宰制的种种因素,确立了自己的批判自由观。考察马克思批判自由观的逻辑演进,可以帮助我们从"人本身"去认识自由问题,对我们从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改善两个向度争取真正自由的生活及推进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姜喜咏 《求实》2007,1(2):32-34
科学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首要特性,但其科学性又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性和人学性的内在同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历史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历史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东西,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唯物史观确立了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的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并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揭示,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位和趋向,为人类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历史由“物”性向“人”性的最终转变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逻辑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实践性、意指性,贯穿于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认同、信仰乃至践行的全过程。其历史逻辑在于回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提供"理想的意图"的历史规律,其现实逻辑在于探究马克思主义"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实践行为的"内在规律性",其话语逻辑在于关注理论观照现实掌握话语主导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成功源自其对群众的有效动员。群众路线是其争取群众的独特方式,其具体表现为调查研究、宣传鼓动、利益赋予及组织领导等四重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争取群众的群众路线方式面临着相应的问题,梳理中国共产党成功争取群众的既有历史和经验是我们探索党群关系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编撰出版,饱含了几代党史人的辛勤汗水、学术信仰和科学精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来记述和阐发历史,是《党史》二卷编撰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整体叙史中注重展现党带领、依靠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懈奋斗史;正确把握党的领袖和人民群众的辩证关系,展现党和人民群众的互动历程;坚持党史眼光和国史胸怀的有机统一;讲清楚党是如何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调查研究,勇于纠正自己错误的。《党史》二卷对党实践群众史观、贯彻群众路线的叙述与总结虽然止于1978年,但其启示和借鉴意义却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得以表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范式。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历史思维为认知前提,突破自然主义的囹圄,阐明历史总体性的思维方式;以群众史观为应有价值,反对英雄史观为代表的个人主义,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以共产主义为实践目标,批判资本逻辑指导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使命。  相似文献   

16.
孟庆仁 《理论学刊》2007,2(6):27-3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地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群众史观的实质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哲学上的论证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发展的总趋势是在历史条件的制约下,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强度越来越大;但是,这种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它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走着一条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始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前提,阐明了现实的人的一般需要;以劳动实践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揭示了人的需要演进的一般规律,并提出在人的劳动实践的推动下,人的需要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逻辑归宿必定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哲学,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两条根本原则。一、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哲学含义首先,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从根本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⑴从历史唯物主义看,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应用、鲜活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石,它不但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4,(11)
<正>如何看待历史之所以成为我们应持续予以追问的重大课题,根本原因或许在于它直接关涉到如何引领现实并成功走向未来。思想的特点在于其多元性。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得以生成的西方文化背景中,在如何看待历史问题上也始终呈现出诸多思想流派,其基本表现形式可大致概括为历史不可知论、历史实用观、神学唯心史观,以及先验理性史观、人本学唯心史观等传统历史理解范式。历史不可知论从人的动机决定历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之所以说群众路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是因为群众史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群众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石,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