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消灭分工"。这一理论主张的提出,曾引发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要澄明"消灭分工"的真实意涵,指明"消灭分工"的现实路径,决不能望文生义,而应该回到马克思的真实理论语境中去。"消灭分工"并不意味着要消灭一切分工或取消"分工"本身存在的合法性。一言以蔽之,"消灭分工"就是消灭旧式分工代之以新式分工,消灭自发分工代之以自觉分工,消灭的是劳动者分工而不是劳动分工,须知,"消灭分工"也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现实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具体语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消灭分工"的思想;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现实状况。马克思理论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指引并号召人们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而不断地进行着"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而消灭这种"现存状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因此,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与马克思理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3.
“分工”范畴,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一书理论构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相对于他们的任何一部著作都更集中、完整地阐述了分工的社会历史作用。一、分工是先前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劳动的历史,而分工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分工作为劳动过程的重要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6)
晚年恩格斯确认了"马克思学派"的基本观念,构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在逻辑,其学术探索并非对马克思思想的重复表达,而是在新时代条件下的理论拓展。他建构的"我们的理论"是否反映马克思哲学特质,是百余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马克思学界从不同角度展开的论争各具价值,但都不能否认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政治立场的一致性以及晚年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独特价值。回到晚年恩格斯的文本视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现实功能及其历史流变,可以把握晚年恩格斯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5.
李娜 《求实》2010,(Z2)
<正>马克思以其创立的唯物与辩证的历史观为指导,精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和取代它的共产主义全球化,它们集中表现为世界历史理论、普遍交往理论、世界市场理论和世界文学理论等。一、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的解读(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告诉我们,第一,前资本主义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孙代尧 《前线》2014,(12):72-76
<正>01马克思去世形成的空白难以弥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在讲话中用"空白"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世界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从实际情况看,马克思逝世时,《资本论》第二、三卷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史上,恩格斯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这不仅因为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典文本,而且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承担着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本并且同各种否定、歪曲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社会思潮作斗争的重要任务.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问题上,恩格斯进行了系统论述,这些论述直到今天看来都具有深刻性、经典性和现实启迪性.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将马克思历史科学奠基于"历史新大陆"的发现之上,认为历史科学的理论形态至今尚未完成,与之相匹配的"哲学"也处于不断的重组之中。阿尔都塞据此批判了误置马克思"历史科学"与马克思"哲学"的错误倾向,并重新检视了恩格斯与列宁阐发马克思历史科学的互补关系,揭示了"科学"与"哲学"、"政治"之间的关联机制。阿尔都塞的解读对厘定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前提、对象与方法具有重要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思辨唯心主义否定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进行了哲学批判,对国民经济学无视群众的贫困生活进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认为,历史活动是实现群众物质利益的活动,指出了无产阶级通过消灭私有财产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们通过对这两种群众观的批判,既解决了为什么要依靠群众的问题,又回答了如何依靠群众开展革命实践的问题。这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未来社会的发展建立在自己的群众观的基础之上,从而使他们的群众观成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德文手稿,充分表明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贡献奠定一个逻辑基础--历史经验论.尽管手稿的写作过程由马克思占主导,马克思当时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高于恩格斯,但是手稿中存在着马克思的"历史本质论"和恩格斯的"历史经验论"的两条不同思路,但不是根本性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恩格斯晚年独立承担起"第二小提琴手"的重任,开始了对国家理论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国家理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包含的治理逻辑对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增奎 《党史博采》2005,(6):150-153
作为马克思的终身合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人,恩格斯的历史地位和理论无疑是不可质疑的.然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他们的思想不仅遭到资产阶级学术界的歪曲和攻击,而且也受到来自马克思主义者内部的曲解.在马克思逝世后尤其在恩格斯逝世后,西方学者中(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学学者)逐渐形成反对恩格斯的浪潮.……  相似文献   

13.
在《共产党宣言》出版150周年之际,笔者重温这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著作,一方面更加深刻领会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实际生活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动,以至"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内函;另一方面也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宣言》中的许多光辉思想和重要论断,迄今仍未过时,甚至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令笔者感受最深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并非剥夺"个人财产"的重要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第一卷第265页。以下引述此书,只注页码)现在理论界不少人因此而认为:共产党、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制,实  相似文献   

14.
石镇平 《理论学刊》2005,3(3):86-88
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过渡时期具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消灭阶级是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是在论证"两个必然"的过程中得以阐发的;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总的来讲,这一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是直接过渡的理论。所以,今天用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应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  相似文献   

15.
百家言     
《求是》2010,(3)
<正>高巍翔: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成功范例,展示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蒲鲁东、杜林等人的论战中对公平思想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为:公平是一个具体、历史的范畴,是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公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在当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不仅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表面平等背后所隐藏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有重要帮助,而且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共产卞义就是要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这个科学结论是毫无疑义的。f日是,什么是私有制?为什么要消灭私有制?消灭何种私有制?何时消灭私有guJ’!用什么手段消灭私有制?等等,认识上就不一致了。因此,正确认识私有制,对于上确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沦.以及党在社会卞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主义和理论意义。山在以往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私有制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制…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根本意义不仅在于为其提供了视角和论域。而且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之所在。简而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社会历史性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解释原则,从静态上看其基本点在于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不可分割性中来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从动态上看其基本点在于从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来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薛俊强 《探索》2006,4(3):170-176
当前学界兴起一股用"差异"、"对立"、"还原"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无疑是有意割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本文对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他们的哲学思想是同一中的"差异".澄清这一点,对于当前正确认识、评价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基础上,使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并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当前,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一致性的观点,拓宽妇女解放的路径,揭示男权制文化历史和心理对妇女解放的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