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转型条件下,组织社会资本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本文对正式结构的变迁和非正式结构的表现及其功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是结构制约与组织建构的关系,正式结构规定了组织行为的可能性空间,非正式结构则将这种规定性现实化和策略化。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实践证明,这些问题主要由制度因素引起,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重视农村的制度效能.以制度经济学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关系为理论视角,来探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学的正式制度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统一的保障,人文化的非正式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秩序和谐的合法性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实现科学正式制度与人文化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跟踪中国南部X省人大为了提升人大代表履职绩效而引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技术创新过程,发现技术创新在正式制度领域和非正式制度领域发挥的功能不同,正式制度的模糊性为非正式制度惰性提供了土壤。在非正式制度的制度惰性较高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可以提升制度绩效的空间有限。这一发现揭示制度弹性虽然可以为制度创新提供空间,但也恰恰是制度创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危机所在。  相似文献   

4.
刘绍云 《理论学刊》2005,(10):104-106
中国古代社会在寻求自己的秩序调控方式过程中,基于自身文化环境的特点,形成了以宗教戒律为个体层、以家规为宗族层、以国法为社会层的独特社会秩序调控系统。它具备多层次、强渗透、全方位的特性,为古代社会秩序的长期和谐稳定带来了基于制度而又超越制度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转型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心。对正处于大转型阶段的当下中国来说,城市治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在充分激发城市创造性活力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动态稳定的内生机制,既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现代经济主引擎和现代文明传播中心的功能,又有效避免城市在快速膨胀过程中成为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集散地。中国城市化的特殊背景及其特殊的推进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治理难题,决定了城市治理创新的现实路径是遵循有效性原则,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体制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探索和建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作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以全面整合城市治理资源,有效应对城市治理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然而,改革与发展难免产生不稳定因素,因此,正确认识社会稳定问题,正视社会变革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社会稳定涵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状态。它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和思想观念的稳定以及人心的稳定。是以上诸方面稳定的有机统一。其中,政治稳定是保证,经济稳定是基础,社会生活秩序稳定是关键,思想稳定是前提,人心稳定是实质。稳定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7.
扈海鹂 《唯实》2009,(7):75-80
由于乡村社会被嵌入了工业化、市场化的轨道中,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秩序”与“乡村文化”建构问题重新被提出来。中国已经步入了“利益时代”,让农民合理得到“秩序”中的公共资源,是对社会秩序设置的挑战。支撑“秩序”的乡村文化也面临新的建构。它应该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同,包括对以制度公正、公民尊重为基础的公民文化的认同,包括对以差异性为基础的乡村社会多样性发展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社会结构逐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我国的社会转型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特个性,并不断建构着转型社会的新秩序。,为此,必须客观面对秩序变迁中存在的问题,更新秩序理念,重建转型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产阶层在发达国家是社会的“稳定器”,发展中国家能否克服成长起来的城市中产阶层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呢?通过对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功能理论论争的回顾,分析当前城市中产阶层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所积累的物质基础使得中国具备了解决中产阶层与秩序稳定、民主发展困难的能力,从而实现中产阶层成长与社会秩序稳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陈成文  陈静 《探索》2020,(1):131-141
在传统社会,习惯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习惯是指特定群体成员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构建起来的、并为他们所认同与遵从的一种非正式制度。习惯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性建构、文化性建构和规范性建构。从经验考察的结果来看,习惯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并不是明确的,而是模糊与复杂的。习惯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要有价值—耦合机制、权力—冲突机制、价值—整合机制等三种机制。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习惯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就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学会正确评估习惯功能的"净差额";二是要理性引导习惯的变迁方向;三是要善于发挥习惯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浅论法道德对我国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求实》2002,(Z2)
法律秩序是法律调整下的人类社会的条理化状态 ,也是法律规范下的主体生活模式。自古以来 ,法律就是与秩序相关联的。法律的精神如果缺乏道德内涵是无法想象的 ,这样的法不可能是良法 ,由此引起而建构的社会秩序也决不可能是法律秩序。法律秩序的形成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 ,它受束于各种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和对抗的因素 ,使得法律秩序的形成过程充满着种种不法现象 ,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正在进行民主化进程的国度 ,现实的法律秩序总是与理想的法律秩序相距较远 ,与法律、社会良秩相对抗的行为总是存在 ,呈现出的便是社会秩序和道德失范。一、…  相似文献   

12.
解析当今中国社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有机体的运行需要来自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支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综观我国制度变迁与创新过程,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存在诸多不和谐的方面,需要我们在认清原因的基础上,促进其协调发展,以保证制度对于社会有机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5,(9)
《德意志意识形态》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秩序变迁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里,由自发分工和私有制导致的私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对立是产生异化秩序的主要原因。国家是人们共同利益或普遍利益的虚幻代表,目的是把社会秩序控制在统治所需要的范围内。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具备了共产主义的内在本质和特征,为构建公正和谐的人类社会新秩序提供了制度和社会条件,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活中仍存在失序或无序现象。《形态》中的光辉思想能为面向中国问题,建构当代中国社会新秩序提供宝贵的指引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波兰尼在其所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试图提出一种用以替代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中间道路,并籍此而发展出一条能提供经济发展、安定、和谐、自由平等的社会。波兰尼将人类的经济生产方式概括为三种类型:市场经济、再分配经济和互惠经济。既有市场转型理论范式着重分析作为正式制度的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经济的作用,而忽略了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互惠经济的作用。回归波兰尼的"互惠经济",将有助于更加完整地从一种立体的角度来阐释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5.
尚未获得法定身份的文化遗产,往往在等待保护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危机。对非正式遗产进行保护利用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持续推进相关立法,使之通过法律程序尽快申报为正式遗产。对于难以列入正式名录的小众化遗产,则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法规引导,鼓励运筹各方资源以社区价值观来维系遗产风貌。各种利益相关方需要在互动博弈中形成自发法,并与政府部门制定的保护法规体系进行整合,导向有利于非正式遗产保护利用动态平衡的法律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实现社会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建构起发展的政治秩序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冲突与整合是政治秩序发展的逻辑起点,我们要正确认识冲突产生的根源,推进政治整合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政治秩序体现了政治发展的内在诉求,构建发展的政治秩序是推进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度与文化的交互作用是建构发展秩序的路径选择,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式,协调制度与文化的作用,以民主建设为目标,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要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腾飞,必须以民为本构建持久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不是僵化,而是保持一种和谐有序的运行、发展、创新过程。因此,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是要创建各种社会秩序,主要是民主秩序、市场秩序、民生秩序。  相似文献   

18.
<无极>剧组破坏环境事件,彰显出行政问责制度的不足.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不仅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的更新,而且包括非正式制度的扬弃与重建.实施行政问责在注重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的同时,必须关注非正式制度的培育与改进.因此应建设行政问责文化以寻求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式制度安排的确立对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仅有正式制度安排还不足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主要基于契约化和法制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非正式制度(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也应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目标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度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伟 《学习论坛》2005,21(12):29-32
当前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制度运行机制三方面的缺陷。正式制度方面的缺陷包括:资源配置权力过度集中,中央和地方权力交叉过多且职责不清等。非正式制度方面的缺陷包括:诚信缺失,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到位,对成功的理解和评价标准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社会评价体系,法律法治意识淡薄,遵纪守法的观念不强等。克服这些缺陷,应当坚持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的制度创新取向,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降低制度创新和制度运行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