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培韧 《山东审判》2003,19(4):9-11
党的十六人提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为了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推进人民法院改革,我们特别约请了三位对司法体制改革颇有研究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观念既是制度构建的基础又是制度运行的驱动力。司法制度的运行同样离不开观念的支撑和推动。要建构司法权威的法律实现机制,必须培养人们的法治意识,培育程序权威的理念,树立理性的权威解释观,注重法庭仪式与法庭秩序的权威文化功能,使其成为司法权威的观念性动力。  相似文献   

3.
置身改革大潮,我们应当保持积极、理性、宽容的态度,不被各种传说和流言所惑,安心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提出意见建议,这才是作为一个法院工作人员应有的行为,这样才能为改革不断注入正能景,才能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4.
论司法理性     
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上明确使用司法理性的提法,理论界已有学者开始用司法理性一词来定义法律共同体的概念和特征。笔者认为,司法理性的概念主要是在这样两种语义下使用的。首先,它主要指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所体现的法律人所特有的理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司法改革必须妥善处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顶层设计依赖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也必须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敢实践中推进。以一线法官检察官为本、面向基层、眼睛向下的司法改革实施方案,才能取得预期成效。其中,引入竞争性因素,是调动地方与基层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参与司法改革积极性、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6.
司法改革,近年来一直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始终认为,司法改革是一个阵痛过程,自然会触及一些利益,可能会有一些不情愿。然而,长痛不如短痛,最终的受益者永远是我们的司法体制和我们的人民群众。本期我们编发的几篇有关司法改革的文章,很显然,既有真知灼见,也有切肤之痛。既找出了现实的难题,又指出了未来的目标。由于司法改革步伐的加快,其中有些观点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如统一司法考试、统一服装等。也许这就是希望。当然,我们更渴望这些希望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8.
司法理性是指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程序技术进行法律推理和判断、寻求结论的妥当性所体现出的一种睿智和能力。司法理性是形式理性、实质理性以及实践理性的统一。法官在司法裁判时运用法律推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彰显司法理性的过程。因此通过法律推理促进理性司法,从而实现司法公正是我们追求的法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刑事司法的理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司法是一种最具理性色彩的活动。不论是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还是具体的刑事司法活动,都应当受到刑法目的的制约,坚持理性原则。(一)刑法的理性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刑法的发展史,是随着人类对犯罪认识的深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寻找更有效的制裁手段的过程,是人类从本能的报复向理智的惩罚演进的理性化过程。与对犯罪的认识相适应,人类对犯罪的制裁也经历了一个从本能到理性的进化过程。刑法产生之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侵害,往往是由被侵害的个人或其所属的民族、家族向对方“讨还血债”。这种基于本能的血亲复仇受感情的驱使,往往是…  相似文献   

10.
刘泓  申细云 《法制与社会》2011,(30):106-107
能动司法是司法活动的新理念。能动司法的政治道德基础是司法的人民性、民主性。能动司法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司法的正义与高效。本丈通过对能动司法法律价值的分析,澄清人们对能动司法的错误认识,增强司法机关贯彻能动司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挑战与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去年10月,肖扬院长成功访美,促进了中国司法与世界司法的交流,宣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推动了中外司法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本文即选自肖扬院长当时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有着300多年悠久历史的耶鲁大学全球闻名,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法学家。不仅有5位美国总统毕业于耶鲁大学,而且中国的第一个留美学者容闳也是在耶鲁大学拿到的学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在中国向美国派谴留学生的150年里,耶鲁大学也为中国培养了许多杰出人士。  相似文献   

12.
李建建 《山东审判》2003,19(4):32-35
法律解释概言之是指主体对法律文本的意思与内涵的理解与说明。正如德沃金所指出的“法律是一种阐释性的概念”,只要有法律,便会存在法律解释。而其中根本原因在于法律要被适用,静态的法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相遭遇即会产生解释法律的需求,法律不被适用,则根本无解释之必要。因此,法律解释与司法密不  相似文献   

13.
高志刚 《法学论坛》2022,37(1):97-108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司法改革的推进需要在实践理性的指导下,通过新的方法论体系来予以重新解读和把握。当下司法改革的方法论面临价值理性缺失、工具理性误区和理论范式失衡的现实困境,需要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借鉴和利用多种社会科学方法,透过多种视角探讨如何认识改革、如何推进改革、如何评价改革,在实践建构中实现方法体系的反思性整合。以制度化的社会回应型司法为基本目标,协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统合国家治理的实践逻辑与法治的价值逻辑,统筹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和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以"注情重理"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法律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并直接影响裁判的司法公信力。为实现裁判实质正义,要求法官在裁判理念上,树立个案公正的价值取向,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在诉讼程序上,加强审判程序公正公开,促进客观公正与主观公正相统一;在裁判方法上,加强自由裁量适用,实现司法逻辑与司法经验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司法经历之中,时常面对着这样的理论追问:权大还是法大? 答案当然是众所周知的.但现实的司法现象往往使这样的答案显得苍白无力,充满着质疑.同样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我们还往往谨小慎微地思考着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毋庸置疑,理论上对这个关系的解释也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司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 言古来的公权者 ,不论国内、国际或区域的 ,也不论民主、专制或独裁的 ,都得确立规则 ,管理事务 ,裁决纠纷。这三项职能 ,便是现代所谓立法、行政和司法。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配置、载体乃至名称 ,因治国理念、政治体制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多有差异。作为公共权力 ,司法的责任是裁决涉案纠纷 ,施与公力救济 ,以公正为要旨。然究竟何为公正 ,如何公正 ,又取决于不同时代和场景里的理解和条件。因此 ,就像古希腊哲人所说不能两次踏入的一条河流 ,大至政治原则、审判体制、法官制度 ,小至法庭布置、法官服饰、判决用语 ,司法总在不断变…  相似文献   

17.
刘岩  杜晨妍 《行政与法》2008,1(4):124-126
司法理性的主要语义是指法官的理性,另一种语义是指司法制度的合理性。对司法理性的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界定:目的性是司法理性的首要特征,确定性是司法理性的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司法理性的本质,保守性是司法理性的内在特征,论证性是司法理性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8.
理性思考司法行政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搞好通联工作,现就如何理性思考司法行政工作和大家讨论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司法行政工作。我们都是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什么是司法行政工作,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平常,但却不是都能搞的很清楚的。对这个基础性的问题,趁这次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第二,如何对我们目前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纠纷解决是法院所承担的核心社会职能。在纠纷解决当中,裁判理性是司法裁判理性化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内在动力,需要在权衡各种复杂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时,裁判理性的展开总是面临着审判裁量的二维权衡和反思,并集中在“落实规则治理和审判裁量”之间的调适状态中。在裁判理性的具体展开中,审判裁量的二维权衡关涉裁量正义的最终实现。人类理性化的发展是不可抑制的,而司法的技术权威是司法权威建构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司法过程能动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民事纠纷的复杂化,大量的现代型诉讼将各种对社会、政治以及政策决定都非常重要的问题带入法院.面对日益增多的虽无制定法上既有权利依据,但人们似乎在根据一种"新的权利"诉诸司法的要求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就涉及到对司法过程功能的理解.以松花江污染案为契机,在对司法过程的能动性进行解析并从诉的利益角度予以审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现实性进行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