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玉娟 《世纪桥》2003,(1):9-11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最富生机的生长点。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  相似文献   

2.
主体意识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论“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 2 0 0 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 2 0 0 2年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就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挥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论述。一…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提高教育素质”的重要论断,并且反复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两条原理之间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关系,“提高教育素质”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现阶段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又一重要贡献。 一、如何理解教育素质 “七一”讲话指出:“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发展”的思想。在邓小平的著作中有关发展的主张和论述随处可见,如“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等等。关于发展和加快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对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的基本原理,它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基本理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求人们必须从发展着的社会关系去理解人的本质,在实践过程中把握人的本质,而不是从固定的“人的本质”的概念去理解其本性及社会活动。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是研究一切主体学说的逻辑起点,以行政主体伦理问题研究为主的行政伦理学也不例外,它对我国当代行政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栋梁 《学习月刊》2010,(10):44-45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根据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笔者认为,“全面发展”应包含人的自身的充分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党的纲领性文献,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江泽民同志关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内涵丰富,意趣高远,具有全新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和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题中之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然要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要求人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协调发展。可见,科学的发展观,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敏 《理论学刊》2002,1(3):18-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唯物史观的创立,才为有关“人的发展”学说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由此阐发的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其历史的实现过程,才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我国,我们党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一个重新认识和深化实践的过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社会的“全面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它全面深刻地记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我们党恢复光大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共享,即共同享有。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水平上,对共享发展的认识和诉求也会不同。古人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苟富贵,勿相忘”。这是古代中国人关于共享观念的朴素认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科学预测是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位与概括;江泽民关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化与创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整合与拓展。实践永无止境,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殷霞 《发展论坛》2002,(9):15-17
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与发展方式的预言,也是其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理论界,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常常被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所遮蔽,造成马克思主义只注重“类”而不讲“个人”的误解。其实在马克思的经典著述中,个人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有区分的。现在,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哲学界定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戈士国 《探索》2005,46(2):173-174
对“人”与“本”的把握构成理解“以人为本”的基础。“社会的人”和“总体的人”构成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主张和心理预期。在“以人为本”的命题中,“本”的范畴体现了以人为根基为归宿的真理态度、价值取向和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5.
姜洪超 《求实》2007,1(5):8-11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科学命题,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阐述,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和目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体现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从“两个大局”到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再到“五个统筹”;从“两手抓”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再到强调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市场经济是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环节的观点。在阐述该观点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出发,讨论了“物的联系”阶段的确立及其特点;接着,又详细论述了“物的联系”的现实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1世纪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努力使“三个代表”要求制度化、法律化,是确保其成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的根本性措施,也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依法治国对先进生产力的促进与保障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现代法律通过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深层次上说,这…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突出强调了先进生产力,强调了生产力当中人的作用,突出了科技对先进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对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以做好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应把握“人的本质”。这是做好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人的本质怎么认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