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994年秋,我从南通市委宣传部门来到市政协机关报到工作。时光荏苒,一晃整整20年过去了。其间,我也有机会离开政协到其他党政部门或县市工作,由于政协工作需要,自己没有"走出去"。20年结缘政协、扎根政协、服务政协的人生经历,让我心中种下了挥之不去的"政协情结"。在政协工作的岁月,我与日俱增地了解政协、认识政协、融入政协,早已深深地爱上政协。政协是个大学校:置身其中,犹如在缤纷的花园  相似文献   

2.
《江苏政协》是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自己的刊物。到镇江市政协工作以后,我与《江苏政协》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我思考政协工作的时候,总会翻一翻《江苏政协》,认真阅读,细细品味,常常从中得到启发。我认为《江苏政协》在全省政协工作中发挥了几个"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柴招军 《乡音》2011,(9):27
2007年9月,我从邯郸市丛台区文教体局借调区政协办公室,主要负责文字综合工作。不知不觉间,到政协已经4年了。4年间,在政协大家庭里,我学到了新知识,结识了新朋友,锻炼了工作能力,政协成为我的人生大学。到政协之前,我对政协的了解十分肤浅,甚至还有过偏见。曾一度错误地认为政协"不决策、不立法、不行政",只不过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发挥  相似文献   

4.
我热爱政协     
以前,"政协"于我是很常见的一个词,但并不熟悉,仅有几次礼仪式的接触,并无实质性的工作来往。2005年10月,市委组织部按照转业干部积分原则进行分配,那时我才注意到政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政协办公室的职位。走进政协,我开始真正热爱政协。  相似文献   

5.
我是2002年底调到遵化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工作的。当时正是四届政协换届的准备阶段,工作比较繁忙,我被抽到政协办公室帮忙。  相似文献   

6.
我爱政协     
10年前,“政协”这两个字,在我的意识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名词。难忘的1999年,我不仅成了一名光荣的政协委员,而且有幸被招录到濮阳市政协,并先后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工作。从责任使然,到乐于奉献,使我了解了政协,理解了政协,融入了政协,爱上了政协。政协—成了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7月,我从南通市通州区政府转岗到区政协工作,担任区政协党组书记,今年初换届以后,担任区政协主席。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政协工作的"新兵",不断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推动政协工作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大团结大联合作用,是我的首要任务。学习中,我结识了《江苏政协》这位良师益友,获益匪浅。她是工作助手。《江苏政协》如一朵来自大自然氤氲着泥土芳香的百合花,朴实无华却花香四溢。她高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天津政协》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从我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河东区政协工作,就喜欢上了《天津政协》杂志(当时为《团结与民主》杂志),每期必看,每篇必读,至今已坚持了13年。可以说,《天津政协》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传授了我知识,开阔了我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十年成长路     
袁士坚 《乡音》2011,(6):29
我是2001年调入磁县政协工作的,到现在已整整10年了。记得刚刚调入政协时,政协是干什么的?政协会议怎么开?界别怎么划分?工作报告提案怎么写?调研怎么搞?调研报告怎么写?我都搞不清楚。办公室主任周勇送了我一本《政协知识与实践》的书,让我仔细阅读,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月,我接过连云港市政协主席的"接力棒",成为政协战线的一名"新兵"。面对全新的岗位、全新的内容、全新的使命,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增强政协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江苏政协》作为全省政协系统最具权威性的刊物,成为我在政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根本遵循。如果我  相似文献   

11.
袁士坚 《乡音》2013,(7):48-48
我与《乡音》的交往已有13年了,从一开始的初识,到现在的割舍不开,是《乡音》的启迪让我开始了写作,是《乡音》的引导和《乡音》编辑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爱上写作,学会了写作。我2001年刚到磁县政协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份杂志就是《乡音》,初入政协的我对政协知识、政协工作有些茫然,是她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如饥似渴,从政协知识的海洋中吸取了自己的能量,很快地进入了工作角色。  相似文献   

12.
王玲 《乡音》2013,(5):50-50
2005年3月,我调入吴桥县政协办公室,负责资料工作。刚开始时,我对政协的性质、知识,知之甚少,不知政协工作怎么做,就请教办公室李主任。李主任说:"政协工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你先看看这些《乡音》杂志吧!《乡音》是省政协机关刊物,是为全省各级政协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3月13日这是十二届全国政协成立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议。借此机会,我就几个问题谈些认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对政协工作的认识对于政协工作,我和在座的大多数副主席、常委一样,是一个新兵。最近这段时间,我专门请教了贾庆林等同志,听取了有关同志的介绍,反复阅读了政协章程和政协的八项规章制度,对政协工作有了一些认识。政协章程和八项规章制度,可以简称为"一加八",这是做好政协工作的规矩和基础。本届政协多数副主席和近一半的常委之前都没有从事过政协工  相似文献   

14.
周广昌 《乡音》2012,(8):30-30
1990年至1991年,我在阳原县政协任过主席,之后到县人大常委会任主任。我在县政协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政协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离开政协后,我仍关心县里的政协工作,特别是退休后的2003年,我被县政协聘为《社情民意》信息员,此后参加调研的机会就更多了。在多次调研中,最难忘的是阳原县风力发电项目落实的调研工...  相似文献   

15.
汪东林 《春秋》2009,(5):40-43
1962年12月20日至1963年1月11日。全国政协召开首次文史资料工作会议。我被抽调参加这次会议工作,任务是当小组秘书。即负责一个会议代表小组的记录和简报工作。由于我是才调到政协机关两二三个月的年轻干部,我的顶头上司特别向我介绍政协文史工作的情况。他在强调了政协文史工作的重要性后关照我:“这次会议的总负责人是政协申伯纯副秘书长,他也是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日常主持常务工作的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6.
申志兴 《乡音》2013,(8):50-50
岁月荏苒,进入大名县政协工作已经10年了。平时,我没有收藏杂志的习惯,但唯独收藏《乡音》,看着案桌上厚厚的一摞《乡音》杂志,我真想发自内心地说一句《:乡音》,真心真意谢谢你!《乡音》,真心真意谢谢你,是你改变了我对政协工作的看法。初进政协,总认为政协工作没有什么事可做,自从认识了你,我对政协工作的看法彻  相似文献   

17.
我不仅是“老政协”,而且还两进政协。两次进政协的感受自然不同,说起来感慨颇多。我原在乡里当教师,1988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内邱县北岭中学调到县政协工作,任干事,负责文字工作。开始,由于业务上的生疏,工作无从下手,有劲儿使不上。于是我主动拜政协人为师,学习他们做政协工作的经验,并认真钻研政协统战理论知识,还向同事们学习公文写作知识。为尽快进入角色,做好政协的宣传工作,我随时剪报,将《人民政协报》、《政协通讯》中的文章剪下来,作为写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俊如 《乡音》2014,(4):52-52
初识《乡音》是在2008年,那时,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从原来的工作单位来到滦县政协。刚到政协,我对政协知识知之甚少,更不知道政协工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叶书龙 《乡音》2015,(4):31
我于1982年参加工作,先是在南皮县农业局,继之团县委、县委宣传部,至2009年2月调任县政协科教文史委员会主任。走进政协,很快进入了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切身感到,政协的工作的确大有作为,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把政协工作宣传出去,是我进县政协工作不久就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时主编过《沧州日报·南皮版》,就想办一张政协报。我把想法向主席边疆汇报后,得到了大力支持,报名定为《南皮政协》内  相似文献   

20.
《乡音》2006,(7)
23年前,我被调到保定市政协当司机。这之前,我对"政协"二字十分陌生,当时心想,有车开就行了。没想到,进政协不久就给我很大的触动,尤其是常务副主席梁佩秋给了我难以忘怀的教诲。初识梁佩秋副主席,他给我的印象像慈父而不像高官。他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后说,在政协要想当个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