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了人类历史上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并说:“这三种婚姻形式在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这就是人类婚姻家庭形式所经历的历史发展过程。一、群婚制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离出  相似文献   

2.
无效婚姻的静态识别与动态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男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形成当时社会群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社会形式。①但必须指出,婚姻作为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它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法律现象”。②因此,只有符合当时社会制度(原始社会为婚姻习惯、阶级社会为婚姻法律)的男女两性结合...  相似文献   

3.
1.在人类历史上,婚姻家庭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婚姻家庭作为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并不是自始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两性关系没有任何限制,不存在什么婚姻家庭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断发展。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苏镧浠 《法制与社会》2012,(29):175+181
在人类发展史上,婚姻家庭形式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三种基本形式,个体婚制代替群婚制和对偶婚制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伟大进步,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个体婚制也始终是人类文明时代婚姻家庭的基本形式.个体婚制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其存在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从个体婚的类型演进出发,阐述了我国现今一夫一妻制最终确立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爱情、性、共同生活、生育是婚姻的基本元素,亦是追寻婚姻意蕴之钥匙。围绕这些元素,人类社会构建了一整套婚姻制度。但在老年人婚姻中,婚姻内涵发生明显变化,原有的仅对标年轻群体婚姻形态的婚姻规则遭遇巨大挑战。传统社会人均寿命不高,在严密的婚姻伦理加持下,婚姻一旦缔结即处于极强的稳定状态,故婚姻规则聚焦年轻群体即为已足。但在传统婚姻伦理崩解之现代老龄社会,老年人成为婚姻关系之活跃参加者,因而婚姻规则需要展开全龄视域的检视。在既有婚姻制度外,根据老龄社会之需求,补充构建“注册伴侣”制度和“见(公)证互惠”制度,形成见(公)证互惠—注册伴侣—狭义婚姻之多元规则,视情况酌定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值得正视和深入探讨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李晓宇 《法制与社会》2013,(21):272-273
婚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持久、最具特色的一种男女两性的结合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劳动分工,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常说"情比金坚",由此也可见中国人对于婚姻的重视。然而,最近的"离婚潮""排队离婚"等现象让人不禁对婚姻开始怀疑:婚姻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是不是婚姻只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催化剂,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简单工具?人们对于婚姻如此轻视是否预示着社会转型的某种趋势?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为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为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求结婚的男女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另方面,要求结婚的男女要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具备了结婚的条件,只是有了结婚的可能性;而履行了结婚程序,这种可能性才能变为现实性.这就是说,履行了结婚程序,就意味着得到了社会的确认,为社会所确认的婚姻才具有法律效力,受到国家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SUPERFICIALVIEWONTHEPROBLEMOFMARRIAGEANDFAMILY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阶级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制度都具有~定的法律形式。婚姻家庭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婚姻家庭不是自始存在永恒不变的,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简单地说家庭包括婚姻,家庭离不开婚姻,婚姻组成了家庭,婚姻产生了家庭。婚姻家庭有其本身自然属性,男女的性差别,生理本能上繁衍后代等都说明了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婚姻家庭还有其社会属性,它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9.
关于婚姻自由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被认为是人伦之始,是现实社会中建立家庭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人类在采用婚姻这种方式构筑社会基本体系的时候,为了保证这个被构筑体系的稳定性,人为的在男女长时间的两性关系上设立了许多障碍,从而达到规范和掌握微观社会的目的。在这诸多条件的桎梏下,婚姻成立的私益要件,即结婚双方当事人基于合意而结合所体现的个人意思自治不受公力及其他外部因素干涉的权利,也艰难的被确立下来了。一、婚姻是两性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要论婚姻自由原则,就不得不涉及到婚姻这个概念。对婚姻的定义,我认为,婚姻应当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
事实婚姻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本文就其认定、处理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何谓事实婚姻对事实婚姻的概念众口不一,主要是因为将其与表现形式相混淆了。总的来说,事实婚姻可表述为:没有履行一定的程序而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男女之间的婚姻。其主体范围与所经程序上应有宽窄之别。就主体范围而言广义事实婚姻应为不履行一定程序的男女(不论有无配偶)以夫妻关系而共同生活的婚姻;狭义事实婿姻应为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履行一定的程序而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婚姻。  相似文献   

11.
事实婚姻是我国现实存在的一种婚姻形式,在城乡都常有发生,特别是在农村占有相当大比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一部分农村中的事实婚姻约占40—60%,且仍有发展的趋势。对这种婚姻的性质应如何认识,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如何防治和减少这种婚姻的发生,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一、婚姻的一般构成与事实婚姻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婚姻便成为法律上的概念。凡男女两性的结合,必须具  相似文献   

12.
“走婚”本是云南摩梭人不婚而居、不婚而伴的特殊婚姻模式.如今,这种特殊的婚姻模式已悄然演变为单身老年男女“搭伴养老”的家庭形式.安徽省合肥市一位“走婚”10年的老人因这种特殊的家庭形式丧失了百万元家产继承权.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把原始社会末期,从父系家长制演进到我国夏、商、周三代的政体称为宗法贵族君主制,即宗法礼制。这是一种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宗法利制的产生为自秦朝以后的封建专制君主制奠定了超级稳定的社会基础。它的影响今天也还存在,仍然是我们在建设现代化法制过程中一大心理障碍。氏族社会首领和早期奴隶社会的统治者者们杜撰出来的英雄本人就是神,或神与人·结合而生的后代之说;统治者的权力和权术是来源于“神意”之说在远古人类社会十分盛行,后来干脆称君主为“天子”。对于崇尚自然神生活在古代氏族社会中的黎民百姓来说…  相似文献   

14.
从《诗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周礼的妇德观念,包括押多子、与夫和、无才、顺从、美貌和稳重等等,这些妇德在婚姻中非常重要。周代的婚姻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是巩固血缘势力的关键,在婚姻被赋予“合二姓之好”的使命之后,周礼中的妇德就围绕着这个中心,在婚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婚姻是家庭的支柱,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所以就某种意义上说,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生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婚姻”这种在我国靠媒妁之言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传统,也并入了信息的网络。眼下,随着电脑、报刊、电视征婚的应运而生,许多预婚青年男女纷纷走出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婚姻道德?姻婚道德就是一定社会婚姻是非的标准。它表明一个社会的婚姻形态与道德观点的相互关系。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它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复杂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婚姻的社会性就在于,任何婚姻都是由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并受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它是  相似文献   

17.
两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一方面,统治者建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体系,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严格起来;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礼”虽对婚姻有种种限制并被统治者提倡,但两汉男女婚姻还是比较自由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离婚率与离婚方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婚之事小乎大乎 ?谓之小者曰 :离婚乃男女情变 ,而男女之情自古未知为何物 ,故变幻无常其实寻常 ,于是不足为训。谓之大者曰 :婚姻虽为男女私情 ,但合之为情 ,离之为变 ,合乃社会安详之基 ,离则社会躁乱之由 ;况男女结合 ,实阴阳结合 ,男女离异 ,实阴阳裂变 ,而阴阳之变自古为天地之变。是所以离婚事之大莫有其上者 ,于社会稳定发展之影响亦潜移默化。改革开放以来 ,国情民风变异凡人都有觉察 ,然其中阴阳离合裂变 ,未必人人皆知。田岚之文 ,小中寓大 ,取之于万千男女 ,教之于社会众生。述其前因 ,明其后果 ,引世人警醒 ,令男女为训。更能佐以个案资料统计论证 ,并兼传离合情理之用和法律之规 ,最终引出制度设置一己之见。窃以为此文要义不在男女之事 ,而是社会之事 ,法治之事 ,因其为阴阳之事 ,故又是天地常事大事。故以其大而荐之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男女之分,他们共同生活,延续着人类的历史。可以说,在人类社会中,两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观念、社会规则等多反面的原因,使女性长期处于不平等地位。所以,在性别差异客观存在的条件下,两性和谐就成为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0.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为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我国婚姻法就结婚问题专设一章.明确规定了男女结婚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和程序,从法律上明确了有效婚姻的构成要件。但是对无效婚姻问题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使现实生活中和审判实践中对婚姻是否有效的认定标准都出现了混乱,导致大量无效婚姻以佥的面目存在于我国社会中,违法者却得不到应有的制裁,这既严重违背了婚姻法的原则精神,又降低了我国的婚姻质量。所以,在我国以法律形式确立无效婚姻制度应该成为我们法学界和审判实践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似从我国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