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西方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反映了西方左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努力尝试,其理论观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众多领域。在社会政策领域,"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及其改革作出重新反思,提出"无责任即无权利",倡导积极的福利观和建立社会投资性国家,标志了西方社会政策新的转型。而西方社会政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一种认识,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走资本主义。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解和曲解。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时代。世界上存在两条社会现代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观实现了四重超越:一是在世界历史主体资格问题上,以"现实的人"超越了黑格尔"绝对精神",奠定了世界历史的唯物主义基座;二是在参与世界历史的国家资格问题上,以落后国家和民族的"跨越"发展超越了黑格尔的落后民族不在场的缺陷,指出了落后国家世界历史化的特殊路径;三是在世界历史发展道路问题上,以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了黑格尔抽象的、唯一的西方化道路,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真相;四是在世界历史演进格局问题上,以"并行"图示彻底放逐了黑格尔的"欧洲中心论",成就了特色化和真正多样性发展的理论雏形.经过这四大超越,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不仅是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而且交给了东方社会以特色化方式走向共产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为东方社会搭建了通往共产主义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4.
哲学源于现实生活世界,因现实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而产生,可是在哲学发展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远离"生活世界的现象。无论是古代独断论的哲学本体论还是近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哲学都陷入了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困境。如何使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被公认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其中以现代西方语言学转向为根本标志。胡塞尔首先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海德格尔的"生存共在"、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都在寻找哲学生活化道路的可能性。马克思虽没有直接提出"生活世界"这一命题,但其哲学观作为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依据从现实社会本身出发这一主旨,并由此展开其研究的全部路径、方法和问题域。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反思西方哲学家对"生活世界"这一理论的探讨,在比较中发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旨趣,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理论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把日本视为"天然盟友",甚至某些西方国家自以为对日本抱有"天然好感"的原因,除了战略利益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自以为日本与自己"价值观相同",认为日本"最像西方",日本最愿意向西方学习。但是,日本的历史观存在着重大问题,这不仅是对日本自己的历史认识有问题,日本对于世界历史的认识,问题则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人间正道,这条人间正道的确立是一条超越"两个30年"的艰辛历史过程,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1):9
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把这条道路的特点概括为"五合一":一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中国不但不会搞西方列强侵略、掠夺、战争、扩张那  相似文献   

8.
周天 《学理论》2013,(18):23-26
作为西方七大国之一的资本主义国家,加拿大自建立自治领以来在发展道路上具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加拿大长期的君主立宪制历史、移民政策逐渐平等开放、各民族逐渐融合发展、各族文化构成民族"马赛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利用法治和协商来解决种族矛盾等,构成了加拿大自建立自治领以来国内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同样具有着较强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概念是东西方学界流行的一个界定现代国家性质的概念。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混乱和分歧。有的把民族国家界定为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有的则把它界定为主权国家。这种混乱主要是由"民族"这个概念的混乱引起的。民族概念在西方各国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两种理解,一种是政治上的(主权人民),另一种是种族-文化上的,后者在非西方国家得到更多的传播和流行。这种混乱和分歧实际上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问题造成的,因而,民族和民族国家概念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局限性。其历史性说明了它存在的某种合理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反映和认识复杂的世界现实,二是容易给政治实践带来危害。民族国家观念及其背后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是导致多民族国家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杀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西方一些国家民族分离运动的重要诱因。正确的出路是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把"民族国家"概念放到它应该放的适当位置,然后用新的概念去认识和表述不同的国家形式,并用新的国家理念去指导不同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1,(2):9-9
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我把这条道路的特点概括为“五合一”:一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中国不但不会搞西方列强侵略、掠夺、战争、扩张那一套,还要把我们的力量用来为世界和平服务,将发展与和平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70年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道路超越了西方道路的局限,颠覆了"国强必霸"的所谓历史"铁律",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赋予了社会主义新内涵,开辟了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中国道路摒弃了西方的"普世价值",倡导尚和合、崇正义、重共享的人类文明新价值,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价值性。中国道路克服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为其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路径借鉴,打破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创新了全球治理的方式,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破解难题提供新智慧,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世界性。中国道路向世人表明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历史定位,为振兴中华民族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追赶先进的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逻辑起点,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建设,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按其特有的实践逻辑依次展开,反映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条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理性之路。中国梦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理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性,二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欧美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9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当前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它经济上主张重新界定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以积极的福利取代注重再分配的传统福利 ,达到社会的进一步公平 ;政治上主张革新 ,下放权利 ,还政于民 ,恢复人民对政治的信念 ;对外战略上 ,谋求和维护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推行霸权主义。它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第三条道路”思潮及其发展变化 ,对于制定我们自己的内外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8,(12)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墨索里尼的上台与意大利法西斯的逐渐成熟,世界局势日趋复杂。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由盛转衰的意大利法西斯具有独裁性、专制性、扩张性等较为突出的特点,其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性也值得我们深思。对这一特殊历史阶段深入分析和反思,有助于了解意大利的国家发展道路,同时加深我们对于这一昔日"罗马帝国"的全方面了解。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话语渊源上可以追溯至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从历史比较维度切入研究思考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持和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维度、文明维度、目标维度和本质维度,都明确坚持了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硬核”内容,同时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对之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启者们的一种崇高致敬,也是对中国自身发展道路的一种更高总结提炼,从而为坚定“走自己的路”、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树牢“四个自信”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东剧变后曾有学者宣称"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对此,西方左翼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批判,既有对世界范围内当代资本主义民主现状的批判和对"历史终结论"的解构;也有从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出发以"商议民主"对自由民主制度的改良和完善;还有探索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此外,激进、多元民主作为新的社会主义策略,体现了后马克思主义者构想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7.
张冲 《学理论》2012,(21):13-14
苏东剧变后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就是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这一新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提出,其试图走一条超越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道路。拟运用文献研究与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以"第三条道路"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分析和比较,折射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变化,进而深入剖析其理论的实质,得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仍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结论,坚定我们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共识”与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共识"的价值在于它代表了当今世界某种试图寻找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努力和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并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对于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研究.中国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文章认为用"中国道路"来概括中国的经验比较恰当.当然,"中国道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每当我们找到一条成功的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包括"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其也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创新不妨转换理论视角,从分析文明类型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社会历史的演进规律,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来理性看待中国道路的历史地位、成就及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在统一的世界历史和多样化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展现出具有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