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凤才  杨晓慧 《传承》2012,(19):90-93
德国学者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成就的肯定,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但是,他们对待中国发展道路的观点却未必是正确的,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因而需要批判地对待。一、德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两德统一后,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退居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的边缘,这是不争的事实:1989年12月,德国统一社会党(SED)失去了执政党地位,并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  相似文献   

2.
所谓"读图时代"其实是凭借媒体而制造出来的文化幻象,是依靠想象而催生出来的理论神话."读图时代"从营销手段提升为学术话语,显示了传媒时代的言说方式对当代人文学术研究的影响日益加深.但是,"读图时代"的学术化历程为我们揭示出学术话语的传媒化问题.传媒利用自己的媒介优势不断地设置各种议程,不仅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对人文学术的研究产生了影响.在当前的人文学术中,不断出现所谓的"热点话题"、"学术关键词"等现象,其实正是传媒时代议程设置的文化逻辑和运作方式内化为当代学术生产方式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图时代"可以被视为传媒时代学术生产的一种镜像.  相似文献   

3.
聂晓敏 《人民论坛》2011,(8):172-173
培养青年学生的学术精神,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础所在。面对当前中国学术界道德缺失现象,须所有的学术机构、学者,包括媒体共同努力。要重视学术研究的敬畏精神,促成学术界治学秩序;营造科学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倡学术争鸣;倡导学术精神的沉淀,形成内在的学术价值;加强自律和监督,形成一个贯通终极的治学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校教育是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 ,研究党校教育非常重要。《2 1世纪党校教育论纲》一书从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的角度讲 ,填补了党校教育系统性和规律性研究的空白。该书准确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和党校教育的自身规律 ;注重史论相证 ,富有积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预见力 ;理论构架均衡 ,学术视野开阔 ;注重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赵永琛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国际刑事法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密切关注国际刑事法学研究,开拓进取,在国际刑事法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国际刑事法学术研究领域广泛,科研成果丰硕,涉及国际刑法的基本理论、国际犯罪、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国际警务合作、区域刑法、跨国犯罪、国际恐怖主义、国际刑事诉讼法及侦查学、犯罪学、反恐学等诸多领域。他勇于开拓创新,研究自成体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洞察力强,崇尚思想宽容。  相似文献   

6.
<正>在学术研究中,"跨域"代表新锐的学术态度,"越界"则代表学人的勇者之气。跨域与越界对于学术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让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开拓学术研究的维度,尽可能呈现立体和纵深的学术景观,不断推进学术研究的新高度。如果说"跨域"除了研究者对学术的冲动,更是顺应时代趋势的全力以赴。那么,"越界"则表现为研究者大力追求学术的竞争精神,而不局限跨域研究小圈子的大勇气,是面向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术谱系是中国学术发展特别是人文学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议题。近期“盛世中国能否出现学术大师”的网络议论,把学术谱系的问题再次凸现在学人的面前。国际著名的儒家学者杜维明认为,当代中国有成就的学者能发扬光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的大传统,改变近代中国学术谱系断裂、断层的状况,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沉下心来进行学术传承和积累,薪火相传,通过学术谱系的建构,整合团体的力量,开创新的学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不同文明的对话,对人类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是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是一种经过同行评议、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的公共学术产品。学术期刊展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和交流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性的学术论文为主。学术共同体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兴趣目标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学术规范,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是共生共存、相互依存的。以学术期刊为平台,有着共同的研究志趣、共同的价值理念、遵守共同的研究规范的学者,在学术的交流与探讨、争鸣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逐步形成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学术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助推器。没有科学的学术评价,学术研究就失去标尺,而没有标尺衡量的学术研究,就失去学术公信力。学术评价既评价学术研究的水平和价值,也评价学术道德和学术态度。权威、科学、严谨、公正的学术评价,只能来自学术共同体,也就是同行评议。外部的、非专业的评价,不论是官方的还是其他社会组织的评价,都只能导致片面的、扭曲的评价,造成学术评价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学术话语体系是学术研究活动所形成的重要成果,是学术研究质量、风格、实力的具体体现。"[1]学术话语权是指"相应学术主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学术领域中所具有的主导性、支配性学术影响力。"[2]学术话语体系塑造着学者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新观察和新建设,关乎文化安全与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学术话语权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等三人在古典文学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主要归功于四个方面:他们的研究不限于古典文学某个单一方向;他们的专业研究超越了文学;他们的足迹遍及中外;他们不仅仅是纯粹的学者。以上四者和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精通紧紧结合,使他们在古典文学研究上能获得超越前人的成就,这对今天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得以大力推进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研究平台建设、研究队伍和研究主题的多元化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方法论意识不足;学术独立性不强;理论创新乏力。而研究的进步体现在尽管有关创新的形式、理论名称及来源方面还存在着不同意见,但赞同"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提法的学者还是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开始了理论创新的尝试。其实,赞同和否定中国学派提法的学者,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于存在与理论创新的形式、思想来源层面,而不在于创新本身。为了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的发展,亟需解答的问题是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身份问题及对国际体系的认同问题。另外,理论有不同的层次,回答这一问题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代表的仅仅是某一层次的理论发展,并不能代表在其它层次上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地位、理论内涵、理论学派,都离不开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是提高中国社会学理论地位的有效途径。中国社会学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社会历史性变迁的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高明峰 《青年论坛》2010,(4):113-117
胡瑗、孙复、石介是宋初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倡明儒家道统,批判佛老时文;批判章句注疏,凸显义理说经;讲求明体达用,致力内圣外王;留意性情之论,影响程朱理学。基于此,“宋初三先生”应是汉宋学术转型期间的开风气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的理论研究演变在某种程度上遵从了近三百年来的中国学术史流脉的悄然动向。从探寻"义理"到尊崇"考据",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在不断地转换视角。这种转换,一方面是电影学术自觉的转型、完善、调整,另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电影实践逼迫着电影理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在这个双重的压力之下,当下的电影学术研究变得极其的圆滑和世故。看似振臂一呼地探寻了"义理",实则貌似尊严地重视了"考据"。在市场与金钱面前,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整体水平裹足不前,后续力量乏陈可新,基础研究更是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和中国电影的市场表现花开两朵,大相径庭。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电影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是行政当局、学者应该冷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军 《传承》2008,(1):45-45
雕塑是一切造形艺术中最有力度最具有感召力的有形艺术。从西方的罗丹、米开朗基罗到东方的秦始皇兵马俑,从狮身人面像到乐山大佛,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丹麦的美人鱼到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古今中外的雕塑家们用他们的才情再现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人说,雕塑是凝固的艺术,是用雕刀镂刻出的一部部文明史  相似文献   

16.
稿约     
▲《思想战线》是云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类期刊 (双月刊 ) ,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秉持促进知识创新、繁荣学术研究的办刊宗旨 ,追踪学界研究前沿、提供论点争鸣舞台 ,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知名度 ,荣列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名录。▲本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论著 ,辟有哲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栏目 ,特设西部论坛、学术争鸣专栏。凡涉上述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均可备选 ,…  相似文献   

17.
具备良好的学术品格是学者的立身之本,学术品格是一个学者基本的学术良知,应当成为学者应有的自觉价值追求。近年来,浮躁风气是国内学术界表现最为突出的特征,克服浮躁之风,治理学术失范,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广泛共识。马克思恩格斯的勤奋刻苦、严谨求实、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淡泊宁静、谦虚诚实的学术品格,对我国当前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赵良宇 《求索》2010,(2):207-209
明代学者受宋元以来的疑古辨伪之风的影响,疑古辨伪的学术研究在方法和理论上颇有创见。明代学者在总结前人疑古辨伪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作伪者的生活环境、所处时代、学术思想的脉络、同时或前后的时代状况及其在书中遗留的痕迹、文字、文体的变化等多视角来辨识伪书,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辨伪学理论与方法,促使辨伪学走向成熟。在疑古辨伪实践上,明代学者宋濂、胡应麟、梅蔫等通考群书真伪、综合性地辨识古籍,或专著一书辨一部伪书,成绩都较为显著。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辨别古书真伪的宝贵经验并对当时的疑古辨伪之风超过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清代及近代疑古辨伪学术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电影的摇篮有人说,张艺谋、陈凯歌等人让大家知道了北京电影学院;也有人说,是北京电影学院成就了他们。孰是孰非,争论显然毫无意义,但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地位无人反驳。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电影学院,从第一任院长章泯,副院长吴印咸和钟敬之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年的春秋。从1956年到1966年之间,北京电影学院已建成有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电影工程系的系统完善的学院,培养了许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和经济体制全面转轨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由于在某种程度上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术研究的应用性和政策研究的科学性有所弱化。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术理论与政府决策部门的联系与使用,发挥政策研究的作用,日前,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已召开了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评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学者和官员组成的专家咨询会议,会议就当前背景下民政部门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交流,就如何找准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结合点进行了沟通。民政工作面临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