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统战史上的5月黄埔军校第一期新生入学1924年5月5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黄埔军校第一期新生入学。孙中山兼任该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肖楚女先后在军校担任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下设政治...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3,(11):151-151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之后,就将黄埔军校作为自己的发家资本了。他常常到军校训话,张口就是“本校长”如何,高唱三民主义,以孙中山的当然继承人自居。他甚至故作姿态地说:“本校长向来是革命的,假如不革命,你们就一枪把我打死!”除了训话外,蒋介石还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面谈,既是考察学生素质,也是培植自己的亲信。  相似文献   

3.
《现代领导》2014,(10):40-40
蒋介石很相信曾国藩相人的工夫,他曾经专门研究曾国藩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蒋介石一生模仿曾国藩为人做事,用人上也多用曾国藩的办法.通过小事和语言观察对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够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领,不但不为蒋介石重用,反而为蒋介石怀疑、提防。蒋介石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他后来最为倚重的三位大将。陈诚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进入黄埔军校读书之后,虽然暗中下决心要创出一番事业,无奈个人条件有限,很多公开的集体活动,很少能够看到他的身影,更无法和当时的黄埔三杰:陈赓、蒋先云和贺衷寒相比,很长时间里蒋介石并不看重陈诚。  相似文献   

4.
陈予欢 《黄埔》2014,(5):66-69
正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筹备与建校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是现代中国著名军事家和中国国民党总裁。从1924年1月筹备建校开始至1947年,先后兼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校长二十三年,还主持陆军军官学校迁移台湾凤山重建,为推进现代中国军校教育以及军事现代化有过重要贡献。笔者拟以海峡两岸黄埔军校史料为依据,归纳整理出蒋介石与黄埔军校纪事,藉此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  相似文献   

5.
<正>八、中山舰事件1926年1月8日,蒋介石根据国民党"二大"的决定,呈请任命邓演达为黄埔军校教育长,原教育长王柏龄被调任教导师师长。l月12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军事政治教育体系,将黄埔军校和各军所办学校合并,组成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归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设军官班、军官预备班和入伍生班,校址仍在原来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3,(12):149-149
党代表制度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孙中山吸收了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在黄埔军校开始设置的,廖仲恺被孙中山委任为驻黄埔军校的首任国民党党代表。1925年11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将党代表制度推广到该校教导团中实行。后来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中,普遍设置有国民党的党代表。  相似文献   

7.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06,(2):35-35
80年前中山舰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黄埔一期学生、中共党员李之龙(时任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包围了东山苏联顾问所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强令在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任职的共产党员全部退出。图为奉蒋介石之命停泊在黄埔军校前的中山舰。(本刊资料)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本刊资料)黄埔军校学生野外演习。(本刊资料)1927年黄埔军校新年联欢大会。(本刊资料)军校生活黄埔老照片~~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8,(3)
蒋介石自20岁加入同盟会.先后追随陈其美、孙中山参加上海起义、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以其军事才干深得孙中山的倚重,先后任作战科主任、大元帅府参谋长、大本营参谋长、黄埔军校校长,一步步掌握了军事大权。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又经过一番刀光剑影,用政治和军事的双重手腕剪除异己,逐步攫取了党政军大权,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四、毕业于黄埔军校的赖慧鹏,当年因参加反蒋事变而上了蒋介石的黑名单,从此不再得志。13年后,壮志不改,在靖西再举反蒋旗帜…… 赖慧鹏是广东省梅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 4期。1936年6月参加了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和广东军阀陈济棠等联合反蒋事变。同年8月这个事变被蒋介石用分化利诱等手段所瓦解。从此,赖上了蒋介石的黑名单,不再得志。后在李宗仁的保举下,多年在广西任职。 1947年6月,赖向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而辞博白县县长职务后,于1947年冬和1948年春两次去香港会见民革中央主…  相似文献   

10.
陈予欢 《黄埔》2013,(2):103-106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和杰出领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常务委员,他在黄埔军校工作一年多时间,曾经担负军校政治教育与训练重要职责,是中共早期最先懂得军事重要性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他对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仅次于周恩来,是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 《黄埔》2014,(1):82-89
记者:黄埔军校内部成立过什么组织,开展过哪些活动? 陈宇:黄埔军校在建校初期,主要分别成立有中国国民党特别党部和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前者是公开选举的,后者则是半公开、秘密的。以这两个党组织为依托,还成立有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以及后来由蒋介石亲自担任会长的黄埔同学会。  相似文献   

12.
李响 《当代广西》2014,(12):59-59
正1924年,林彪考入第四期黄埔军校。彼时,聂荣臻在黄埔担任政治部秘书,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林彪最早是在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他当时是第四期学生,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如此平淡无奇的中等生,校长自然不会关心,甚至可能对林彪这个名字根本没印象。蒋介石注意到林彪已经是1933年2月,在反"围剿"中,林彪指挥黄陂、草台岗战役,歼敌3个师,俘获2.5万余人。蒋介石深感耻辱,他在给中路军总指挥陈诚的信中说:"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7,(2)
正黄埔军校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培养军人的政治忠诚度。由军校秉承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教育理念所决定,黄埔军校报刊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普通报纸,它担负着政治宣传、革命理念灌输的特殊使命,在军校里的地位和作用绝不一般。所以,对黄埔军校报刊的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近年来有许多涉及黄埔军校报刊研究的文章发表,对黄埔军校历史上发行过的报刊杂志进行研究,包括出版过哪些报刊杂志,发行范围、时间和经过,编辑人员,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陈予欢 《黄埔》2010,(6):20-23
民国时期盛名一时的军政强人何应钦将军,曾在黄埔军校史留下了功名显赫的事迹。他的军事生涯盛名之路,起源于黄埔军校;他在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黄埔系”中,地位与影响仅次于蒋介石,称誉为黄埔军校“慈母”、“黄埔系”首领;他辅助蒋介石渡过开创黄埔建校初期的艰难时期,与蒋有过不同寻常的“学缘”、“盟友”、“同事”关系;他奉蒋为至尊,又时而游离于蒋;其军政生涯始终没离“黄埔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湖湘文化在中国文化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它所蕴含的军事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黄埔军校也受到了它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湖南人在黄埔军校师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历史上湘籍人物的一些军事著作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被全体师生所认可,蒋介石更是对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极力推崇.这种影响推动了黄埔军校的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湖湘军事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也对军校的塑造注入了不利的因子,使其最后沦落为蒋介石的私人工具.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7,(4)
正黄埔军校第1期军医部主任李其芳委任状套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黄埔军校第1期教官委任状,为展示黄埔军校早期的情况提供了珍贵的物证。本文拟从这封委任状出发,还原李其芳与孙中山、蒋介石等国民党领袖交往的珍贵历史片段。2010年,经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何季元会长热心牵线,美籍华人、著名美国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17.
卜穗文 《黄埔》2010,(2):41-43
三、武汉分校在黄埔军校4所分校中,以武汉分校规模最大、名誉最著。1926年1月,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黄埔军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9月29日,军校教育长方鼎英致电蒋介石:“现在我方局面进展,粤东偏处一隅,招致人才不易,似宜及时于武汉或长沙开设分校,一面为扩充之准备,一面为延揽人才之方法,关系颇为重要。”10月1O日,北伐军攻克武汉。  相似文献   

18.
曹峰峻 《人民公安》2010,(17):52-55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不是他从枪炮下把你背出来哪有你的今天!现在你要杀他,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哪里去了?”蒋介石被宋庆龄骂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9.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长洲岛诞生,被称为现代中国第一所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件大事。研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必须研究黄埔军校的来龙去脉,还必须从国共两党合作筹备黄埔军校说起。  相似文献   

20.
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企图独揽军校党政大权,下令全校国民党小组长每周要直接向校长作书面汇报。然而,加入共产党不久,受组织派遣,带领10多名青年考入黄埔一期的学员宣侠父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坚决予以抵制,声明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