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是促进藏汉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和谐民族"政策.立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在西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等,构建和谐文化关系.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党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民族工作根本方针。 民族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革命、建设发展总问题的一部份。国家消亡和民族消亡以前,民族问题也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份。民族问题在革命、建设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性质和任务,与之相适应,民族平等原则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党和国家的四大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则。列宁指出:“谁不承认和不维护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一切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现象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旧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有民族压迫制度,民族间是不平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消灭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正如邓…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能否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败,关系极大。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自己的行动纲领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到民族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中,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占据核心的地位,因为我们所说的民族问题,就是民族关系(或民族矛盾)的问题,即民族之间平等与不平等、团结与不团结的问题,所以,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论和政策,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着和发展着。  相似文献   

5.
胡昂  刘灿婷 《前沿》2013,(17):152-154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基本价值观,列宁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赋予了民族平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阐述列宁民族平等思想形成的基础上,挖掘其理论背后深刻的思想意蕴,为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合理借鉴与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和实行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等为基本内容的方针和政策,形成了适合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实际特点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协议(又称“十七条协议”)签定50周年,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的这一历史事件,使西藏重新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为西藏后来50年的发展变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那么“十七条协议”是怎样签定的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立即宣布废除民族压迫和剥削,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当时,除了西藏和台湾,全国已基本解放。党中央和毛主席从国内外形势和西藏的特殊性出发,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才有利于消除长期历史形成的民族隔…  相似文献   

8.
星研 《前沿》1996,(11)
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发展的研究星研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彻底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适应经济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13,(10):57-57
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总政策,充分体现了包容性。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因此,在中国,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团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列宁指出:“任何民族都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各民族完全平等,一切民族的工人应该团结和融合。”“谁不承认和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压迫,取得了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于我国民族关系特点的民族政策,并逐步实施,使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形成了新型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族改革40年来西藏现代民族教育体系创建的历史经过、经验和完善问题。分析了民族高等教育的领先发展对建设西藏现代教育体系的促进作用和西藏民族文化素质迅速提高的历史史实,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建立现代民族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中央和全国对西藏教育的援助和政策倾斜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7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我们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过程中,要加强党的民族观教育,坚持改革开放,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加快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总结历史,立足现实,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和平解放西藏.立足民族平等,消除民族隔阂,加强藏、汉民族团结,强调民族工作要"慢",不能急躁,采取灵活、"慎重、稳进"的方针开展工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坚定不移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藏族人民在政治上实现当家作主.帮助西藏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尊重藏民族的生活习惯,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对达赖喇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停止独立活动,欢迎他回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关于"真正的民族平等"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关键是加快发展步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制定的一项跨世纪的浩大工程。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进程中,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西藏的民族问题是搞好西藏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地区,也属于国家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正确分析西藏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西藏的民族问题,对于西藏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和西藏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平等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我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一、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思想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世界上马列主义是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在中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除汉族以外,4000人以上世居的少数民族就有25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强。因此,云南的工作离不开民族工作,云南的经济发展应包括民族经济的发展,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了,才谈得上云南全省经济的振兴。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要求,成为坚持民族平等,搞好民族团结,稳定边疆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9.
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必须注意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一、与落实民族政策的关系首先,民族平等是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的前提。本着民族平等的原则来处理民间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关系到实现民间组织管理的有效化和规范化。因为.在多民族地区,民问组织成员的民族成分来自各个民族,他们都带有各自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民族特征,也就是说,各自民族的民族性通过自己民族成员的个性和生活活动的行为反映出来。这些民族成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必然在民间组织内和民间组织之间有所反映。正是在这一点上,民族平等成为民间组织的管理前提。  相似文献   

20.
民族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特刊登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的刘春同志撰写的一组文章,介绍党在不同时期民族工作的特点和取得的业绩。 延安的少数民族工作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陕甘宁地区是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典范,民族团结好,民族关系融洽,被少数民族称誉为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陕甘宁边区境内,少数民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边区政府的施政纲领中对如何实行民族平等仍然作了如下的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