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不同的阶级对和谐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内容与框架,遵循阶级性、科学性、全面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与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主旋律。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个别单位及个别人把和谐与原则分裂开来,盲目追求“和谐”,放弃了本该坚持的原则,对本该批评的问题不闻不问,对歪风邪气充耳不闻,反而导致在构建和谐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3.
彭富明  彭红涯 《学理论》2009,(17):100-101
物质文明的兴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文化领域的繁荣才是一个大国绵延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需求的现实反映,世界文化多样性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以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为推进和谐世界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力。  相似文献   

4.
对象性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实现,是自然、人与社会的三位一体,它不仅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且要求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这样,通过对象性劳动的中介,两个“和谐”在价值旨趣上就和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殊途同归了:都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王平 《求知》2007,(9):24-2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强调“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地位决定的,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和谐文化的理论阐释,把握和谐的本质和特征,实际上就是把握从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和谐关系到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这样一个由多级多层关系构成的关系结构。和谐文化建设具体体现为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这三层关系的和谐;建设双重性的主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的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内涵和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核心与本质属性,文明的缺失与失衡必然造成社会的畸形与失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纠正文明结构失调现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要求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三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强 《理论探讨》2007,(3):103-10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思路。要促进和实现党内和谐,必须大力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必须切实把党内民主建设好、发挥好;必须本着和谐的原则处理好党内外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也会加速实现。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是以内顺外和的高校校园生活实践为载体,以精神凝练与文化提升、民主活力与法治规范、安定有序与温馨愉悦为特征,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位一体”为宗旨的校园存在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史广全  叶富春 《学理论》2010,(20):112-113
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重要价值。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效率与公平、目标与手段、理想与过程的和谐;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具有和谐价值的政策基础,同时,作为贯彻执政党政策的法律武器,也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具有和谐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俊 《学理论》2012,(17):213-21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总和,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6.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来建构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在他看来,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意识形态基础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法理制度基础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执政党权威基础必须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9.
公民舆论监督探析--以刘涌案等为背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舆论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出来。刘涌案件一波三折,但他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严惩;大学生孙志刚惨死,可最终促成了一部实行了21年的国家法规的废止。在这些过程中,正是舆论监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公民舆论监督中还存在着局限性。舆论监督必须日益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廉政建设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利益观教育则是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加强利益观教育,有助于增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反腐败的效果。利益观教育是上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