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敏  曾向荣 《党建文汇》2007,(12):20-20
无论如何,探究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本“失去的10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那是一个迷乱的年代。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5,(6):50-50
陈远在《逝去的大学》(同心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介绍:上世纪30年代,我国国立大学每年收费约22至4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至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30年代我国民众各阶层的收入情况:30年代初,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至33银圆之间,平均约为22银圆,  相似文献   

3.
舒开 《新湘评论》2002,(8):36-36
吉首大学的后勤改革,从80年代中期的食堂承包开始,经过90年代推行“小机关.大后勤,多实体”,现已发展为后勤产业集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湖南高校后勤改革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李音 《世纪桥》2008,(10):59-60,65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校大学生犯罪率逐年攀升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法制预防教育的具体措施是:明确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趋势一: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目前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我们原本以为,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粗放扩张阶段的结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买方市场的形成,改革开放以后持续了20年GDP近10%的年均增长时期已经过去,此后将进入GDP年均增长7%的常规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美国新品格教育与传统品格教育有很多的不同,“实践智慧”是这种品格教育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实施途径多样,具有较强的隐形约束力;凸显青年学生的实践主体性。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对我国的德育工作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跨世纪的中国劳动就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及特征。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表现为城镇新增劳动力人口不能得到全部安置而形成的“待业”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流动,  相似文献   

8.
林木 《党史博览》2009,(2):F0003-F0003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这场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在党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党拯救了中国,党带领人民走向了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时,我睁大好奇的眼睛问爸爸:“中国共产党到底有多么伟大?”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人把中国的经济奇迹归功于邓小平实施的广泛改革。不可否认.各种经济和体制改革.促成了中国经济勃发。但中国不是唯一从计划经济转向事实上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也纷纷推行过改革.但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像中国那样经历巨变。中国在其转型过程中做了哪些正确的事?中国所做的与苏联、东欧国家有何不同?我们不妨来看看几大原因:  相似文献   

11.
好书推荐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即使是薛涌的论敌也都承认,在教育思想、教育评论领域,薛涌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和领先者。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应该怎样办大学?怎样上大学?薛涌的最新力作,详解高等教育中的132条常青藤法则。本书从西方大学的起源讲起,结合作者自己在北大、耶鲁受教育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探寻,从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至今从未间断,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一是西方的教育思想;二是中国传统的蒙学;三是近代中国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向志强 《唯实》2003,(1):75-78
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悄然兴起了一场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教育体制改革 ,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冲击波”。教育改革“市场化”取向在中国 ,赞同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通过学术研讨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改变我国目前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众所周知 ,在 2 0世纪 80年代之前 ,绝大多数国家都视教育为公共产品 ,对教育全面管制是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责 ,即使是在高度市场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然而进入到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掀起了一场…  相似文献   

14.
董磊明 《唯实》2000,(9):77-81
80年代以来,中国在农村推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内外舆论对其给予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有的学者对此也作出了十分乐观的估计:“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全面推进的新高潮必将到来”,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不仅会给广大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在全国率先突破“左”的框框,积极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影响之大,人人皆知。历史经过30年的洗礼,使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农村第一步改革的起始与成功,首先得益于万里主政安徽。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立了功的!这是对万里历史性地评价。  相似文献   

16.
吕雅婷  李云辉 《世纪桥》2011,(1):137-138
通识教育是孕育和焕发大学精神的根本力量。为扭转专业教育体制下人才培养的弊端,通识教育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然而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通识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识教育中国化”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理论、制度、文化和技术等因素是影响通识教育的四个主要方面。本文旨在从比较的视角考察中美大学的通识课程实践,客观分析中关两国大学的差异,以期对探索具有中国化的通识教育之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梦菲 《党史文汇》2012,(12):50-53
著名科学家严济慈,是德高望重的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重要奠基人。他一生追求真理,爱国情深,以“探索未知,发展科学”为己任。在上世纪30年代时他就说过:要努力让科学在中国生根。尤为令人钦佩的是,他很早就追随中国共产党而矢志不渝,最终以80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吴非 《唯实》2009,(2):95-96
上个世纪80年代“普法”,学校开始重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安排了课程,写进了教科书。20年过去,社会的法治文明有了明显提高,这就更使我觉得校园的法治教育环境落后了。如果我们能客观冷静地思考,能不带偏见地分析问题,可能会发现:如今的学生从早到晚都在违法乱纪的环境中生活。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忽视中国文化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段兵  孙江 《世纪桥》2006,(11):12-19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中,曾有这么一所学校,因为他的创办,而使毛主席发出了:“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的感叹!这所学校历经了战火的洗礼.也经受住了和平年代的考验,在党的各个发展时期.都与党相依相随.这就是从革命圣地——延安走来的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坐落在文化历史名城——西安。学校的前身是党于1937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建立的延安大学,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就不能不提陕北公学和延安大学。 陕北公学开创了我党开办高等干部学校之先河,为党的干部高等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13000名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在历经50年代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和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西北政法学院等发展阶段,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和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革命干部。新时期以来,西北政法学院并没有偏安一隅.而是紧随党的路线方针在西北乃至全国培养了无数的法律人才.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6年11月,西北政法学院正式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这座有着正宗红色血统的大学迎来了又一次发展契机.必将抒写中国新时期教育发展史上的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