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与校园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组织是大学生个人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活动环境,对学生个人的思想、个性的形成、人格的成熟、情感的获取,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高校非正式组织的考察,就其对高校校园稳定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安组织内的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的非正式群体不仅顺应而且会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会严重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通过管理学的非正式群体理论对公安组织内非正式群体对公安组织的影响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组织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组织群体之中,行政组织也与非正式组织相伴而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是从这一社会现实出发对非正式组织的涵义、作用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概括,进而提出和探讨了面对非正式组织,行政领导者应采取怎样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非正式组织对公共组织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认为公共管理者应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可能对公共组织产生的影响,并就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式组织客观存在于每个组织群体中。在分析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缘由、剖析其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作出管理对策,才能利用非正式组织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非正式组织日益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在行政组织活动中亦不例外。领导者面临着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对其加强管理已经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这对组织的稳定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一社会现实出发,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及其作用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概括,进而探讨了领导者面对非正式组织应采取的管理对策,以期使之与行政组织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权问题的敏感性,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受到主权国家的诸多限制。目前,它们对国际人权的保护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途径参与。这种非正式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公正性问题、提供信息的可信性问题以及独立性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只有通过人权非政府组织、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共同参与,多元立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权非政府组织在人权领域发挥其独特作用,并在多元结构的全球社会更好地实现对国际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倾向,产生标准构成功能。日常实践工作证明,建立和培养健康的劳教人员改造集体,不仅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便于所有教育改造措施的贯彻落实。一、正式集体与非正式集体劳教人员的正式集体,是指根据教育改造和生产的需要通过正确的行政手段进行编制和安排而组织建立的各种劳教人员集体,如大队、班组和“民管会”等组织。劳教人员的正式集体,具有强制性、紧密性和统一性等特点。劳教人员的非正式集体,是指未经组织规定和批准而由劳教人员自发形成的“小群体”、“小圈子”等等。劳教人员的非正式集体,一般其成员的观点相同或相…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10,(13):48-48
自助游,即旅游者个人或非正式组织通过网络等方式,寻求同游者,“组织者”根据;需要对应征者筛选后,按计划共同出游。  相似文献   

10.
行政领导力的强度决定行政组织管理的效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行政领导力提升的两个着力点。本文指出探讨行政领导在两个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下同)中的领导力,对于行政组织自身的发展与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社会主义和谐行政组织理论的视角,从行政领导力的内涵、两个组织和谐关系对行政领导力的要求、两个组织和谐关系中行政领导力提升的路径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提升行政领导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聂晶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3):126-128
监狱除正式群体外,在民警队伍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群体。监狱民警队伍中的非正式群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基于不同原因而形成不同的非正式群体。监狱民警队伍中的非正式群体对正常的民警管理既会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应正确认识和引导监狱民警队伍中的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2.
罪犯在狱内虽然主要生活在由监狱组织的班组等正式群体之中,但为了满足其情感、安全等需要,还会自发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罪犯是在严格的管理之下,通过竞争合作的方法进行互动的。合作与竞争是社会互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罪犯非正式群体来说,其内部的合作与竞争虽然也有一定的积极功能,但更多的是对监劳改造秩序的破坏作用。罪犯为了个人利益而合作,为了个人利益而竞争。这种只关注个人一己私利状况的形式,又与传统行刑模式下行刑权力运用不当密切相关。保证行刑权力的公正运用,是优化罪犯非正式群体内部互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刘案”虽然过了近七年,但在我们这个历史上缺乏程序法治思想而现阶段正准备将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国度,再回头从程序的角度探讨该案件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行政法学,也不仅仅在于法院受理了这个案件后引发人们强烈要求改革我国现行的学位评审制度,更重要的是法院一审判决向我们宣示了这么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道理: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影响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受程序的制约,程序必须有且正义。本文不是从实体上讨论刘案,笔者关注的是刘案给我们带来的程序方面的启发和思考。笔者集中认为,刘案的一审判决有助于实现程序正义。笔者最后扼要地提出高校在作出影响学生权益的决定时必须建立一套非正式审讯制度,而让被决定者充分地参与、申辩和对质,这应是非正式审讯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国际法”是指国家间签署的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确立了国家间行为规范,因而具有法律意义的国际文件。由于在非正式国际法项下作出的承诺不构成法律义务,签署国可以自由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实施非正式国际法,这使得各国普遍没有规定此类文件在本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使得非正式国际法的国内实施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非正式国际法由行政机关实施。非正式国际法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此类实践日益增加。从逻辑与实践角度看,中国行政机关实施非正式国际法采取的形式有三种。为了更好地推动与规范我国的非正式国际法实践,尤其是规范行政机关实施非正式国际法的行为,除了“适用”或“参照适用”现有法律外,我国可以考虑针对非正式国际法的谈判与实施,制定专门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入手,建立了一种“人——非正式制度(法律文化)——正式制度(法律制度)”的分析框架,结合社会转型这一时代背景,从人们对法律效能的价值判断、对法权关系的认识模式以及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模式这三个基本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制约法律权威的非正式制度因素。最后,提出了突破非正式约束的基本方法——法治精神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由于差序格局的影响、文化传统的制约、依法裁判解决纠纷的不彻底性以及法律自身的不足,依法裁判无珐达到‘壤结”与“事了”而面·临正当性危机,阐述了法律与非正式规范存在互动的必要性。本文以此为契机对诉讼调解制度重新解读,认为以合意为正当性依据、保障当事人主体性和自治性的诉讼调解制度能够为法律与非正式规范的互动提供制度平台。在诉讼调解中,法律与非正式规范的互动寓于合意的形成过程中。最后分析了合意形成过程中的瑕疵及其对法律与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赵希 《犯罪研究》2023,(5):16-26
生命历程犯罪学是在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下对个体反社会行为的历时性研究,其理论特性在于关注微观场景中的个体犯罪生涯,理论聚焦于个体生命历程中影响犯罪加重或停止的“转折点”事件,理论诉求在于重构家庭、学校、工作等非正式社会纽带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提升非正式控制机制的质量,从政策导向上由“警察社会”重归“福利社会”。对于我国犯罪学理论研究与犯罪治理实践来说,有必要探究本土化的非正式控制机制,反思犯罪预防当中的过度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思维,同时重视犯罪人生活史叙事在分析“生涯犯罪人”当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次一、公共物品非正式制度供给的概念界定二、公共物品非正式制度供给的成因分析三、公共物品非正式制度供给的利弊分析四、公共物品非正式制度供给的法律规制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供给公共物品的制度层面存在大量的非正式制度。然而,非正式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非正式制度能  相似文献   

19.
尊重农民主体意识,让农民不再“失位” 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价值主体,民心得失是衡量乡村治理成败的核心标准。当前基层政府擅自“为民做主”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手段操控村级选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村组织等导致农民的主体意识缺失,农民“失位”。这就要求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罪犯团伙是监狱、看守所、拘役所等押犯场所的一种常见现象,是罪犯以共同的消极心理为基础而形成的罪犯非正式群体,是监薪内长期存在的一种消极社会现象,是平安监狱建设的主要隐患。只有全面透析和把握罪犯团伙在组织、心理、行为、类型、危害等方面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罪犯团伙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