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发动内战的准备。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卫人民的利益,保卫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制定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国共两党的关系出现了极为紧张的状况,内战有一触即发的危险。中国民主同盟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间积极开展政治活动,呼吁和平民主,反对专制独裁,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民主同盟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海外组织,在侨胞中展开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民主运动,积极宣传中共和民盟的政策主张,谱写了中共与民主党派在海外合作支援国内革命的辉煌篇章.抗战胜利后中共与民盟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伟大实践,对当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之后,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成立。民建以民主、建设为宗旨,提出推进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要求建设、反对破坏的政治主张,在重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本文主要叙述了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的成立经过、政治纲领和重要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和坚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也是我们国家命运历史性转折的重要契机。九三学社正是在那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正式诞生的。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讨论时局,发表政见。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  相似文献   

5.
建党小知识     
《人事天地》2011,(7):57-57
名称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天皇裕仁以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因此而成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奋飞激扬。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人民武装力量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0%和伪军的90%,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许多辉煌战果,消灭日、伪军170余万人。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由此,“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现将近一年以来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一、关于“和平崛起”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学者们的看法基本达成共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主同盟从发起到成立都在重庆,经历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3个阶段共6年时间。本文主要叙述了民盟在重庆的成立经过、基本主张和在重庆进行的调解国共矛盾,促进国内和平,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等主要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9.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并于5月2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走向的基本主张和基本立场。其中,第五条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60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一口号既是珍贵的政治记忆.也反映了一条深刻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讨论时局,发表政见。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选出许德市、诸铺成、税西垣、潘叔、涂长望等16人为理事,梁希、卢于道、黎锦熙等8人为监事。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  相似文献   

11.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本文从武汉近代学者陶希圣挟笔从政的角度,观照抗战时局危亡时期,一代学人的心路嬗变轨迹,重点放在陶希圣人生大转折的最重要阶段,即"随汪反汪"、参与和脱离"和平运动"的前前后后。具体剖析其在1937年7月至1940年1月的两年半时间里,从作为"和平运动"理论的提出者和亲身实践者的"半截子汉奸",到向重庆的抗战阵营暗通款曲、输诚效忠,退出"和平运动",最终回归重庆的抗战洪流,抵御外辱,成为蒋介石的"笔杆子"和"文胆",成为"爱国不分先后"的"后来者"的传奇历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在重庆公开面世传诵及其斗争,是抗战胜利后文化战线上的一件大事,是《重庆抗战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而因“唱和”谱写的一位共产党人和民主斗士的千古佳话,因“唱和”在重庆引发的一场民心向背、正邪是非之争,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却不能、也不该被我们轻易忘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民主党派都具有爱国反帝的光荣传统。在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反对美国政府援助南京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反内战反独裁,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参加筹备新政协,参与创建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同盟在云南的地方组织,为了更好地宣传其主张,发行了《民主周刊》杂志,但由于其内部分歧及《民主周刊》内容通俗化程度较低,另发行《民主周刊增刊》,笔者就所掌握的材料,就其创办目的、创办过程、刊物内容、它与《民主周刊》的关系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者、组织者,而且是它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特点。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就高举起了抗日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以促成全民族的抗日为主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日宣战的宣言、通电,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怒潮。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进行的一场人民战争。中国民主建国会在这一斗争中与中共团结合作,积极促使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为和平民主而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坚持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团结合作,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共两党在抗战前夕的对峙中初步合作,在抗战前期的分歧中正式合作,在抗战相持阶段的摩擦中继续合作;在抗战后期的协商中扩大合作;在抗战胜利后的内战中走向决裂。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梳理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对新形势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我省慰问离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8月30日至3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德春亲自带队,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经伟陪同,走访慰问了省人大机关六位离休抗日老战士、老同志陈书凤、林树松、陈辉、梁蔚夫、符之权、邱梅凤,并向他们转达了党中央和省委的亲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一、集合同志,筹建“民革”抗战胜利后,李济深和全国人民一样,渴望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国,并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奔走。但蒋介石要的是独裁专制,对于李济深和民主党派的爱国民主活动,国民党反动派回答他们的只是鞭子、刺刀,是疯狂的镇压。1945年12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一二·一惨案”大肆逮捕和屠杀进步的教授、学生。1946年2月10日制造了殴打重庆各界庆祝政协成立大会的“较场口事件”。6月,制造了“下关惨案”,民进领导人马叙伦、雷洁琼被国民党特务、暴徒围攻殴打。李公仆、闻一多、杜斌丞等一大批优秀的民主党…  相似文献   

20.
朱德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二十世纪四分之三的历史。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富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四年反蒋独裁内战的二十二年艰苦斗争中,他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