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香港回归,洗雪百年国耻的前夕,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云南民族博物馆隆重推出大型古典木雕《张胜温画卷》特别展。6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俊、省政协主席刘树生、全国人大常委普朝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光范、副省长戴光禄、省政协副主席赵廷光、李瑾,原省级老领导高治国、王连芳等以及部分委办厅局、大专院校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展典礼。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张胜温画卷》亦称《张胜温绘大理国梵像卷》,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第一长卷,全长1636.5厘米、高30.4厘米,比人所共知的《清明上河图》长两倍之多。对研究南诏…  相似文献   

2.
12世纪,中国西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大理国诞生了一幅绘画长卷名作《大理国梵像卷》。500多年后,实现一统的大清皇帝命宫廷画师在藏传佛教僧侣指导下,对《大理国梵像卷》进行分解和临摹,形成《法界源流图》和《蛮王礼佛图》两个摹本。分析《大理国梵像卷》和《法界源流图》(《蛮王礼佛图》已轶)在整体结构和表现细节上的差异可以看到,这一从原作到摹本的“仿制”式艺术重构,由于时空差异、国家思想差异和权力关系差异,实际上已经成为统一国家意志下的政治规训和文化再造事件。两件视觉历史文本,显示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在国家思想、图像认知和艺术表现上的微妙差异,透露出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认同的丰富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四十年代,海伦·查平博士就着手对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所藏大理国时期的观音造像进行研究,发表了《云南的观音》一文,并首次向世人公布了《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六十年代,李霖灿先生发表《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全部彩版公布了《张胜温梵像卷》,把大理地区观音信仰的研究引向深入。同期,大陆学者李家瑞先生,以《南诏以来来云南的天竺僧人》为题,对“梵僧”作了详尽的考说,堪称研究大理地区早期观音造像的力作。此后,有关大理地区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的研究便持续地开展起来。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这方面的研究,远未深入。作为历久不衰地受到信仰和崇拜的男性观音,至今没人  相似文献   

4.
阿嵯耶观音     
正名称:大理国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外形尺寸:高29 cm发现时间:1978年发现地点:大理崇圣寺三塔收藏机构:云南省博物馆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滇密"阿咤力教崇拜的主要圣像。阿嵯耶在梵文中的意思为"圣者"。《南诏图传》及《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中亦绘有此观音,称为"真身观世音菩萨"或"建国观世音"。阿嵯耶观音身形纤细修长;菩萨梳高发  相似文献   

5.
《中兴图传》(以下简称《图传》)是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公元898年)绘制的一幅长卷画,主要描绘“梵僧化斋”、“奇王祥瑞”等南诏建国初的一些佛教传说故事。原《图传》分作两个长卷:一卷是图画,纸本彩绘,长十九尺一寸五分;高一尺四分。此画卷前面有清朝张照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所书的长记,叙述南诏的历史和他对本《图传》的看法。画卷后有“嘉庆  相似文献   

6.
<正>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画卷都是后本比前本长,内容比前本丰富,人物情节比前本生动,卷首处理比前本舒展辽阔,结尾处理比前本完整壮观。画面颜色却是后本不及前本淡雅,这与时代变化和审美取向有关。说起清明节,就让人联想起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国绘画史上,冠以《清明上河图》之名的图卷,有近十本见于著录。其中,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7.
《南诏图传》是南诏遗留至今历史最悠久的文物,我国古代民族瑰宝之一。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外学者陆续地对这一件文物珍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各人对它的定名却很不一致:或称之为《南诏图卷》,或称之为《南诏中兴国史画》,或称之为《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或称之为《南诏史画卷》,或称之为《中兴图传》,或称之为《南诏图传》。由于《南诏图传·文字卷》(以下简称《文字卷》)的重新被发现,我们得以知道《南诏图传·画卷》(以下简称《画卷》)的绘制时间肯  相似文献   

8.
张胜温画卷     
《张胜温画卷》是我国十二世纪绘画艺术的珍品,被誉为“天南瑰宝”。画为素笺本,没色画。画长三十米,共一百三十四开,绘有各种人物六百二十八个以及山水、树木、鸟兽、舟楫、屋舍等。画  相似文献   

9.
《南诏德化碑》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研究唐史特别是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南诏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表明南诏“世奉中国”,辩解他的“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新唐书·南诏传》)后代“归唐”,“但指太和城碑及表疏旧本呈示汉使,足以雪吾前过也”(《蛮书》)卷3)。从而在他的继承者异牟寻时,南诏又归属唐王朝。《碑》文记述了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植下统一  相似文献   

10.
戴江 《今日民族》2014,(5):20-24
<正>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美丽地方,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和谐共生。这里还是我国唯一一个汉传(汉语系)佛教、藏传(藏语系)佛教、南传上部座(巴利语系)佛教齐聚的地方,佛教各派艺术在云南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奇观。当我们欣赏诸如阿嵯耶观音造像、剑川石宝山石窟、《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绘画、昆明官渡妙多宗教并存的美丽地方各民族  相似文献   

11.
明红 《浙江人事》2007,(6):44-45
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后进献皇宫,宋徽宗赵估十分珍视,他用瘦金体御笔亲书了“清明上河图”五字,并钤上双龙小印(宋皇帝的闲章,用作鉴赏、收藏艺术品的钤记),徽宗成为皇宫第一个收藏此画者。  相似文献   

12.
“贵州,古罗施鬼国”。这个古代中国封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地方国邑,在祖国各民族古代史上,应有不可缺少的一页。(一) “罗施鬼国”始见于汉、晋时期。《读史方舆纪要》说:“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武侯南征。时牂牁帅济火,积粮通道,以迎武侯。[武侯]表封罗殿国王,居普里(今普定)”。又《贵州名胜志》说:“[蜀]汉称罗甸国,唐称罗殿鬼主,宋、元称罗施鬼国。”按,《元史》卷一六三载,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  相似文献   

13.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一场名为《魅力大理》的大型文艺表演,浓缩了大理方方面面的美,通过“金花故乡”、“古道风情”、“大理神韵”、“和谐家园”、“苍洱歌声”、“魅力大理”六个篇章,将一个美丽、鲜活、多彩的大理,活色生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博得阵阵喝彩声。《魅力大理》体现了大理的气度、大理的眼界、大理的实力、大理的能力,展现了大理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堪称大理文化的一场盛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魅力大理》魅力足@丹业 @徐恒誉  相似文献   

14.
《望夫云》及其“核心”《望夫云》在大理白族中可谓妇孺皆知。口头流传的比书面记载的丰富得多。据查,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卷之二“古迹”有“无渡云”条,仅二十字,有自然现象,无传说,无“望夫云”之名,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不见记载,明末诸书亦未见。“望夫云”之名出现于清康熙黄元治《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气化云”条,也有了传说;民国周宗麟《大理县志稿》之“望夫云”条,始点明云起风作与石骡之关系。但清康熙问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云:“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府必由之。然风波甚恶,稍知自爱者,皆从陆路。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则不  相似文献   

15.
广南侬氏土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渊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原为古句町国故地,唐时称西原蛮僚子部,宋时又称特磨道。土著民族为壮族(沙人、侬人和土僚),今分布于滇东南、桂西南及今越南北部《新唐书》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侬姓为蛮中大族”,“结南诏为助”,一些首领既受封于南诏、大理,也受封于唐、宋。如大首领依民富既受封为大理国的“坦绰”(属国之王),又受宋太宗封为“金紫光像大大、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特磨道首领依氏和桂西南的侬氏同族同姓,来往密切,宋仁宗时特磨道首领依夏诚、侬夏卿兄弟,积极支持桂西南的侬全…  相似文献   

16.
读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陈碧笙教授的《<台湾府志>校注》,获益匪浅。然对其中几个注文不敢苟同,谨陈一孔之见,就正于方家。一、卷之一校注①、(20)关于“沿革”和“风信”条大部分抄自王士槇《香祖笔记》之说。王士槇是康熙时人。其《香祖笔记》是他自“壬午(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后尽急还京师,偶有见闻,笔之间策积累而成”。宋犖的《序》也说“近又辑癸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迄甲申(公元1704年)两年笔记,属校定为序”。而陈先生  相似文献   

17.
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有“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之句,用以表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云南地方的经营。而“宋挥玉斧”则集中反映宋朝与大理国之间的关系。对此,顾祖禹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六说: “大渡河,……宋乾德中,以为边界。……宋初乾德三年(公元965),王全斌平蜀,以图来上。议者欲因兵威服越巂(今四川凉山州)。艺祖(按宋太祖赵匡胤)以玉爷画此河曰:‘外此吾不有也’。于是为黎州(驻今汉源)之极边,昔时河道平广,可通漕船,自玉斧画后,河之中流,忽陷下五六十丈,水至此澎湃如瀑,从空而落,舂撞号怒,波涛汹涌,  相似文献   

18.
刘杰 《前沿》2014,(3):191-192
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是黎靖德汇编《朱子语类》成书之前的“语录”本,在朱子“语录”到“语类”的成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书目前为孤本,残存七卷,学界关注较少。笔者细读之后发现中华书局点校本《朱子语类》存在若干文字讹误,值得商榷。现将有疑误的地方,略加考订,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因为产地是金华而得名的金华火腿始于唐而盛于宋,它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在1200多年前的唐开元年间(713-742)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就有“火腿,产金华者佳”的记载。金华火腿诞生比非物质的世界文化遗产昆剧要早得多,被誉为“千年活文物”。然而,金华火腿这一民族精品、历史瑰宝在近20年的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我去大西北公干,曾前往山西平遥县参观,并在一小贩那里购得一幅绢本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该图虽不及原作的尺寸,却也有280厘米长,18.5厘米高,泛黄的绢本上还明显地透出几道浅浅的水渍,部分人物和场景也出现了少许的叠影,但与我们所见过的还是极其相似的,显然是“原样临摹”之作。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