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是分布于这个城市里各行各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心中都有一种改变命运的情结。他们很清楚,现在吃的是"青春饭",从体力到精力,他们承受高负荷劳作的能力不过是短短的十几年;他们怀揣着透支今天来换取明天的梦想,看着城市在自己的手里一点一滴地改变,心中有了扎根城市的念想;他们希望孩子们可以留在城市里,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若干年后不要重复他们今天的命运。于是,他们不停地辗转、纠结、折腾,他们在朝着改变命运的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2.
正他们是候鸟,迁徙在农村与城市之间;他们有点"被边缘",生活在城市,却又不完全属于城市。他们的名字叫农民工。漂泊在城市里,心中都有一种温暖的渴望,这种温暖就是这个城市的"温度"。在南宁打工5年多,黄海碧真切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度。来自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黄海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忠厚善良、耿直实在。与建筑工人、服务员、清洁工等一些低  相似文献   

3.
小非 《人大建设》2014,(3):36-38
<正>与"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由于制度的缺失,他们背着沉重的负担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中,他们追寻梦想的翅膀如此沉重……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金融守护神;有人说,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他们每天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出车、归队、提箱、警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严寒,无怨无悔…… 2006年,湖南省衡阳市保安服务公司押运部因成绩突出,被市公安局  相似文献   

5.
三线记忆     
<正>他们来自于一个城市不是城市、乡村不是乡村的所在地。那个地方通常只是一个代号、或者是385信箱、或者是406信箱。他们是来自于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三线人。四百万知识分子、技术骨干以及随后衍生出的数千万三线后代,他们在崇山峻岭之间构筑了至少两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抛妻别子,远离贫穷的故土,来到熙熙攘攘的城市,从事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炎炎烈日下、烈烈冬风中,他们辛勤劳作,并食宿在这个城市最肮脏和混乱的角落,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社会最底层的民工。本来,"年关"对于民工来说应该是最开心的日子,外出打工已  相似文献   

7.
谁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然而现实却是——白天忙于生计,累;晚上无所事事,睡!匮乏的精神生活,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已经使得农民工的生存方式与日渐偏离了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相似文献   

8.
他们怀着卑微而又美好的梦想来到城市,希望能挣脱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涯,改变命运赋予他们的终极身份;他们在  相似文献   

9.
佚名 《就业与保障》2012,(Z1):70-71
人物档案黄延信,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对话背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新型劳动大军的主体,成为城市新增人口的重要来源,他们生于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却很难获得城市认同,他们想融入城市,只是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人物档案 黄延信,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 对话背景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新型劳动大军的主体,成为城市新增人口的重要来源,他们生于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却很难获得城市认同,他们想融入城市,只是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流行的关于农民工的定位是将他们视为城市的“边缘人”,但这种定位直接忽视了农民工在农村的地位;而把农民工重新定位为“界线上生存者”,既可涵盖农民工在城市的边缘角色,又能反映他们在农村的真实地位,以及农民工在中国当代现代化中由农村走向城市的历史进程,从而在政策实践与政策理论上获得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有财 《学习与实践》2009,(12):102-107
从“生产工具”到“消费主体”是围绕农民工研究的重要转向。农民工消费研究大致有农民工不倾向在城市消费和农民工积极在城市消费两种观点,不同的观点反映的是农民工对于城乡的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本文基于2009年的调查数据,发观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呈现典型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努力在城市消费以实现身份认同并融入城市;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尽可能储蓄以汇钱回家。这种矛盾性还体现在他们对城乡态度的矛盾性,他们愿意定居城市,但也不排斥返回农村。这表明,上述两种观点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都只有部分的解释力。本文最后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消费策略是与现有制度和政策实践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陈金梅 《传承》2010,(33):164-165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农村人口来到了城市生活,他们居住在城市或者城市的郊区,但他们的根在农村。这些人虽然具有城里人的特质,但逢年过节时,他们总会回到老家走一遭,这是他们的矛盾之处。因此,研究这些人的现代婚礼仪式,以一个普通的玉林婚礼为民族志,从人类学的功能和象征的角度来阐释婚礼仪式,从而看出现代城市对他们的影响和农村传统思想对他们的烙印,即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婚恋情感,对那些奔波在异乡的人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关注外来务工者,是从关注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开始的:大量出现的民工公寓、大规模的清理欠薪活动、春节加开的民工专列……可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在这群独自飘泊的人们心底,情感的空白正越来越大?城市中的浪漫婚恋情感几乎与他们无关:五四节的青年聚会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报纸的征婚广告上看不到他们的名字;当2月14日卷入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时,他  相似文献   

15.
刘宁 《人民公安》2012,(24):42-43
城市的黑暗角落,往往就是他们的"战场",他们奔跑,追赶,角斗,与不法分子顽强斗争着。陪伴他们的,有群众的呼喊,有路人的不解,有队友们的冲锋,有嫌疑人的反抗和咒骂,有紧张搏动的心率以及那黑暗中闪烁的警灯。在古都安阳,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承担着反恐、防暴、维稳、处突的任务,维护着当地的安全与社会稳定;他们抢险救灾、巡行在城市大街小巷、处置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中国乳都”……经济的腾飞,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瞩目的一个城市,一批又一批的开发商接踵而至。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的拓展,农民工越来越多。在建房、修路、送货、卖菜、清洁、保安等行业,活动着他们辛勤劳动的身影。他们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见证着呼和浩特的楼层不断长高,城市日益变美,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将自己的命运与这座城市连在了一起。但由于户口在农村、工作生活在城市,他们就成了亦乡亦城,亦农亦工,非城非乡,非工非农的“两栖人”。他们与市民交往不密切,对溶入城市缺乏信心,他们是一群游走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生存环境怎样?生活状况如何?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结果令人亦喜亦忧。  相似文献   

17.
正我认为研究一个城市的形象,最大的关注点应该是市民。市民是城市品牌的推动者、评价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与旅游不同,市民要在居住地工作、生活、学习,他们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所关注的不是宏大的高铁站、城市广场和现代化的建筑物;他们关注的是能够吃到安全的食品,喝到清洁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城  相似文献   

18.
舟来 《今日浙江》2007,(7):19-21
2006年9月,由浙江百姓投票选出的10位"最感动您的民工",站在了布满鲜花和阳光的城市前台,接受他们为之劳作和奉献的城市的敬意和祝福.其实感动着浙江人民的农民工,何止十位百位千位.他们通过进入城市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构成一个伟大社会变迁的过程;他们用自己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勇于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日常精神,诠释着浙江为什么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定义.  相似文献   

19.
飘在城市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一个新的移民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校扩招,农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又由于他们在城市缺乏社会关系,所以毕业后在社会上不具有竞争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一个新的移民群体.和传统的民工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他们年轻、文化程度高,有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20.
董玥玥 《传承》2009,(24):118-119
由于高校扩招,农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又由于他们在城市缺乏社会关系,所以毕业后在社会上不具有竞争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一个新的移民群体。和传统的民工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他们年轻、文化程度高,有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