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法宝,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战斗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和锤炼。这种精神是进一步鼓舞、激励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08,(14):17-17
6月30日,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这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精辟揭示,也是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抗震救灾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3.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09,(11):24-24
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这一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以惊人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一场抗震救灾斗争。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人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成为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司法》2008,(6):3-3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震,汶川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超过了唐山大地震。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激发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前,随着政府职能由“全能型”转向“服务型,”塑造服务型政府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文化作为一种文明形态,首先具有民族特点,建设服务型政府文化需要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近日,福建省武平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专题学习会.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文件。在学习讨论中,二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人大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任,人大工作也需要抗震精神,要让5.12抗震精神走上人大工作岗位。”对这一番话,笔者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8.
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9.
抗震救灾     
许征鹃 《中国律师》2008,(10):19-19
  相似文献   

10.
张泉灵 《中国监察》2008,(15):44-45
7月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京召开纪检监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团成员饱含深情地讲述,感染和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学习英模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现将报告团成员的发言摘要刊发,供广大读者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两个多月前,他们第一时间奋战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唱响了一曲曲团结一致、不畏艰险、震天撼地的英雄赞歌;两个多月后,他们走出灾区来到北京,将一个个气壮山河、艰苦卓绝、大爱无私的感人故事向人们诉说。7月29日上午,全国法院系统抗震救灾先进表彰大会暨英模报告会隆重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察》2008,(14):10-10
中央纪委、监察部7月8日在京召开纪检监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报告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抗震救灾英模为榜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乃是由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全人类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精神这三股精神融汇而成 ,经由邓小平理论融为一体。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统一、革新与渐进的统一。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表现为 :求新的批判精神、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求善求美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珍藏着一份对祖国的爱,这是一种在危机时刻或者辉煌时代会迸发的力量。近代百年,苦难中国在寻求解放之路时,这种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挽救了中华民族。文革时期,这种力量曾一度被挫伤,人民的爱国之心,在曲折的探索中迷失了方向。是邓小平为我们重新找到了一条出路,把走散的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重新拧到一起,成为拉动中国发展的一根粗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了电视媒体证明自身成长、成熟的机会,并因现场直播而彰显出独特魅力,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无论就现场直播的优势而言,还是模式创新以及取材方向上,都比以往的现场直播的新闻报道略胜一筹,创造了收视之最。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08,(9):1-1
世间有一种美丽的火焰,自公元前在古希腊神殿前燃起后,就从不曾熄灭。它,就是奥运圣火。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至今,它成为人类追求文明的见证。这圣火,历经了战争与黑暗,历经了挫折与苦难,却一直绚丽纯洁、生生不息。它每每燃起,都会让人激情澎湃,热泪盈眶;它跳动的光环,让全世界看到了和平、友谊和希望。  相似文献   

17.
《青海检察》2010,(3):20-22
一、认真贯彻落实曹建明检察长和王晓勇检察长指示精神,迅速行动,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灾情发生后,州院党组在第一时间分别向省院和在北京学习的王晓勇检察长电话汇报情况,根据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和省院王晓勇检察长的指示精神,州院检察长一方面召集在西宁开会办事的人员马上返回玉树,一方面向在玉树的州院副检察长和玉树县院检察长电话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8.
国防教育关乎中国将来的命运与走向。国防本身是拓展国家利益,它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以及现代战争相联系。教育却是普及性的,教育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带有国家功利性质的事实真相。它需要依靠一种力量来整合一个民族固执的一面,以此来推动国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认同与统一。国防与教育正如哲学家所从事的职业身份那样,教育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国防的问题在于如何去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9.
周丽娜  王婧 《政府法制》2008,(13):42-43
祈福—5月13日凌晨1点35分,一个名为轩紫蝶的ID在百度地震吧里称:“我爸爸在汶川工作,到现在为止还没联系上,快疯掉了,我心里好怕。”此时,距离那场8.0级的大地震,已经过去11个小时,震中汶川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这位身在上海的22岁女孩的家人均在灾区。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高校也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比较有效地方式或方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消除这些影响,妥善的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是各高校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