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权不谋私     
《党课》2012,(11):77-77
我国古代有不少清官,虽然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却能够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值得称颂。 不为朋友谋。东汉扶风人苏章在任冀州刺史时,他的一个朋友在冀州所辖的清河郡做太守,无恶不作,老百姓联名上书要求查处。一天,苏章在自己的住处备了酒宴招待他。朋友见苏章不提自己的事,还设宴款待,觉得自己不会被查究了,高兴地对苏章说:“别人有一重天,你老兄为我上司,诸事担待,我独独有两重天了。”苏章却直率地告诉他:“今天晚上我请你喝酒,是咱俩的私人交情;明天大堂之上,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1,(23):51-52
元兴元年(402年)春,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东晋官员吴隐之,带着家眷仆人前往上任,一路上晓行夜宿,虽劳途奔波,但一家人说说笑笑.倒也快活。这天下午.他们来到离广州二十里一个叫石门的地方,正好也到了打尖时候,吴刺史一声令下,大伙席地休息,抽袋烟,喝口水,垫垫肚子,松松筋骨,顿时人欢马叫。  相似文献   

3.
片石抵千金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为官清廉,有口皆碑。离任后的一天,他突然反省自己曾做过一件不能饶恕的愧心事,便作诗一首:“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相似文献   

4.
卓越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境界,狭义上来讲可以称之为我们常说的高度,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一个人在处理某种问题时所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装扮出的做法。从管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它的意义则是,在企业运  相似文献   

5.
佚名 《新湘评论》2013,(18):51-51
一个姑娘和一个汉子成了家,姑娘的口味清淡,汉子无辣不欢。 姑娘常去父母家蹭饭吃。一天,姑娘的父亲做的菜成了些,母亲一声不响拿来水杯,夹了一筷子菜,将菜在清水里荡一下后再入口。忽然,姑娘从母亲细微的动作里领悟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7.
《学习导报》2012,(23):45-45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为官清廉无私,崇尚节约,甘于淡泊。他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成鸭,乃割下一半作为儿子回老家时路上的莱肴,因此得名“半鸭知县”。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9,(3):80-81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因此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三实,修身为先。广大党员干部怎样做到严以修身,修身不严的具体表现和危害有哪些?根源是什么?严以修身的路径和要求是什么?本期栏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摘录、案例和专家解读等一组文章,为广大读者的专题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东汉安帝在位时,品学兼优的杨震被大将军邓骘看重,诚邀其入仕。杨震从政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多次得到提拔升迁。 2从荆州刺史改任莱州太守时,杨震不想让地方百姓为他锣鼓喧天地送行,也不想有人以盘缠之名送上银两,因为他厌恶这些。  相似文献   

12.
正明代薛瑄既是著名学者,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廉吏。他在《从政录》中将官员的廉洁分为三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尚名节而不苟取,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大意是:明白事理,就不会任意获取礼物;珍惜名誉,就不会随意获取钱物;害怕法律制裁,就不敢轻易获取财物。以史为鉴,为官从政者可得到理明、尚节、知戒的启示。理明不妄取,修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之境界。理明,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理,出现了"不作为、怕担当"的现象。强化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应读懂担当的"三重境界",在实际工作中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乐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情怀。这是担当精神的第一重境界。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3,(17):55-55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居官刚正不阿,素有名望。他先是做谏议大夫,嫉恶如仇,敢怒敢言,大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慷慨之气。然而.就因为这“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气魄.惹得皇帝不高兴.谏官没做多久.就被逐出京城.贬为道州刺史。阳城虽然接连受到打击,依然豪气不减,到了道州任上,又仗义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15.
党的思想建设有三重境界。基础的境界是掌握理论,即通过教育学习,使广大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较高的境界是运用理论,就是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发挥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并对理论本身是否正确作出检验。最高境界是发展理论,即在坚持和继承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理论进行补充、丰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培元 《廉政瞭望》2005,(12):44-45
近翻古籍,看到《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汉安帝时,苏章当了冀州刺史,他有个老朋友时任清河太守。在巡察中,苏章发现这位朋友严重贪赃枉法,于是令其手下备了一桌酒席,两人共叙平生友谊,十分高兴。这位太守更是喜不自禁地说:“人皆有一个天,我独有两个天!”苏章听了立即言明:“今昔与故人饮者,私思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敝人只有一个天。”果然,苏章便将这位自称有“两个天”的太守依法治罪,从此,也就“州境肃然”。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普遍认为,学校班级管理存在“三重境界”: 第一,经验管理型(人治)。这种类型的管理模式,班主任总是冲在最前沿,事必躬亲。出现问题后班主任常以经验为指南.处于应付状态,工作往往被动。  相似文献   

18.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求知益智,为修身养性,抑或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皈依。但无论是哪一种读书态度,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寻求一种读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他还有一首诗也颇为感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从这两首诗读来.李绅原本是个生活非常简朴的清官。  相似文献   

20.
东汉安帝年问,有一个叫杨震的官吏.接连出任荆州刺史、东莱郡太守等职。在他前往东莱郡任职时,途经昌邑县,过去他所举荐的王密做了昌邑县令。为表示感思之情,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王密夜晚亲自带了十斤黄金送给杨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