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仁 《党史博览》2018,(8):23-28
正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挽救了党和红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开始纠正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尊重共产国际的前提下,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方针政策。1934年5月,季米特洛夫被选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上,他正式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1935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这一时期毛泽东与季米特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王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王明,20世纪30年代他推行的“左”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达四年之久,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尽管如此,当王明奉共产国际之命从莫斯科回国参加抗战时,毛泽东亲自去延安机场迎接,并称他回到延安是“喜从天降”。然而,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自居的王明又是如何对待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呢?  相似文献   

3.
<正>1938年3月5日清晨,一辆卡车从延安南门驶出,向西安进发,车里坐着任弼时夫妇。化名陈林的任弼时,将转道兰州、新疆,前往莫斯科,肩负着与共产国际联络和交涉的重任,开启他的红色使者之旅。勇挑重担维护核心为什么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如此残酷紧张的情况下,派正在前线工作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去莫斯科呢?这是因为1937年11月29日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以“共产国际代表”自居。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如何在有利于苏联的前提下贯彻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共领导人斯大林一直有着种种担忧。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派回中国。这位“钦差大臣”自恃有强硬的国际背景,根本不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放在眼里,在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王明目空一切,屡屡违反组织原则,擅自发号施令,公然与中共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5.
王明,原名陈绍禹,在苏联使用的化名有马马维奇、波波维奇、克劳白夫等。王明曾长期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学习、工作,因此,共产国际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曾强烈地影响着他,逐渐使他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教条僵化的模式。本文就王明在共产国际的主要活动略作介绍。1925年10月28日,王明由上海启程北上,于11月对日抵达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ito6年冬,他随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来华,大革命失败后不久又回到中山大学工作,直到1929年4月回到上海。从1925年到1929年王明陆续在中山大学学习、工作的累计时间不足四年,但正是在这短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30年代初,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一跃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从此,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开始长达四年的统治,其结果是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漫漫长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逐渐成为中共领导层的核心和领袖,而走下权力巅峰的王明则去苏联,在共产国际任职。抗日战争初期,王明回国。他以共产国际自居,目空一切,独断专行,颐指气使,企图夺取中央最高领导权。毛泽东同王明的错误观点和路线进行坚决的斗争,排除了王明机会主义对权力的挑战。党的七大最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临行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与王稼祥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进行了重要的谈话。据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应该告诉全党,要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领袖。  相似文献   

8.
朱薇 《党的文献》2018,(4):68-74,106
毛泽东党内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主要经历了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长达十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任弼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征中,他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分裂主义做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在军事上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1938年,他出使共产国际,取得共产国际对毛泽东本人及中共中央政治路线的明确肯定,为六届六中全会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提供了重要保证;1941年9月,他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全面主持中共中央机构改革,从组织手续上完成了毛泽东在党内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1944至1945年,他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联系中国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突出贡献,确立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的历史地位。任弼时还积极宣传阐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努力使全党统一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相似文献   

9.
在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依仗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的撑腰而上台。为了全面推行其“左”倾路线,王明向全国各地派出诸多“中央代表”或“中央代表团”。其中派往中央苏区的代表团,正式名称叫做“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成员有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顾作霖和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被赋予的使命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并参加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工作。实际上,就是要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取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因此,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在中央苏区的主要活动,也就不能不集中反映在对待毛泽东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扩大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成为政治局委员,开始了“王明路线”统治全党的时期。王明及其支持者对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相继剥夺了其在中央苏区党、政、军的领导权,并试图将他送去苏联。但是共产国际十分赞赏毛泽东的工作成就,反对对其打击,并阻止了将毛泽东赶出中央苏区的计划。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一度在党内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给党的各项工作造成一定损失。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遭到毛泽东等的坚决抵制,后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共中央克服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当时任弼时在共产国际,他为抵制王明的错误路线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党克服、消除王明右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统一全党步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与王明围绕中国革命道路如何走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并外化为领袖地位的角逐。斗争的导火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开始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而一度居于上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是转折点,毛泽东得到了党内大多数和共产国际的支持而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此后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在与王明角逐领袖地位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探索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相似文献   

13.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1,(5)
正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虽然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王明的教条主义挟共产国际之威,在党内还在流行。王明的教条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严重脱节,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丰富的实践本身没有得到理论的提升。虽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组织、军事上的领导地位,但党内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明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执行“左”倾冒险主义,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而闻名于世。与此同时,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负责人,在这期间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对于他所作的一些工作,特别是他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宣传,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王明在1945年4月20日写给任弼时请他阅转毛泽东并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及抗日的军事战略等问题上,毛泽东与王明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分歧,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的正确主张被全党所理解和接受,他的领导地位也最终在全党确立起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不巩固。抗战初期,王明自苏联回国,毛泽东再次面临挑战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之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及共产国际负责人之一的王明正在苏联。当时,中国国内已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针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历史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条错误路线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内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的坚决反对。研究毛泽东对王明路线斗争的策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党的建设,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一、坚持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策略原则。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由于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一手操纵和扶持,王明篡夺了党中央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曾对中国革命给予重要支持和授助,但也有过错误的指导。中共党内某些犯有“左”、右倾错误的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处理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9.
米夫作为共产国际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共早期革命影响颇深。对米夫的研究是中共早期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对米夫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米夫与王明的关系、米夫与王明的来信、米夫与王明的擢升、米夫与中国革命以及米夫与毛泽东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媛 《党史纵横》2011,(12):12-14
中国共产党与莫斯科有过长达40年的密切关系,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与毛泽东代表的中共在国共两党关系和中国革命问题上存在重大政策分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共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和历史进程。毛泽东与莫斯科在抗战时期的政策分歧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共合作的问题,二是抗日战争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