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7年7月,周恩来要跟随毛泽东外出巡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当好“联络员”,直接同他联系。这一着棋,就象在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心脏插入了一把尖刀,同时也为党内健康正义的力量同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邪恶势力作斗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迂回抗争的新策略 1967年,曾被周恩来称之为“最不平静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1971年9月13日凌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情:两年前刚被“九大”选为党中央副主席、被新党章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的林彪,因谋害毛泽东、发动武装政变、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败露,私调飞机,仓惶出逃叛国。在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危难之际,周恩来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机智果断地处理了这一事件,使党和国家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3.
奠基者的震怒 1969年,“文化大革命”进入第四个年头。 4月12日早晨,周恩来刚起床,秘书便送上一份国防工办的报告。这是一份反映我国当前航空工业产品质量问题的综合报告。报告反映:“文化大革命”中,航空工业从部机关到企事业基层的领导班子普遍被“夺权”,被“砸烂”,许多领导干部、技术专家被揪斗,军事工业生产部门的许多规章制度被取消,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成都、酉安。南昌、沈阳等地的一些飞机零部件生产部门普遍存在严重  相似文献   

4.
1966年春夏之交,中国大地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祸水横流,中国陷入“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苦海深渊。大祸来临,何以挡之?面对毛泽东错误地发动的这场大革命,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的这场灾难,作为中国“脊梁”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挺身而出,精神抖擞,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在这场斗争中,周恩来和叶剑英两位杰出代表,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力挽狂澜,以坚定的立场、非凡的胆略、巨大的耐力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道,团结一切正直的人们、健康的力量,经过艰难的抗争,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20世纪最伟大、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周恩来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但是,由于他在“文化大革命”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使一些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笔者认为,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所作所为,不是他胆小怕事、软弱可欺;也不是他盲目愚忠、推波助澜;更不是他留恋名位、明哲保身。要探讨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作为,必须从他在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政治家品格中寻求答案。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是中…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所处的地位十分艰难,正如鲁迅所言:“在荆棘中潜行,在泥泞中苦战。”他身处逆境,慎重处事,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高超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由胡华的博士生牛军所著的这本书认为美国调处国共矛盾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1944至1946年是世界历史转折的年代,世界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动乱与纠纷中  相似文献   

8.
对于肖华而言,江青突然提出的 “儿子问题”,仅是一场恶梦的开始。 1966年初,肖华对即将到来的那场浩劫毫无思想准备。 他的肝病还没有痊愈,每天还在按时吃药、打针。不过他已在春节前回到了北京,主持总政治部的工作。 肖华每到夏天来临的时候,他的转氨酶就突然升高,不得不减少工作量。 周恩来建议病中的肖华到北戴河去休息。 就这样,肖华由夫人王新兰陪伴,来到了北戴河。  相似文献   

9.
林彪扬言“要彻底砸烂总政阎王 殿”。肖华前景险恶。 6月,肖华从京西宾馆又回到了西山。身体更加虚弱,连发高烧,不得不用电话指挥尚未完全瘫痪的总政工作。 7月,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秘书打来电话,要肖华也去。“四人帮”得知后,布置红卫兵在天安门城楼下把肖华的车截住,团团包围起来,不断高呼“打倒肖华”的口号。肖华无法登上天安门城楼,只好坐车返回了西山。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不知道肖华藏在叶剑英家,命令中央警卫局和造反派在北京全城寻找肖华。 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 当天晚上12点刚过,上百辆汽车开到了肖华家住的景山东街,堵住了通往家中的3个路口。 造反派立即将肖华家团团包围了起来。 肖华家与聂荣臻家紧连在一起。那时,各家的院门都关了,造反派认错了门,爬到了聂荣臻的院墙上。肖华、王新兰很清楚地听到了造反派的喝问声:“肖华在家吗?” 里边答话:“这里不是肖家,快下去,再爬我开枪了。”是聂帅警卫人员的声音。 造反派终于认出了肖华的家,从外面剪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健康力量的代表。他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周恩来同志可谓是“文化大革命”逆流中的中流砥柱,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取的不朽丰碑。《周恩来选集》下卷发表了他在  相似文献   

12.
杨成武从上海打来电话:"客人要见你." 1967年8月17日,对许司令而言,可以说是"文革"以来一个峰回路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一、“老革命遇到新问题”30年前开始的那场史元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除毛泽东以外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它似乎又是必然要发生的.从最新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七律·有所思》中,可以窥测毛泽东1966年6月的心情: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旅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陈扬勇关于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是学术界在周恩来研究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拟就“文化大革命”前期(即九大以前)周恩来对“文革”的认识和态度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前辈与同人。笔者...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与“文化大革命”初期的铁路交通陈扬勇“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尤其是动乱最为剧烈的前三年,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交通,经历了一场世界交通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劫难。为了维系最起码的铁路运输生产而不至于使国民经济全面瘫痪,身处政治漩涡中的周恩来费尽了心...  相似文献   

16.
一、“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30年前开始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除毛泽东以外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它似乎又是必然要发生的。从最新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七律·有所思》中,可以窥测毛泽东1966年6月的心情: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相似文献   

17.
出席九大,当众给陈老总送像章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基层党组织都还没有恢复或建立,绝大多数党员还过不上组织生活.九大代表无从选举产生,而是由中央和各地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协商推举出来的.这使林彪、江青一伙得以把他们帮派体系中的许多人塞进代表行列,其中不少进入了中央委员会,造成九大在组织上的严重不纯.  相似文献   

18.
杨成武心急火燎地赶回上海,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向毛泽东汇报了“王关戚”的种种劣行。毛泽东听完,说:“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我考虑考虑,看看材料。” 两天后,杨成武被毛泽东的秘书请了去。毛泽东正在看书,见杨成武进屋来,放下线装书,说:“我考虑好了。你回去告诉总理,‘王关戚’破坏文化大革命,不是好人。你单独当面向总理报告,把他们抓起来。要总理负责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杨成武是真心真意地拥护的。那时他也认为,此举是“反修防修,使我们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的政治运动”。在那个年代,许多同志对毛泽东的指示,是坚决执行、坚决照办,不打任何折扣的。他们相信毛泽东,崇拜毛泽东,但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领袖并不是完人,领袖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写下了“周扬一案,似可从宽处理”的批语1975年5月,一直被关押的周扬,突然给送进了秦城监狱。虽然感觉到关押的条件比原来的地方有很多改善,但是,周扬反倒觉得不踏实了。自“文革”开始他作为“阎王”被揪斗后,先后在北京卫戍区、大红门的一个医院等地方关押,虽说条件很差,但这些地方毕竟不是监狱。现在被送进了实实在在的监狱,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更加严重了?与世隔绝的周扬自然不知道,这个时候把他送进监狱,与问题严重毫不相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导致了一场又一场的动乱,终于在1974年下半年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